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学生调查报告范文汇总5篇
我们眼下的社会,越来越多的事务都会使用到报告,其在写作上具有一定的窍门。一听到写报告马上头昏脑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学生调查报告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学生调查报告 篇1
在当前尚且低迷,尚未完全复苏的经济环境下,消费问题被大家广泛关注。物价的连续上涨,直接反映了社会的消费和需求问题。当前的消费市场中,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正受到越来越大的关注。由于大学生年龄较轻,群体较特别,他们有着不同于社会其他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一方面,他们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他们尚未获得经济上的独立,消费受到很大的制约。消费观念的超前和消费实力的滞后,都对他们的消费有很大影响。特殊群体。,对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已经过去,中国的大学学子目前正受到市场经济的强力冲击,对大学生消费调查报告。在同一屋檐下的大学生群体,包容着具有多种经济状况和消费能力的个体,从而拉开了层次,并且区分度相对稳定。这种经济上的差异和分层不仅取决于我们不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性格特征,而且也是地域经济差异性的反映。但是大学生作为一个群体自然有自己特殊的特点,同时难免存在一些非理性的消费甚至一些消费的问题
1、理性消费是主流
价格、质量、潮流是吸引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从调查结果来看,讲求实际、理性消费仍是当前大学生主要的消费观念。据了解,在购买商品时,大学生们首先考虑的因素是价格和质量。这是因为中国的大学生与国外的不同,其经济来源主要是父母的资助,自己兼职挣钱的不多,这使他们每月可支配的钱是固定的,大约在400-800元之间,只有个别家境较好的同学花费超过1200元,而这笔钱主要是用来支付饮食和日常生活用品开销的。无论是在校内还是在校外,当今大学生的各种社会活动都较以前增多,加上城市生活氛围、开始谈恋爱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我们不会考虑那些尽管价廉但不美的商品,相反,我们比较注重自己的形象,追求品位和档次,虽然不一定买名牌,但质量显然是他们非常关注的内容。
总体来说上大学生的消费仍然处于“温饱”阶段,即吃饭穿衣仍然是支出的主要方面;但是这种“温饱”已经有向“小康”过度的趋势了(这点由我们日益增多的mp3、mp4、手机支出,人际交往支出就可以看出)。
2、消费层次一定程度两极分化。据调查,在大学生中月消费最高的达到1200元,而月消费最低的不足350元。大学生月支出均值为523、7元。这其中有近乎100%的大学生把家庭供给作为最主要的经济来源。家庭收入越高,对学生的经济供给越多,构成大学生消费的一种特殊的奢侈格局,主要表现在数码产品、电脑或手机等方面的消费上。这点在我们的调查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差距增大,两极分化也比较分明,这在我国当前剧烈转型的社会大背景下有一定的必然性,但我们相信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这些问题必将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
3、丰富大脑不惜钱调查中我们发现:由于就业单位对高学历的要求,现在一些大学生为考英语四六级、读完本科读硕士,成批量地买回参考书。还有一些学生则在读本专业的同时,辅修其他学科,为自己就业积累知识资本。在旁听课程、购买资料等消费项目上,他们出手大方,乐此不倦。
4、经济独立意识较差,储蓄观念淡薄
例如,取样调查中大部分人根本没有打工经历,而且那些作过兼职的同学里面,多数是为增长社会经验,以“补充家用”为目的的比例极低。显然,大家这方面的意识极为淡薄,比起欧美发达国家的同龄人16岁就要经济独立来说,差距较为明显。可是,换个角度思考,这也是我们提高大家经济意识的一个突破口,需培养和加强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清崎曾经说过:“理财与你挣了多少钱没关系,它是测算你能留住多少钱以及能让这些钱为你工作多久的能力。”当问及每月结束后经济情况如何时,大部分同学都坦然承认自己的消费已经超出计划范围,只有极个别同学有记账、储蓄的意识。
学生调查报告 篇2
一、调查目的
了解中国春节有哪些习俗,这些习俗的由来,感受人们过春节时的喜悦心情和欢乐气氛。
二、调查时间
春节期间
三、调查方式
1、利用谈话的形式,询问长辈。
2、跟爷爷奶奶准备、干活,亲身感受迎接新年的到来。
3、查阅资料,了解春节习俗。
四、调查内容
1、除尘
腊月二十四这天,爷爷早早把我叫起来,我们一同打扫卫生,房间的里里外外、旮旮旯旯彻底清扫一遍。我问爷爷这时打扫有什么讲究呢?
爷爷告诉我说: “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除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家家户户都要洒扫庭院,疏浚明渠暗沟,掸拂室内尘垢蛛网,清洗锅碗瓢盆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等。年前打春时,各家再忙也得赶在打春前彻底整理一下室内外卫生,立春后就不可再打扫了,防止把新春的财气、新春的喜庆扫了出去。”
哦,原来是这么回事,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2、贴春联
腊月二十九这天,吃过早饭,我就和爷爷忙着贴春联和福字。
“爷爷,‘福’字为什么要倒着贴呢?”
“哈哈,这是因为‘福’到了”。“哈哈……”“哈哈……”
“爷爷,你给我讲讲贴春联的来历吧!”
“你呀应该多读书了,等会儿我给你一本书,你自己好好查查吧!”
原来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王安石“千门万户除旧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的诗句,说的就是这件事。每年春节,家家户户在门上贴上大红的春联,更增添了喜庆气氛。
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
学生调查报告 篇3
调查方式:问卷调查,搜索资料,实地采访等。
调查结果:
第一问题:小学生上网的目的都有哪些?
大部分小学生上网的目的是玩游戏,获得一定的休息放松。一部分同学上网目的是看网页、查资料。其中男生上网的主要目的是玩游戏,女生上网主要目的是聊天。
第二问题:小学生一周里的上网时间有多少?
大部分上网时间还是在周六周日两天,一部分学生是每天晚上放学回家就可以上网,普遍每天上网时间在两至三小时。
第三问题:小学生如何看到网络的利弊?家长如何看待?
大部分小学生觉得网络很时髦很先进,上网很有趣。家长们大部分担心小学生受到不良信息影响,担心孩子身心健康遭受负面影响。
第四问题:小学生上网途径都有哪些?
大部分同学家里就有电脑可以上网,一部分同学选择去亲戚家上网,一部分同学选择用智能手机等方式上网。
第五问题:网络的弊端有哪些?
很多网络游戏当中充斥着暴力、血腥内容,正处于心理生长期的学生接触这类游戏很容易产生不良思绪,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危害很大。
学生调查报告 篇4
一、调查意义与目的
阅读是学生认识世界、学习知识、发展思维、锻炼能力、成长德行的主要途径之一,从小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综合素养意义非凡。《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对阅读的要求是: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厚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感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显的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的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对于课内阅读,老师们都能做到面向全体学生,课课清、人人读。但课内阅读远远不能满足课标的要求,所以,加强课外阅读量势在必行。如何正确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外阅读,还需要我们对当前中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进行调查与研究,分析与总结,以便更好地进行课外阅读指导,提升阅读实效。
二、调查内容
主要研究九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现状和家长、老师、学校对学生阅读的态度、影响等。
1.了解九年级同学课外阅读的习惯。如:喜不喜欢读课外书?为什么要读课外书?
2.了解九学生所阅读的书的来源。如:书籍来源是图书馆、阅览室,还是父母购买?是同学互借等
3.了解九年级同学课外阅读的时间和阅读量。如每天能看多少时间书?具体阅读量是多少。
4.了解九年级学生的家长如何对待他们的课外阅读。如:家长是否赞同孩子读课外书?家长是否陪同孩子读书等。
5.了解九学生阅读的障碍是什么。如:没有时间、缺少方法等。
6、了解学生看书类型,了解学生对学校开展读书活动的建议等。
三、调查的对象
为了科学、有效地了解我校九年级学生课外阅读现状,我们对660名九年级学生进行问卷及口头访谈。发放调查问卷668份,有效问卷660份,同时对不同户籍、性别、各成绩段学生进行了访谈。
四、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主要采取以下两种方法:
1.问卷法
本次调研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以选择题为主。采取不记名答卷的方法,使所有抽样的学生在答卷中消除了顾虑和心理负担,使本次调查获得了比较可信的第一手资料,其结果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较高的可信度。
2.访谈法
我利用课外时间,对九年级12个班进行了走访,随机抽样进行访谈,并如实、准确地记录下访谈资料。
五、调查的结果与分析
本次对九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调查涉及课外阅读的兴趣、习惯、存在问题、影响因素等几个方面,下面根据调查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呈现和分析:
(一)九年级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较浓厚
关于阅读兴趣方面,有75%选择“非常喜欢”、21%选择“比较喜欢”、3 %选择“一般”;39%的同学平时能“主动阅读”,61%的同学在“老师要求”下读书;60%— 80% 的同学觉得读课外书很有意思,可以学到知识。15%的同学觉得读课外书具有消遣性。
在访谈中,学生普遍反映较喜欢的阅读方式有“小组阅读”和“个人默读”“表情朗读”。
(二) 受应试教育及升学压力影响,九年级学生阅读时间十分欠缺
30%的学生每天读书在20分钟左右,8%的学生在半小时左右,25%的学生在10分钟左右,每天没时间读课外书的占到37﹪。
(三)九年级学生阅读书目较单一
受升学压力影响,学生阅读教辅读物占到70%。科普类只占8﹪,故事类占到16﹪,其他6﹪。可见我九年级大部分学生阅读呈现单一化趋势。
(四)家庭对孩子阅读的影响
家庭藏书50册以上的家庭占45%,20—50册的家庭占40%,20册以下的家庭只有5% ,说明我校九年级大部分学生家长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 。家长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态度支持孩子读书占38﹪,不支持不限制占33﹪,反对读课外书,认为影响学习占29﹪。这与九年级学生面临中考,学习压力增大、负担沉重关系很大。
(五)影响我校九年级学生课外阅读的因素
1.课业负担过重,没时间看书是目前影响学生阅读的最大因素。在调查中,90%的学生认为阅读的最大障碍是功课太多,没时间看书。
2.书源单一,我校九年级学生有60%的学生只读自己购买的书,或与同学借阅,因各种因素影响,图书馆的作用未充分发挥。
3、家长对孩子阅读方面的重视还不够。调查中发现,50%的学生家长不能定期为孩子购买图书,并且家中藏书较少。家长本人也没有阅读的习惯,不注重家庭中读书氛围的营造。
4、部分学生追求浅阅读,即简单、轻松、实用、有趣的阅读,对文章内容只知大概,而不去细细揣摩。个别学生满足于故事、漫画带来的视觉惊喜与消遣,对于故事本身的教育意义及文学价值缺乏思考。部分学生对文学名著敬而远之,束之高阁。
5、虽然我校每学期都为学生设置有读书卡,写读书笔记,但读书方法指导较少,具有无序化、盲目性的欠缺。学生在老师的要求下去读书,自愿或自觉读书的很少,未养成自主读书的习惯。
6、九年级学生的阅读量远远未达到课标要求。课标要求九年级阅读量要达到400万字,通过调查,只有5%的学生基本达到了课标要求阅读量,而95%的学生都不达标。对语文课标推荐的名著只有9﹪的学生做过全本阅读。
六、整改措施:
针对当前现状,我们拟采取以下整改措施:
1、教师首先应该保护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无论课内课外鼓励学生大胆的进行自主阅读,及时写出自己的感悟、体会。
2、教师要努力寻找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结合点,根据主题单元的内容,教给学生自主阅读的方法。利用课堂教学和课外学科活动有针对性的训练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转变自己角色,使自己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合作者、研究者。及时给学生推荐相关的、适合学生阅读的课外读物,以课内阅读带动课外阅读。
3.教师要给学生自主阅读的时空,经常开展读书交流活动,推荐书目,介绍新书,交流心得。设置班级“读书档案表”,做到篇篇有名句、一日一记、三日一诵读、一周一好书、一月一交流。每月评选“诗文诵读大王”“读书之星”,引导学生在相互交流中学习、提高。
4、每周抽出一节语文课,或利用晨会课,让学生阅读自己带的书籍,或交换书籍阅读;课间有目的地引导学生之间自觉交流读书体会,或教师与学生交流读书心得,形成良好的学风,调动学生的阅读欲望。
5、鼓励学生相互借阅,对借阅率高的学生予以表彰;督促学生到学校、街道图书馆、书店等地去借或租书,鼓励有条件的同学在网上阅读。建立了班级佳作园地,以写促读,把同学的优秀作文都贴到佳作园地上,与同龄人交流,促进学生的写作兴趣。
6、向学生推荐课外阅读书目。如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唐诗宋词精选》、《论语》、《读者》、《意林》、“四大名著”、语文课标要求阅读的中外名著等,引导学生指定长远阅读规划,坚持长期阅读。
7、教师与学生同读一本书,为学生树立诵读的榜样。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随时与学生交流阅读体会,帮扶着学生读完一本本有价值的书。
8、家校沟通,借用家庭力量激发学习动力。加强学校与家庭的沟通和联系,让家长掌握一定的读书方法,帮助并督促孩子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如家长每天与孩子一同阅读不少于20分钟,每周带孩子逛一次书店,每月浏览一本孩子阅读的书籍,做到经常性地与孩子交流沟通等。
9、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通过读书讲座、沙龙、文学社、校报等平台,教给学生读书方法,提高读书效率。
10、教会学生学以致用,将读书所得运用于口语交际、阅读理解、写作,以培养学生持久的阅读兴趣。
七、结束语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做为一名引领学生阅读的教师,自己首先要做一名虔诚地读书人;在和学生共同读书的过程中,还要“授生以渔”,教给学生实用的读书方法,鼓励学生终生与书为伴,好读书,读好书,让书成为学生人生路途中的“指路明灯”。
学生调查报告 篇5
一、 大学生班集体意识现状及分析
调查采用问卷与访谈结合的办法,发出44份调查表,收回有效问卷41份,问卷有效率100%。分析结论如下。
(一)1、集体主义价值观得到普遍认同
(1)在对班集体的认知上,集体主义价值观得到普遍认同。
76%的学生认为大学集体是温暖的家,心灵的归属,有10%的学生认为集体是可有可无的东西,另有14%的学生不清楚大学对于他意味着什么。这可以看出,大部分大学生能将集体置于一个很重要的位置,但仍有为数不少的大学生将大学集体看的很淡。
(2)大学生的情感认知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了对集体主义价值观的认同。
40%的学生认为大学能给自己带来温暖,32%的学生认为大学能给自己带来热闹,21%的学生觉得大学能给自己带来荣誉,仅有7%的学生认为大学给自己带来了麻烦和束缚。大学生在集体中,大多数恩能够生活的比较开心,能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舒心,仅有少部分无法正常融入集体当中,这说明,集体带给学生的多是积极的影响,而学生对这种影响给予了正面的认知与反馈。例如:
学生对班级开展班级活动抱着无所谓的态度,甚至认为根本没必要看站班级活动。
2. 大学生参与班级活动的目的
在调查的41为大学生中,只有14位同学选择了参加班级活动的目的是为了树立班级形象,而选择活动本身意义的同学有2位,还有5位同学觉得参加班级活动是为了好玩。从这一组数据可以看出:大多数大学生参加班级活动的目的并不是为了班级的凝聚力,而是取决于活动本身对自己是否有益。
3. 不想参加班级活动的原因
抽取问卷中的第17题:你不想参加班集体活动的原因是?(选项后的数据是该选项被选择的次数)A. 活动太无聊 9 B.有事要忙,没空参加 30 C.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D.对自己没有帮助 1 E. 其他 1
从这组数据可以看出,大学生不想参加班级活动的原因有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自己有事要忙,没有时间参加,大多数学生是因为这一方面的原因不想参加班级活动;第二个方面是活动本身的原因,有一部分学生认为班级活动太无聊;第三个方面是认为班级活动对自己没有帮助,这是极少数人的.原因。
大学生对班级活动的参与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一个班的班级凝聚力。在班级活动中,能更好的促进班级成员之间的情感沟通,让班级更加和谐,也让班级成员有一种集体认同感。但是从这份问卷中也可以看出,当今的大学生对班级开展的活动,是有选择的参加,大多数人更愿意参加那些有意义的班级活动或者是对自己有益的班级活动。所以要提高班级活动的参与度,必须提高班级活动的质量。
(三)班级管理模式及参与度
班级是高校学生参与学校活动的基本单位,班级事务与每一位同学息息相关,每一位同学都应尽量参与其中,为班级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学生的班级意识主要体现在对班级事务决策以及班级管理方面的参与度。
(一)班级事务决策
1.63.4%的同学会大胆提出自己的意见,可见这部分同学积极参与班级事务决策,关心班级的发展,为班级的进步献计献策,这是班级意识强烈的一种表现。我们要明确知道,学生是班级的主体,班级的发展与个人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我们要积极参与班级事务的决策。
2. 还有很多同学对班级事务不闻不问,或是持观望态度,这是对班级不负责任的表现。造成这种现象可能是由当前大学生的突出特点引起的,现在的大学生想法多,实践少,集体意识淡漠。很多学生对班级的民主管理更是懒得参与,认为这是“为他人做嫁衣”的“赔本买卖”。加之中国传统文化中崇尚“中庸”、“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思想的消极影响,一些原本积极参与班级事务民主管理的学生也因怕被同学说三道四而畏缩不前,甚至采取置身事外的态度。
此外,我们还分析了与之相关的几个问题,如班内有12.2%的同学会积极参加班内事务的讨论,有56.1%的同学是比较积极地参加讨论,这部分同学认为他们在班级决策中扮演了参与者或是助手的角色,能够为班级的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有37.1%的同学讨论活动持一般态度,这些同学中有一部分认为自己扮演了观众的角色,并没有为班级做出很大的贡献;但是这个班级中没有同学会不积极参加讨论,这是一个很好的结果,说明大家都有比较好的班级意识。
(二)班级管理模式
大学的班级都是由学生直接管理的,少数情况下会有班主任的指导性参与,这体现了高校班级管理相对民主的特点,尤其是允许学生轮流当值管理,这在很大成度上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锻炼。学生管理是高校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高校学生的民主管理应当走在整个社会的前列。作为身兼民主管理主体之一和被管理对象双重角色的大学生,对社会的认识更自觉、更主动,民主参与热情更高,他们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学生管理班级的必然性。同时每个同学都参与班级的管理,是学生具有班级意识的体现。由此可知,该班的学生都能积极参与班级的管理,具有很强的班级意识。
由前面的分析可以知道,该班的班级管理模式属于学生管理的民主模式,理论上应该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管理模式,但由表3我们可以看出,仅有10%的学生非常满意这种模式,66%的学生比较满意,还有7%的同学不满意这种模式。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结果呢?
首先,在高校中,班级事务民主管理理应重视学生民主参与精神的培养和民主决策过程的体现。
但因受我国传统文化和长期计划经济的影响,现实生活中大部分的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多有一种思维定势:管理就是如何顺利处理行政事务,提起民主就容易和自由、无序划等号,因此真正的民主很难实现。
其次,班团委未发挥应有的作用。班团委是学生参与班级事务民主管理的最主要形式,应全面地反映出学生对班级事务管理的意见和建议。但是,很多班级的班团委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班团委干部应该鼓励其他同学积极参加班级的管理工作,让所有人对班级事务有一定的了解,这样才能激发他们的班级意识与班级荣誉感。
(四)人际关系
对于大学生而言,人际交往对学习、生活和健康都有很大的意义。大家在大学生活的交往过程中都会或多或少地许多的问题。每个成长中的大学生都希望自己生活在良好的人际关系的氛围中,应该如何改善人际关系,如何加强人际交往,是每个大学生都迫切希望解决的问题。
1. 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现状
大学生在与班级成员的相处过程中,大部分学生很注意和其他人之间的关系的,时常能考虑他人的感受,并且他们认为班级同学之间的关系还是比较融洽的。但是也应该看到少部分学生认为班级同学的关系不太热情,或者觉得班级成员之间的关系如何根本无所谓。
2. 少部分学生不合群的原因
(1)心理闭锁。主要表现在对同学不信任,在自己和他人之间架起一道无形的墙。有的大学生与人交往时,喜欢主观猜测,怀疑对方。对他人的敌意和猜疑,他人也会以同样的态度作为对等的回报。这样,无疑会给人际交往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2)自私自利, 求全责备。目前,大学生中独生子女较多,但又普遍缺少社会的磨练,人生观、价值观容易出现偏差。这类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认为他人为我是理所当然的,我为他人是难以接受的。这类大学生只能让人敬而远之,难以建立和谐、友好的人际关系。
(3)自卑与清高。自卑在人际交往中表现为有的大学生对自己不能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从而产生自卑心理。也有的大学生自命不凡,以为自己高人一等。这种孤傲的心理使人在交往过程中容易摆出“目中无人”“唯我独尊”的态势,这难免引起对方的厌倦和反感。
(4)嫉贤和报复。有的大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嫉贤妒能,对他人的长处、成绩心怀不满,讽刺、挖苦、中伤,或者在别人遭遇困难和挫折时, 幸灾乐祸;另外与嫉妒心理相伴而行的还有报复心理,使交往双方本来可以化解的矛盾不仅得不到化解,反而加剧。
(5)人格缺陷。人格的缺陷常常直接引发交往中的冲突,如有的人脾气暴躁,动不动就发火,对人充满敌意、态度生硬或是自我陶醉,孤芳自赏,苛求于人;有的人虚伪奸狡,为人心术不正。这些都是极易引发人际交往冲突的因素,是人际交往障碍的重要原因。
二、高校班级建设的策略
由以上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现在多数高校学生的班集体意识比较强,但仍有部分同学十分缺乏这种意识,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自我意识膨胀,团队协作意识的缺失;学生过分强调自我,遇到问题从自身利益出发,不考虑集体利益。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班级建设出现了这样一些现象: 班级似乎是少数人的班级, 有些大学生对班级事务不感兴趣;不积极参加班级各项集体活动;不能很好的处理好与同学间的关系。大学生这些不正确的生活和学习方式不仅影响学习,也影响了班级建设的健康发展。因此,为了班级的和谐,每个班级都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制定合适的建设策略。
(一)以爱心鼓舞学生
班主任是学生班级的直接领导者,他们承担着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班集体管理的职责。师生之间只有形成了情感的连接点,才能产生情感的共鸣。而要达到这种师生之间的融合,老师就要爱学生,尊重学生,把自己置身于学生之中,以自己的真情去感染学生,使他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感到心灵上的慰藉。老师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保护学生自尊心,对学生要一视同仁,用真情感
动学生,建立一种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关心的师生关系。
(二)合理设立班级成员的角色
通过班级内部各种角色的设立,使每个班级成员在班级中都有一定的职务,承担一定的权力和义务,这有利于调动每个成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班级凝聚力建设。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知人善任,提供展示的舞台,滋发每个成员的学习和工作热情,尤其是一支能干的班干部队伍也是不可缺少的。第二,利用情感力,关爱每个成员培育和谐的班级氛囤。班级要关心成员的成长成才,关心成员的亲身利益,让班级成员能够感觉到被重视、被关心,感觉到班级的温暖。
(三)充分发挥班干部的作用
在班级体建设中,班干部队伍的建设至关重要。他们既是老师与学生联系的纽带,更是各项工作和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他们的价值观(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总评价和总看法)、道德观及行为倾向对班级成员的思想言行具有重要的影响。所以,班干部队伍要具备团结协作的工作作风,无私奉献的工作态度,沟通联系的工作意识,真正成为学生好处的维护者,学习生活环境的优化者,行为言语的规范者,情绪意见的疏导者,上级政策的贯彻者,在学生中树立良好的形象,使学生对班干部与班集体都充满信心,这样才能促进班集体的良性发展。
(四)制定利于发展的班级体制
教育学家马卡连柯说过:“集体的一切,归总起来,都摆脱不了纪律的形式。”创建和完善相应的规章体制,有益于学生明确奋斗目标,了解行为规范,排除外部干扰,提升工作效率,形成良好班风,形成班级工作的整体合力。在实际工作中,应当在与学校规章体制一致的前提下,创建一套系统的、严格的班级体制规范,以此来督促每位同学形成良好的习惯,使之更适应社会发展。
(五)加强班级特色文化建设
针对班级特点,每个班级形成自己的班级文化,包括班歌、班徽、班训等。以此班级特点为核心,开展各种班级集体活动,形成自己班级的文化特色。久而久之,班级都会团结在这个文化理念的周围, 并且会不自觉地把这一理念融入自己的学习或生活中去。有了共同的班级文化,就会形成共同的班级目标,并最终形成一个积极向上的班级。班级的凝聚力便会增强,班级文化包括班歌、班徽、班训、班旗等。
(六)开展活动,“笼络人心”
众所周知,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是培养集体荣誉感、增强班级凝聚力的主要形式。形式多样的活动,既可以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增长知识,提升本领,也方便于学生之间增进理解关心、加深感情、创建友谊。开展活动时,组织者要利用活动的机会制定整体的活动计划,使各种活动在老师和学生之间建立起桥梁,从而密切老师和同学、同学与同学之间的关系,使师生之间能够相互理解,相互配合。同学们在活动中增强了主人翁精神,班级的凝聚力也增强了。而在举行活动中,要要注重班级荣誉感的培养,因为有了集体荣誉感,就能让学生在从事各项活动时,都能做到从集
体的角度出发,维护集体的荣誉。
(七)合理利用网络条件
在当今时代下,网络已成为大学生生活、学习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同样它也可以为我们的班集体建设做出一定的贡献。大学的班级不同于初中的班级,在大学里,同学之间的相处基本上只有上课时间,甚至于上课都会分散开来,这就要求我们利用其它途径促进大家的交流,网络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每个班级可以再网络上创建自己班的群、微博等交流平台,方便大家随时分享自己的最新动态。利用网络进行班级管理是一种很时尚的管理方式,因此在同学之间得到了很好的推广及应用。
大学班级可以说是每一个班级成员的“家庭”,在这个家里面,有来自五湖四海的兄弟姐妹,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教育经历都不同,尤其是在现在的独生子女居多,这些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班级的建设及发展情况。然而现在的大学班级建设中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因此我们清楚地认识到班级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不能指望一挥而就,更不能期待一劳永逸。加强班级建设,对于培养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推进学生管理模式的创新,探索高等教育改革其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