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读完魏晋南北朝的一些文学,令我沉思良久。难以否认的是这个朝代不可忽视的一个奇葩便是曹操,他拿得起刀枪,论得起军策,吟得起诗歌,多才多艺,慷慨豪迈,可明明胸廓四宇,却又狡诈如猿猴,明明惜苍天爱百众,却又手刃数无辜,只因一个他的一个“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道他猖狂,他确实猖狂得不可一世,甚至是有些令人羡慕,在那个社会动荡的年代,试问,又有几人能像他那般纵情地放任才华与实力,而不是苟且于眼前的空腹饥寒,让生命猝然长逝,让一生变得碌碌无为。
看着他的作品,他的生平介绍,后人对他的评论,我的脑海里慢慢描绘出他的样子。
懂权谋,多机智,性狡变,能巧言,惜人才——这该是他了。
从小,他便懂得计谋之用,知叔父不喜,便佯装病态,当叔父向曹嵩说如此时,他便机警地告诉父亲说,叔父不喜欢他,所以常说他的坏话。此后,他的父亲果然不信了叔父的话。那时,他也只是小小年纪,翩翩少年,却已经知道为自己的利益设局以待郎君。
而后破黄巾,奸竖臣。汉末的景象,天下哀嚎遍野,军阀混战,朝廷混乱,君主懦弱。
后人多称曹操为国贼,一个“贼”字,已经道出了对他的褒贬之态。其实,曹操一开始,也是一个“好青年”,像所有的那些上进积极的青年一样,想匡扶汉室、剿除逆贼,复兴昔日盛景,使百姓安居乐业。在《薤露行》中,他便吐露了赤子忠心——“沐猴而冠带,知小而谋疆”“贼臣持国柄,杀主灭宇京。荡覆帝基业,宗庙以燔丧”,他称十常侍是“沐候”,已含讽刺之意,而后又进一步直接说“知小”,曹操对于这些宦官们是不屑的。十常侍之乱后,便是董卓乱京,曹操对于董卓名不正言不顺地入主汉室天下直接道为“贼臣”,可知,他本意并不是窃取汉室天下,而是和那些大好青年一样,对于这些非法得到汉室利头,威胁天下的小人,是义愤填膺、同仇敌忾的。
只是到了后来,他和关东义士歃血结盟,商议灭匪人,扶汉室时,他看清了那些所谓的义士的嘴脸,“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他知道这些人心在己,不在国,不足与谋,于是他自己招兵买马,开始了英雄崛起之道。
其实,最喜欢曹操的是他豪爽的性格,不顾别人的看法,可能这便是他不同于袁绍、袁术的原因,也是为何最终能走向巅峰的原因。二袁本出身世家,是贵族子弟,受过良好的教育,思想被早已被传统禁锢,而曹操因是过继给宦官的孩子,这个名声本不好,加上在家里不太受重视,导致他的童年过得比他人叛逆得多,他的随豪爽处可见,不论是在管理军队的时候,还是平常的衣食住行,酒酣之后便高歌吟唱,管他醉态不雅,还是步态狼狈。
此后再无曹阿瞒,只是他留下的诗与歌的时间,却穿越时空,让历史的辎重一轧一轧的,带上的尘土,都飘散着他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