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开岭先生有一句话让我很有感触:“人对自然的阅读,是大自然以其神奇作用于生命的一轮撞击。它意味着一场相遇,让我们有机会和生命完成一次对视。”对于生命科学知识的学习亦复如是,我在与新知识接触的过程中不断感受到:生物体拥有着多么精巧的构造,每一个微小的结构背后都有其复杂的道理,在庞大的生命体系面前,我们人类所知道的也仅仅是冰山一角。就像是草履虫如此简单的结构,却能在一个细胞内灵巧、完整地通过纤毛的运动和食物泡的形成完成摄食等复杂的功能;一粒小小的种子,却把保护、营养、生长的工作部分划分地如此清晰。
在上这门课之前,我对生命科学的概念很是模糊,只是觉得这门课就是一门记录生物的特征、再把它们分门别类的学科;在选课时,我也以为课程主要会是认识生物的名称、类似动植物保护这样的内容。在后续的学习中,我才渐渐发现这门课其实是研究生命活动的本质、特征和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是很严谨、很细致的。所以我们不仅仅要学动植物微生物,还要学习比细胞层次更微观的知识;不仅要了解动植物的组成结构,还要学习它们生命活动的规律。像沼虾的附肢,不仅有着殊异的形态,与其相对应的功能也会有所不同。
而从一名医学生的角度而言,生命科学的内容与医学生物学的内容会有很多的重合,也互为补充。特别是分子生物学部分,核酸检测中所检测的质粒DNA在生化课本上不过是简单的一句话带过,但在这门课程中我对质粒DNA的三种形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于DNA分子超螺旋结构的意义也有了更深的理解。同时,在动物学板块提到的微生物引起的各种疾病,也是我平常没有涉猎的知识盲区;尤其是在介绍屠呦呦先生研究疟原虫过程的时候,我感到特别的感动,或许我不能到达她的境界,也不会有与她相像的经历,但是沿着她的研究轨迹一起演绎一遍,也能让我感受到那些伟大的人在为人类事业做贡献时付出的辛劳和勇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