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致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不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大学生本身的原因,也有家庭和社会的原因,但是通过以四川六所高校行政管理本科专业大学生为对象的实证调研发现,高校是否积极作为则是一个根本原因。在当前,要真正有效地提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需要高校承担其应有的责任,积极努力作为。树立全程全面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意识;加快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不断强化社会实践教学;加强队伍建设,培养业务强、素质高的职业指导教师;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制度化建设,是各高校履行提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之责的四大根本行为。
积极做好对在校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提高其职业规划能力是各高校的一项重要任务。但是,现实中各高校大学生职业规划能力状况如何、成因何在、怎样应对?针对这些问题,我们以四川六所高校行政管理本科专业大学生为对象进行了实证调研,客观把握了其基本现状,简要分析了高校之因,为高校履责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的现实状况
为了客观地掌握我省各高校大学本科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状况,我们选取了四川大学、西南民族大学、西南科技大学、西华师范大学、四川理工学院、宜宾学院等不同类型、层次、地域的六所院校的大一至大四行政管理专业本科生为调研对象进行了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xxxx份,实际回收xxx份,有效问卷为xxx份,有效率达xx%。本问卷共设计了xx个选择题,分别涉及大学生对自身的了解、对当今就业形势的把握,以及对就业信息的掌控和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知识的掌握等。调查问卷统计及分析情况如下:
(一)大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不强。在回答“您确知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吗?”,仅xx%的学生回答“很清楚”,而xx%的学生回答“不太清楚”,xx%的学生回答“完全不清楚”。在回答“您知道自己的性格、兴趣、能力等适合报考公职人员(选调生、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等)吗?”,仅xx%的学生回答“很清楚”,而xx%的学生回答“不太清楚”,xx%的学生回答“别人考,我也考”。通过上述两个关于自我认知的核心问题调查,我们发现被调查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普遍不强。
(二)大学生的专业认知能力不强。学生在回答“您清楚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吗?”一题中,回答“很清楚好”占xx%,回答“不太清楚”占54.5%,回答“不清楚”占xx%。参与调查学生在被问到“您认为您现在所学的专业前景如何?”时,大一、大二、大三、大四不同的学生作出了不同的回答。不分年级总体情况则是认为行政管理专业“很有前途”的占xx%,“较有前途”的占xx%,“很无前途”的占xx%,“不清楚”的占xx%。在回答“您是否后悔选择了行政管理专业?”一题中,有一半以上的学生选择了“是”。在回答“您愿意放弃自己的专业,选择一个能够解决就业问题的工作吗?”一题时,xx%的学生选择“是”,xx%的学生选择“否”,xx%的学生选择“不知道”。通过问卷的上述统计分析,我们发现在六所高校行政管理专业学生中,还有较大比例的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缺乏明确认知,自我定位模糊,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动力不强。
(三)大学生的就业认知能力和职业规划意识不强。对于“您认为当前的就业形势如何,就业前景如何?”,xx%的学生回答“形势严峻,就业难,就业前景不乐观”,xx%的学生回答“形势较好,就业前景乐观”,只有1.8%的学生回答“就业形势不知道,就业前景也不知道”。对于“您是否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过规划?”,xx%回答“是”,xx%回答“否”,xx%回答“正在考虑”。这实际上反映出学生缺乏明确的就业认知和积极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不强的高校之因
虽然造成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不强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大学生本人的原因,也有家庭和社会的原因,但是我们认为更多的原因则在于高校。就目前情况来看,导致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不强的高校之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高校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意识不强。在我们所调研的六所高校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各高校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常体现在校领导的口头、总结报告的纸上、教师的讲稿中,“重形式,轻实效”。在实际工作中则是投入不足、师资不强、模式单一、方法简单。
(二)高校专家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教师缺乏。在所调查的六所学校中,个性化的辅导比较欠缺,其成因之一就是专业的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师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而且需要有一定的实践经验。但是,从调研的情况来看,各高校专门从事生涯辅导理论研究的工作者很少,从事职业生涯辅导的人员或者是就业指导中心的教师临时担任,或者是学生工作人员和辅导员在从事学生工作的同时兼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繁忙的事务性工作,使他们无法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系统地进行涯规划的理论学习和实践研究,缺乏相应的知识储备和实践技能,因此,不能很好地向大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辅导和咨询服务。
(三)高校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体系和有效的操作模式欠缺。在目前,绝大多数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体系不科学,缺乏针对性。不仅如此,由于各高校还没有很好地与社会各企事业单位加强联系,面向市场、内外结合、整体联动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模式还未形成,因此各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操作方式基本上都以课堂教学和大班讲座为主,而以个别咨询为辅。
(四)高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实践性不足。各高校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由于主观认识的偏差和自身条件的限制,大多以理论教育为主,而实践教育为辅。各高校大都没有很好地做到在引导大学生学好专业基础知识和掌握专业基本技能的同时,还应积极鼓励和引导学生们通过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来进行积极的职业生涯规划实践和体验。因为各高校唯有通过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修正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增强职业认知、提高职业素养与职业能力,才能缩短自己的社会适应期,加快自身的社会化进程,进而提高自己的职业行为能力。
三、提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的高校之为
既然当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不强的很大原因在于高校,那么高校则应义不容辞地承担起相应责任,通过自己的积极作为来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的提高作出贡献。具体而言,当前各高校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提高中的积极作为主要包括:
(一)树立全程全面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意识。各高校在转变思想观念和提高思想认识的前提下,必须树立全程全面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意识,从学生一入校就进行职业规划教育。实际上,对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学者提出了高等学校应构建基于“全面——:全程—重点”的三维立体体系。我们认为,高校应在一年级时就让大学生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要让学生加深对本专业的认识,形成初步的职业生涯规划;二年级要使学生了解本专业的职业选择范围,帮助学生正确进行自我认知,进一步思考和修正自身的职业规划;三、四年级主要对大学生进行就业心理、就业技巧等方面的专题辅导,引导他们对选定的专业进行实际的尝试,做好职业目标修正和完善。
(二)加快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不断强化社会实践教学。(1)加快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建设是核心。学校可以针对不同的专业,编写具有不同专业特点的就业指导教材,设置职业生涯规划理论与实践课程。课程的设置要具有前瞻性和实用性,缩小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差距。(2)不断强化社会实践教学。要强化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方面的社会实践教学,可以思考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着手:第一,积极与地方人事部门合作。针对大学生就业的严峻形势,很多人事部门(特别是省属人才市场和市属人才市场)对于应届大学毕业生实行免费入场、免费推荐等方式促进大学生就业。对于各地人事部门都大力支持大学生就业的好时机,各高校则应主动积极地与地方人事部门合作,以此为契机来提高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第二,主动寻求与企事业单位合作。各高校可依托政府政策支持、校友资源优势,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加强与各类企事业单位的交流合作,建立校企(事)合作项目、校地合作项目等平台,为在校大学生提供更多的见习实践机会、职业生涯规划机会和就业机会。第三,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就业服务公益活动”。为了提高在校大学生的择业实践能力和增加毕业生的就业机会,各高校可积极鼓励在校大学生积极参加各类“就业服务公益活动”。比如推荐学生参加地方人才交流服务中心组织的人事政策宣讲会、人才招聘会等活动,招聘学生担任“校园毕业生双选招聘会”志愿者,使其在具体的活动中受教育、长见识、增才干。
(三)加强队伍建设,培养业务强、素质高的职业指导教师。专业化的职业生涯规划师资队伍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有力保障,但是由于对职业生涯规划的错误认知,我国大多高校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主体仅仅是就业指导部门或学生工作队伍,没有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师队伍。因此,要加强就业指导教师的专业技能培训,使他们掌握职业规划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增加他们的知识含量,不断向专业化的方向发展。同时还可以从社会上引进专业人士充实到职业指导教师队伍中,切实提高职业指导教师整体的能力与水平。
(四)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制度化建设。职业生涯规划的制度化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顺利实施的有力后盾。美国是较早在学校中进行职业生涯教育的国家,曾两次专门以政府法案的形式改革职业生涯教育;澳大利亚制定了“职业发展纲要”,对职业成熟程度、职业指导的内容、考试及评估等方面都做出了具体的规定。西方国家的做法可以成为我国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实践的借鉴。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性质、地位、人财物保障等必须制度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