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羞于求助】
人人都有陷入困境的时候,有人奉行万事不求人的处世哲学,有了困难总是自己一个人默默地去解决,从来不向别人求助。这种人,不愿意给别人添麻烦的思想是可贵的,但是,他解决问题的效率和问题解决的程度不一定就是最快和的。
我认识这么一个人。他不会任何乐器,不会唱歌,更不会作曲,然而,他却是一家音乐刊物的总编辑,是全国有名的音乐评论家。当我问他是如何走上音乐评论这条道路的时候,他向我讲述了下面这个亲身经历的故事。
上个世纪的七十年代,他刚大学毕业,在一家报社当新闻记者。有一天,他正在赶写一篇文章,编辑部主任叫他到办公室去一趟。主任对他说,今天晚上有一场很重要的音乐会,可是,报社的音乐评论员却突发急病,正在医院里做手术。因此,决定派他去参加音乐会,并写出一篇评论员的文章,明天见报。
他不是学音乐的,对此一窍不通,怎么能写出评论文章呢?想拒绝吧,没这个胆量;想接受吧,又怕不能胜任。主任见他不吱声,便问他是不是有什么困难。他说我恐怕完不成任务。没想到主任听后笑了笑说:“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船到桥头自然直。你们这些大学生,头脑来得快,我相信你会克服困难,写出一篇蛮像样的评论员文章的。”然后,主任摆了摆手,容不得他再说什么,就把他打发了出去。
当天晚上,对音乐一窍不通的他愁眉苦脸地坐在剧场中,而剧场另一边,他清楚地看到了另一家日报的音乐评论员。那家伙翘着二郎腿,微闭着双眼,脑袋随着音乐的节奏微微晃动,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明天,他们的报纸上肯定会出现他的文章。可是,自己的任务该怎么去完成呢?
音乐会快到结束的时候了,他的脑袋像计算机一样在快速地运转。突然,他想到了一个办法。
舞台上的大幕刚一拉上,他立即冲到后台,找到了一位的小提琴演奏家。他向她自报了家门,说明了自己面临的困难,坦诚地向她求助。他说:“实际上,我是在请您帮我写这篇评论员文章。我想,您是会帮助我这名新手的。”
小提琴家望着他笑了,她喝了一口水,便滔滔不绝地讲了起来。
他一边听着她的讲解,一边快速地记着笔记。他心里在想:“我的那位记者同行,不管他的文采有多么好,他的阅历有多么深,他对音乐的理解有多么透彻,他的观点有多么新鲜,他都不可能写出比我更好的文章。因为他在音乐上的造诣不可能超过我面前的这位音乐家。本来我和他之间的差距是巨大的,可是我站在了这位的音乐家肩膀上,借了她的力,用两个人的智慧,而其中一个人的音乐知识显然比他强得多。”
第二天,两篇评论文章同时见了报。圈内人士都惊呼发现了一名新的音乐评论新星。
这一炮打红后,报社领导就让他担任了专职的音乐记者。他运用他第一次成功的经验,再加上不断的学习和钻研,几年后,他逐渐成为被大家公认的音乐评论家,以至最后担任了这家全国性的音乐杂志的总编辑。
人生一世,你总有自己力所不能及的时候,你不可能万事不求人。在处于困境的时候,只要你把自己的困难坦诚地告诉别人,并诚心地向他人求助,被求助者一般都不会袖手旁观,而从助人者的角度来讲,助人比获得别人的帮助更能获得满足感。
【引水与引智】
马来半岛南面有一个小岛,它就是的岛国新加坡。
新加坡曾是英国殖民地,二战后与马来西亚合并,又于1965年独立。听新加坡人说,当年李光耀先生声音哽咽地在广播中宣布这一并不情愿的决定时,新加坡上下曾为之震惊和茫然。然而,新加坡人很快恢复了清醒和镇定,在自强、自立的道路上,开始了艰苦不懈的探索。可以说,新加坡的探索是从引进国外智力开始的,第一位被请进新加坡的是荷兰经济学家温斯敏。
温斯敏不负厚望。他进行了大量考察,根据岛国的自然条件和人文特点,提出了振兴新加坡经济的七大措施,贯彻始终的精神是加大科技投入。
新加坡淡水不能自给,不得不从仅一水之隔的马来西亚买水。不过,连接新马两国的淡水输水管是双向的:一条由马来西亚流向新加坡,而另一条则由新加坡流向马来西亚。这正是温斯敏关于加大科技投入精神的具体体现。
原来,新加坡买水时,还花钱引进世界最先进的淡水净化技术,建了一座规模很大的自来水厂。从马来西亚流过来的水经过处理后,除自用外,其余的再回流到马来西亚。不过回去的水并不白给,身价是原水的两倍。这样,科技不仅解决了新加坡淡水不足的问题,还实现了“来料加工”,大大地赚了一笔。大概马来西亚人不会想到,如今花费大量林吉特(马来西亚货币)买回的却是自己的水,而那卖水的竟是35年前被自己逐出家门的小兄弟。
【沙漏】
朋友买了一个沙漏,很精致。我说沙漏放在客厅的工艺架上肯定很有格调。
朋友说:我可不是把它当作工艺品买来的,而是为了给自己一点压力。
他解释说:自己参加了自学考试,可是根本没时间看书,他准备把这个沙漏放在书桌上,用它来衡量时间。看着沙子慢慢在流,你就会想着时间是一去不复返的,你就会珍惜时间,就会关了电脑游戏,回绝朋友无关紧要的聚会等等。
我说这个主意真好,我也想买一个,在哪儿买的?
他说在小商品市场最靠边的一个摊位,他是跑遍了整个市场才找到的。
我问哪个小商品市场,他说是车站那边的小商品市场。
朋友和我站在街上讨论那个沙漏,最后提议:我们到前面的那个冷饮店坐一会儿。
到了冷饮店,朋友取出了笔,撕了一张报纸,在报纸上给我画了草图,标出了那个摊位的方向。然后我们开始享用一大杯冷饮。外面的阳光很猛,里面的空调很足,所以我们都不约而同地多坐了一会儿。
除了沙漏,我们还在冷饮店谈了各自的工作、儿子和房价又涨了之类的话。
然后告别。出门的时候,朋友看了看表。大呼一声:都5点了,坏了,今天轮到我接儿子。
他拦了一辆的士,一阵风似的走了。
我一下子醒悟过来,就站在那里,觉得不可思议,我们热烈地谈沙漏、谈时间的宝贵,可两人却在冷饮店里坐了一个多小时,谈了那么多的废话。
沙漏原来不在于你买不买它,而在于你自己是否是一个懂得珍惜时间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