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杜甫之所以成为杜甫,便是因为他那颗系在江山社稷上,挂着天下百姓的心。
但也因为如此,他受尽苦楚。他不愿鞭挞黎庶,不去当任县尉,哪怕自己居无定所、贫困顿苦。他写道:“彤庭所分帛,本自寒女出,鞭挞其夫家,聚敛贡城阙”,他感叹:“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他的诗句反映出他的品德、他的节气、他的期望和他对黎民的同情与悲哀。
他志气高洁,有着一颗慈悲的心,但他同时也在面对着颠沛流离的人生。刚开始的他,心系仕途,喊出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志向。但当时大唐王朝的内部正一天一天被蛀空,只不过是一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空架子罢了。李林甫、杨国忠之流当道。正直的、有才能的人士遭受迫害,毫无立足之地。杜甫也不得不屈居成为权贵的“宾客”,过尽“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日子。但他在贫穷、疾病、不得志的情况下依然写出“安得广夏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样的诗句,可见他不顾自身、心系天下的情怀。
这便是杜甫的转变,他从园林到了饿殍遍地的坊巷,他从重楼庭院到了兵士通往边疆的咸阳桥。他看到了他向往的政治集团腐败成风,他见到了最下层的百姓。
而杜甫,也开始收起豪情,开始直面这个人民贫苦与时代痛苦一天天加深的时代。他写《丽人行》描画杨氏姐妹丑陋的行为、荒淫的生活;他写《兵车行》感叹生产力的减少和统治者的无道;他在《前出塞》中质问“君已富土境,开边一何多?”安史之乱时,他感叹“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他写出了邻家父老们的心声:“莫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他在《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里写出了大乱前人民的痛苦,社会矛盾的尖锐化……
他用他的诗,写着他的情怀。他用他的诗,写着人民的愁苦与悲哀。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或许,他不只是个贫穷的诗人,更是个勇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