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活动志愿者服务与推动上海国际大都市建设的研究
大力推进大型活动志愿者服务,发挥志愿者群体的示范引领作用,是培育市民的社会责任感和公益精神,倡导“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提升市民综合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的有效途径。大型活动志愿者服务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为青年在实践中锻炼成长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开辟了现实的途径。在参与志愿工作的过程中,志愿者除了可以发挥一技之长,培养自己的协作意识、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外,还可以磨练自己的意志,提高心理素质。志愿者服务为青年创造了一种良好的锻炼条件,开辟了一条成长成材的道路。三、大型活动志愿者服务的机制建设(一)社会化运作机制志愿服务是一项社会事业,需要凝聚各方面力量,广泛争取社会支持。社会化是志愿服务发展的根本要求,实行社会化运作是做好志愿服务工作的关键。10多年来,上海在大型活动志愿者服务的社会化运作方面作了许多有益的探索。首先,强化社会动员,在组织动员的基础上,通过媒体的宣传、海报的张贴,对外公开招募电话,动员社会的广泛参与;其次,注重公开招募、组织招募、社会招募和互联网招募相结合,扩大青年志愿者的参与面和覆盖面,从报名人员中挑选优秀者参与志愿服务;再次,建设好网络资源,在互联网上宣传志愿活动的活动理念和内容,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志愿活动。(二)网络化组织机制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形成发展、注册、策划、宣传等多个工作职能部门,规范志愿者的招募、管理制度。目前,上海形成了自上而下的四级青年志愿服务组织,即由市青年志愿者协会,区(县)、局、集团控股公司、高校志愿服务分会,街道(乡、镇)志愿者联络站,基层企事业单位志愿者服务队、服务基地组成的四级志愿者服务网络,从横向覆盖到纵向渗透,初步形成了体系健全、覆盖广泛、活动多样、管理有效的良好局面。管理有序的志愿者组织网络,确保了大型活动志愿者服务的制度化、规范化。(三)规范化管理机制实行规范化管理机制,实施登记注册、系统培训、有序调配、合理使用、宣誓上岗、记时考核、评比表彰有关制度,使志愿者参与大型活动有章可循。注册志愿者制度是当今世界许多国家比较通行的做法,被注册的志愿者始终处于待命状态,一旦确定某地方需要志愿服务时,便可调集志愿者及时到岗服务。XX年7月,上海开始全面实施青年志愿者的注册管理工作。为更好地服务青少年,上海青年志愿者网站于XX年8月正式开通运用信息化的手段在互联网上建立了上海青年志愿者自己的网络管理系统。(四)专业化培训机制针对大型活动的志愿者服务既需要体力劳动的志愿服务,又因活动的主题和内容需要心理、法律咨询和医疗服务等专业性较强的服务工作,目前形成了比较专业的培训机制,根据服务工作的具体要求,对志愿者进行科学的培训,提高其社会实践能力和服务水平。志愿者的培训分为三个阶段:普通培训阶段、集中培训阶段和专业培训阶段。首先对志愿者进行岗前教育,向其介绍组织/活动的背景、服务对象以及服务内容,使其了解所举办活动的概况;其次让其学习志愿者注意事项、管理条例;熟悉服务岗位的具体要求;掌握相关的外事礼仪、外事纪律等。再次编写培训教材和工作手册;实行分级培训、函授培训和骨干队伍集中培训相结合。四、大型活动志愿者服务的问题及对策建议(一)存在问题1、法律环境缺失志愿服务在我国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到目前为止,我国尚未出台一部全国性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志愿者行动。这使得志愿服务组织机构的发展受到限制,志愿服务的社会动员停留在较低水平上。此外,对志愿者服务的社会角色和定位、服务对象及范围、权利与义务关系等都缺少明确的法律界定,在参与社会服务时,志愿者与服务对象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不明确,服务对象往往把志愿者作为无偿或廉价劳动力滥用。组织和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也缺乏必要的资金和物质依托,还有人假借“志愿”之名牟取个人私利。大型活动志愿者服务迫切需要更清晰地界定自身的法律地位,通过立法来对其加以规范和保护。2、地位界定不清大型活动志愿者的作用本应是“锦上添花”,但现在很多大型活动离开了志愿者就没办法正常运转。事实上,志愿服务与政府购买服务是有区别的,有些服务是需要政府出资购买的,如卫生清扫等简单、重复的工作,而一些要求高、技术含量高、能增长青年才干的工作才应由志愿者完成。而在目前的实际运作中,有时为求即时的社会效应,缺乏长远、整体的考虑,导致志愿者资源的错误使用或滥用,如“大材小用”、专业不对口等,甚至将志愿者作为无酬或廉价劳工随意使用。此外,我国民间社团发育并不充分,一些政府部门和准行政性社会团体仍主要担负着志愿服务的组织责任,对大型志愿者活动的组织往往带有很强的行政色彩。
首页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