爸爸钉好两块木板以后,就蹲在它上面,然后再把一块块木板放上去,一层层地往上钉,一直盖到椽架的顶部。每一块木板的边缘都覆盖在下面那层木板的边缘上面。然后爸爸开始做另一面屋顶。他用同样的方法把木板从下往上一直钉到橼架顶部。在最高处,两边的木板之间还有一条窄缝,爸爸用两块木板做成一个凹槽,再把它翻过来牢牢地钉上盖住缝隙。在爸爸的努力下幸福的小屋造出来咯。大家高高兴兴的搬进了可以遮风挡雨的小家。
当我读了这部分时,我知道想要快乐的生活就得用自己的双手去劳动。爸爸用双手给家人带来了快乐。
读《草原上的小木屋》有感
自从读了《草原上的小木屋》这本书总感觉回味无穷,而且总想再读一遍。
这本书的作者是劳拉·英加尔·槐尔特。他生于美国中部的威斯康星州,全家靠拾荒生活,《草原上的小木屋》就是作者根据自身的经历写成的。这本书中每一处环境描写都描写得很细腻,语言也很抒情柔美。其中有一小段是这样的“等到劳拉放下盘子,她满足的叹了口气,觉得世界上再不需要其他的什么了。当天空褪去了最后一抹朝霞,黑暗再次降临,晚上的风很凉但营火很温暖。河边树丛中的鸟发出了哀鸣声,一会儿星星出来了,鸟儿们都安静下来了……”我读了这一小段的内容感觉自己仿佛就在美国,在那个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在那个建立在大草原上的小木屋边。《草原上的小木屋》这本书最使我印象深刻的就是他们居住的小木屋,他们的小木屋是自己和邻居一起搭建而成的。在他们盖房子时发生了一些意外,比如妈妈在帮忙时脚不小心被压伤,以至于计划推迟了一段时间,当然还有印第安人的突然造访和狂风的袭击,所以说只要我们不放弃做什么都能成功,正所谓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如果你想读好书为何不去读一读《草原上的小木屋》呢?因为这是一本很有趣的书。
读《草原上的小木屋》有感
有句话说得好,文学的力量与美丽是滋润亿万少年儿童精神生命的甘露,是引导人性向善、生命向上的灯火。是啊,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觉得从一本书中可以得到爱的滋润与面对未来的勇气和信心,非《草原上的小木屋》莫属。这也就是我推荐这本书的原因。
《草原上的小木屋》讲述了美国第一代拓荒者劳拉一家因为人类对大自然的破坏和掠夺,不得已离开了威斯康星州大森林,驾着小蓬车经历了危险的旅程,来到堪萨斯州大草原上生活的故事。在美丽而又危险的大草原上,他们遇到了赤身裸体的印第安人,遭遇了狼群包围、熊熊燃烧的草原大火和可怕的热病的侵袭。智慧能干的爸爸查尔斯、坚强温柔的妈妈卡罗琳、乐观快乐的二女儿劳拉……这其中爸爸查尔斯很能干,他有一双能工巧匠的手,草原上的小木屋被他装扮得既温暖而又漂亮。他更是一个有着优秀品德的人,比如他对邻居的关心,拯救邻居不顾个人安危等等,无不体现着他有着草原一般广阔的胸怀。小主人公劳拉,则是一个天真烂漫、无拘无束的女孩。而更有趣的是,劳拉喜欢印第安小孩的原因竟是可以赤裸裸地坐在马上,她希望自己也可以不穿衣服,骑在小马上,沐浴在阳光里……他们虽然个性各异,但都顽强地奋斗着,浪漫地生活着。
读了这本书,那散发着原始气息的大草原令我心旷神怡,但在现在,那样的草原已如神话一般远去。当我跟着劳拉一家去观赏这草原美景时,我被书中的情景深深地吸引着,但书中更打动我的是从“小木屋”里找回的简朴、勇敢、自立和爱。我曾在学校发的报刊上看到过这样一则故事:一个五年级的学生在学校里吃一个苹果,他看着苹果发呆,直到有人问他,你为什么不吃?他才说,自己在家里吃苹果都是由家长切成块儿用牙签扎着吃。这个回答令所有人大吃一惊。也有人做过实验,当中国孩子摔在泥坑里,不断哭泣时,美国孩子已坚强地爬起来,往前走;当美国孩子顶着油烟,学做菜时,中国孩子还在不停地抱怨。这体现了中国孩子已完全依赖在父母身上,自主能力远远落后于美国孩子。这是值得我们这一代生活在父母庇护下的孩子深思和反省的。
100多年过去了,劳拉爸爸建造的这座小木屋依然屹立在大草原上,它见证了人类的勇气、智慧与自强不息的精神。对于我来说,这本书已成为我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励志读物,你不妨也去体会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