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见了什么?记住了什么?你为什么感动?又为什么彻夜难眠”
“武汉是能够过关的,武汉本来就是一个很英雄的城市。”
钟南山院士在镜头面前噙泪道。
先是一丝波澜,凝视片刻后,更多情绪满溢流淌,一遍遍冲垮无知与冷漠的堤坝,于是想以一个“半社会人”的身份,在翻阅一些资料和阅读一些社会评论的基础上,在这个特殊的时代节点,从这次新型冠状病毒事件中打量,观测,审视所处的社会、国家乃至世界,说不上为时代发声,但至少也是一种态度。只是因为我们是见证者。
“本来”“很英雄”简短朴素的语言背后是一座城市乃至一个国家厚重深邃的历史。82年前的武汉会战,“举国保卫大武汉”的呐喊不屈地喊出中国人的铮铮气骨,为这座城市铸入血与铁的精魂。60年后,还是这座城市,当人祸变成天灾时,当浑浊和惊慌横冲直撞时,“那句‘人在堤在’的声音挺起汛区人民的脊梁”,筑起这座城市的精神长城。将目光聚焦到当下,无论是“三山”镇邪祟,还是医界“四大天团”的会师,此时的湖北武汉不仅是地理意义上的“九省通衢”,更是中国的精神心脏,各地在源源不断地输血,所谓“倾全国之力”,“封一座城,护一国人”。
时间的阻隔与年龄的限制注定我们无法清清楚楚厘清那段历史的脉络,因为我们不属于那段时间,但这不妨碍我们真真切切感触这座城市的温度,因为我们见证着现在。
将目光从历史的量尺中移回来,观测审视当下的棋盘。
我们的起局并不顺利,这纵然可以用一些客观原因去填补,但漏洞真实地暴露在光天之下。对于体制问题,我们不好谈,回望相较03年的非典,中国的确对公共卫生体制采取了高度重视,这一点在高效的Ⅰ级响应与各省联动中深刻体现,而且信息高度透明共享相较当年的各省病情互相排斥乃至隐瞒产生鲜明的对比,这是显著的提升。但我们也会对这次事件产生很多困扰与不解,有人会披着幌子笑里藏刀,比如“对日益颓弱的自由主义秩序进行招魂”,但同样有人能正视反思,在建构和解构中找到平衡点。我们需要的是理性的宽容,而不是过度感性情绪点燃下的偏激,前者不是赞歌和无视,后者更不是所谓的“自由民主”。这一点在风起云涌的新时代尤为重要,国家是由人构成的,个体的公民意识与理性态度凝聚为一个具有影响力的社会意识。所以无需吹捧,更无需颠覆,请冷静地反思与进步。
但在这局起子不妙的对抗中,我们反应得十分及时。相信大家已经从各种新闻媒介中了解到一系列措施,抑或从身边小区封闭式的的戒严,道路上的萧瑟感受到高效的管理体制与反应机制。再来反观社会,社会对于这次事件一如既往地表现出“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团结精神,这不必赘述,因为团结一直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精神基因,流淌在炎黄子孙的不息血脉中,凝聚成为一个民族的精神内核。其中也穿插着比如红十字事件,大理口罩事件,李文亮医生事件等一系列复杂的社会事件,在新冠疫情这个大载体上集中暴露出来。
面对整个局势,在一个信息交互如此频繁的当下扮演着重要的导向作用的社会主流舆论,也展现了其应有的力量与态度,让一部分曾经感慨以为公共话语已沦为“娱乐至死”而深切悲哀的人重新看到与意识到一个社会的良知。尽管有个别言论的情绪煽动或者以偏概全,以自我的道德判断与价值准则去审视,发现社会其实还是正能量所充盈的,我们可以清晰感知到这个社会对真善美的肯定,对规则和法律的维护与重视。这对于一直那些只看见社会阴暗面而窃以为全的人来说,是对他们叫嚣的“社会黑暗”的否定与推翻。
正如《看见》里所说“一个人也由无数他人构成”,如果说2020年的感动中国要评选集体奖时,不妨和08年一样,颁给的是全体“中国人”,“获奖理由并不复杂,因为在这一年里,你的泪水、爱、牵肠挂肚、愤怒与呐喊”。我们所看见的,是逆行身影舍我其谁的决绝与魄力,将小我融入大我的奉献与担当;是请战书上那一枚枚指印,鲜红地彰显着一颗颗赤子之心的灼热与滚烫;是各行各界人士尽己所能,大跨度,大幅度,高强度地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守住每一寸山河,护住背后每一个人。我们无法真正感受到的,是厚重护服严密口罩下的一线医护人员超负荷工作下的生理极限与精神煎熬,是现实“围城”中壮士断腕的湖北人面对他人歧视与谩骂的心酸与苦楚。他们把苦咽着,却把光撒着。有人说,时代的每一粒尘埃,对个人来说都是一座大山。的确,我们都会感慨自身的弱小与无力。但是,每个普通人的熹熹微光,英雄的灼灼宏光,在一起,却可以划破即使最沉重的阴霾,那是一道有牺牲,有崎岖挫折,却温暖,神圣,崇高的无上荣光。
写这篇文章,不是为了讲什么道理,因为我们对于道理都烂熟透了,甚至明白过头了。寥寥几笔也无法述说思绪的万千与复杂。于是总结性的话就不说了,因为还未结束。
“你看见了什么?记住了什么?你为什么感动?又为什么彻夜难眠”这是《2020元宵特别节目》朗诵中重复的语句。
我试着做了回答。
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