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农业产业调研报告4篇

时间:2023-07-07 02:08:57 作者:会员上传

  农业产业化是我国农业经营体制的创新,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集成利用资本、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带动农户发展专业化、标准化、集约化生产,是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主体,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键。为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做大做强龙头企业,xx市委、市政府按照中央关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紧紧围绕中央1号文件精神,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全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方针政策,坚持把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和推进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作为建设现代农业的全局性、方向性工作来抓,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以扶持培育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为突破口,不断提升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在加快推进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的xx都市区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基本概况

  近年来,我市通过贷款贴息、带动示范奖励等,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培育壮大了一批龙头企业,助推了速冻食品等一些主导产业的兴起,企业带动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农户增收明显,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农业产业化经营队伍不断壮大,带动能力显著增强。近年来,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发展迅速,市级龙头企业数量逐年增长,同时涌现出了一批在国内有较大影响力的国家级和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在各级有关部门的积极推动和各项优惠政策的大力引导下,越来越多的涉农企业投入到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队伍中来。截至XX年底,全市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总数已达到362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3家,省级龙头企业50家(目前已达到60家),国家级、省级龙头企业数量在全省排名居首。362家龙头企业中有加工型125家,种植型57家,养殖型109家,流通型43家,市场带动型8家,综合型20家,XX年实现总产值600余亿元,农产品和投入品交易额400多亿元,带动本地及外地农户一百多万户。

  二是农产品加工业快速发展。截止XX年底,xx市共有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型企业484家,其中农副食品加工业94家,食品制造业78家,总产值1326.9亿元,增加值502.3亿元,营业收入1221.1亿元,利润总额145.3亿元,税金总额113.6亿元 。全市经认定的125家加工型龙头企业全年实现销售收入410亿元,其中,白象、三全、金星、思念分别达到60余亿元、30亿元、 27亿元、18.3亿元。去年,我市有10家龙头企业入选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行业十强,占全省总数的18%,充分展示了我市加工型龙头企业的实力和水平。

  三是企业实力显著增强。三全、思念公司的饺子、汤圆、粽子等速冻食品的产销量分居全国速冻食品行业第一、第二位;金星集团啤酒产销量达120万吨,连续5年居全国第四位;枣制品生产企业好想你公司产量居全国同行业第一位;方便面生产企业白象集团和天方集团产量分别位居全国同行业第三位和第十二位;金苑面业拥有全国最大的生产线,日加工小麦2600吨。随着实力不断增强,我市龙头企业已逐步向上市之路迈进,三全、思念、雏鹰、好想你等公司已分别在海内外成功上市,白象、广安、金苑等国家级龙头企业的上市工作也正在筹备之中。

  四是主导产业渐成规模。市区北部以三全、思念为主体的速冻食品工业园,产品市场占有率达到50%以上,成为全国重要的速冻食品加工基地;马寨食品园区以东方集团的食品机械加工为龙头,集中了方便面、小食品、速冻食品等生产企业;以新郑薛店为主体,机场加工区、孟庄镇为补充的中原食品工业园区,集中了白象集团、统一集团、四季胖哥等近百家食品加工企业,该园区XX年销售收入超过90亿元。

  五是农产品流通市场日益繁荣。据不完全统计,全市现有300多家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和12家大型农产品及农业投入品批发市场,XX年交易总额预计突破400亿元。目前,xx初步形成了多元化的市场主体、多层次的市场网络和多形式的交易方式相结合的农产品市场体系,已成为全国重要的农产品集散地和xx农业走向国际市场的窗口和信息源。市场的繁荣,物流的畅通,扩展了农产品销售渠道,延长了产业链条,推进了农业结构调整,带动了农产品加工等产业的快速发展,提高了农产品附加值和综合效益。

  二、xx市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主要做法

  xx市委、市政府结合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推进农业产业化工作快速发展,总结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制定发展目标,开拓工作思路。xx市委、市政府站在战略的高度,用现代工业的理念和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思想指导农业产业化经营工作,通过宣传教育、参观培训等多种方式,逐步提高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各级领导干部、农业科技人员及广大农民群众对农业产业化经营重要性的认识,为推进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奠定思想和组织基础。在工作中,围绕加快xx都市型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这个中心,不断创新思路、创新举措,努力开创农业产业化经营新局面,实现了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较快发展。

  2、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xx市委、市政府1999年就成立了由财政、工商、税务、农业、林业、科技等多个部门为成员单位组成的xx市农业产业化经营领导小组,主抓农业的市委副书记担任组长,市人大、政府、政协相关领导担任副组长,并在xx市农委设立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全面统筹协调全市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工作。xx市四大班子中的主要领导也经常深入到龙头企业和种养基地进行调研、视察、指导,有力地推动了农业产业化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为更好地推进工作,市农委设立农业产业化办公室作为专业处室,并在农委下属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成立了财政全供事业单位“农业产业化工作站”, 健全了组织,加强了力量。

  3、制定优惠政策,突出扶持重点。近几年,xx市相继下发了《关于扶持xx市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的通知》、《xx市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认定和运行监测管理办法》、《xx市农业产业化经营贴息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关于增加农业投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意见》等重要文件。XX年,为进一步适应农业产业化发展势头,xx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强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意见》。从XX年起,市财政对龙头企业贷款贴息额度由原来的500万元追加到1800万元;同时,每年安排500万元资金,对与农户建立起良性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农户能力强的示范性龙头企业给予奖励。各项惠农惠企政策的制定和落实为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XX年xx市出台了xx市委、xx市人民政府《关于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助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意见》(郑发[XX]5号),从XX年起,市财政每年安排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9300万元,对农业龙头企业加大扶持,重点是贷款贴息和奖励补助,帮助企业做大做强,促进农业产业化项目建设,助推新型城镇化建设。

  4、加强宏观引导,提供优质服务。在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中,xx市委、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来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步伐。一是放手发展民营经济,引导民营经济积极参与到农业产业化经营中来,使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二是引导农业龙头企业树立“立足农业、富裕农民、繁荣农村、服务社会”的经营理念,积极带动农民致富;三是引导农业龙头企业更新观念,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不断增强市场竞争力;四是引导企业建立自身的科技研发机构,加快自主创新,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在服务方面,全市各部门千方百计在技术、资金、人才、物资、信息等各方面为农业产业化经营提供优质服务,并组织专业技术骨干力量,深入到生产企业和田间地头,帮助解决生产经营中的技术难题。XX年xx市成立的“xx市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协会”更是为企业提供了一个加强沟通、资源共享、互惠共赢的平台。

  5、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培育农业优势产业。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是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基础,通过农产品的多次加工增值,不仅能大幅度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而且能够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同时还能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农村富裕劳动力转移。市政府进一步整合扶持资金,重点对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技术改造、新技术开发等重大项目进行扶持;鼓励和扶持发展优势农产品加工业,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到农产品加工业中来,建设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集群,把xx建成中原地区农产品加工区域中心,带动xx市农村经济的发展。

  6、鼓励企业自主创新,注重技术体系建设。着力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和科技创新步伐,注重企业对农户的科技示范及技术培训作用,促进生产基地的标准化生产;鼓励有条件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组建自己的研发机构或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共建研发机构,建成一批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构建农业科技创新的主体;科技创新方面,xx市选择经营与管理水平和科技投入水平较高、重视技术创新、带动能力明显的农业龙头企业加强培育,目前已培育近50家“xx市现代农业科技型龙头企业”。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进一步推行清洁生产,注重环境保护,发展循环经济,提升农产品的综合利用水平。

  7、支持农业物流贸易,构建农产品购销体系。充分发挥xx得天独厚的交通枢纽优势,引进现代管理理念,大力发展农产品和农业投入品现代物流业。加快推进农业物流中心和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进一步优化物流节点网络,完善物流配套服务设施,支持农产品产地和集散地批发市场、集贸市场建设,加快生鲜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建设,引导市内大型连锁超市与农产品生产基地实行“农超对接”。积极发展农业会展经济,探索电子商务、网络销售等现代营销方式,构筑功能完善的农业物流系统。

  8、实施品牌战略,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创立名牌,特别是创出一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品牌,是xx市龙头企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注重把发展优势重点企业与实施名牌战略有机结合起来,加速培育名牌产品、名牌企业,以优势促名牌,以名牌带优势。选择能突出xx市龙头企业形象、有利于提高企业品牌知名度的活动方式进行整体宣传。在重点培育壮大“思念”、“三全”、“白象”等现有知名品牌的基础上,鼓励、支持龙头企业积极申报认定国家和省级驰名商标和著名商标、产地注册等。同时,以多种形式参加省内外、境内外的产品推介活动。

  9、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提升企业带动能力。围绕龙头企业的加工需求,加强原料基地建设,积极打造“第一车间”。通过统一规划,建立企业和基地利益联结机制,积极推行“公司+基地+农户”、“专业市场+农户”、“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农户”等多种合作方式,稳定双赢的利益联结关系。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通过定向投入、定向服务、定向收购等方式,大力发展标准化种植、养殖,建立规模化农产品原料生产基地,把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农业综合开发等方面的项目建设与原料基地建设结合起来,增强建设合力。

  我市农业产业化发展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也不容忽视。一是企业实力仍有待提升。虽然全市龙头企业已达362家,但是大型企业集团较少,整体实力及规模与发达城市相比还较弱。例如全市农业龙头企业只有白象集团销售收入超过了60亿元,销售收入超20亿元的企业还不到10家,超百亿、跨区域的大型企业还是空白;二是产业结构不尽合理。比如,我市面制品加工业发达,畜产品加工比较薄弱,畜产品加工企业少,而且年销售收入超10亿元的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几乎没有;蔬菜种植面积和产量有了很大提高,而蔬菜加工能力、仓储能力滞后;农产品加工企业不少,而能生产高附加值产品的企业不多。三是科技创新能力较弱。多数龙头企业尚未建立专门的研发机构,缺乏科技支撑导致产品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不高,影响了市场竞争力;四是品牌创建有待加强。拥有国家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称号的龙头企业较少,在全国叫得响的农产品知名品牌仅有三全、思念、好想你等。五是利益联结机制有待优化。部分龙头企业自身发展了,而带动农民一起致富的责任感和意识还不够强,带动能力较差,带动效果不明显。六是企业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许多瓶颈问题亟待解决。受经济大环境和土地政策等影响,企业经营过程中遇到许多困难,比如企业融资问题、规模用地问题,这些问题不同程度地影响了企业的发展。

  三、进一步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的建议

  1、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以规划为引领,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有序发展,实现规模经营。通过科学规划,依托现有产业布局和产业基础,根据产业优势和新型城镇化建设需要,引导龙头企业向集聚区内集中,统筹布局农业产业化聚集区。结合xx市农业相关优势产业打造蔬菜花卉集聚区、食品加工集聚区、饲料加工集聚区、农业休闲观光等若干个农业产业化集聚区。围绕xx市现代农业“136工程”,重点支持龙头企业建设一批省级、市级重大项目,促进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快速发展。

  2、积极培育农业产业化集群。坚持以地方资源优势为基础,以龙头企业集群集聚为重点,与xx市都市区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有机结合,统筹布局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按照“基地支持、龙头带动、流通服务、特色高效”的原则,选择一些基础条件好、比较优势强、发展潜力大的农产品生产区,通过建设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和集约化原料生产基地,壮大龙头企业、培育知名品牌、完善农产品批发市场等措施,着力打造一批“全链条、全循环、高质量、高效益”的农业产业化集群,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特色突出、竞相发展的格局。

  3、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是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基础,发展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条,通过农产品的多次加工增值,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综合效益。加快推进主食工业化,提高面粉加工集约化水平,发展终端面制品,拓宽玉米、杂粮的开发利用渠道,壮大速冻食品加工产业。扩大肉类加工规模,推进传统中式肉制品现代化改造和工业化生产,大力发展冷鲜分割肉、调理肉制品、熟肉制品等主导产品,积极开发新型高端肉制品。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建设一批标准化原料加工基地,为农产品加工企业提供安全、优质的加工原料。鼓励龙头企业根据生产需要,结合我市自然条件和现有农产品种植、养殖优势,建立标准化农产品原料生产基地。

  4、加强产业化项目带动。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建立农业产业化重大项目、招商项目库,主动围绕中央、省、市产业政策策划项目,围绕重点企业发展及扩张需求策划项目,围绕产业发展策划项目。积极策划一批与龙头企业相配套的项目,发挥龙头企业的集聚效应,认真策划一批填补产业空白点、壮大产业薄弱点的项目,延伸产业链,促进产业集聚,切实做到策划一批、储备一批、推介一批、实施一批,推动产业发展。建立农业产业化重大项目建设推进周例会制度,协调发改委、土地、税务和金融等部门解决企业项目建设过程遇到的问题。

  5、强化资金扶持。按照《关于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助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意见》(郑发[XX]5号)文件精神,落实文件提出的各项农业产业化扶持资金,根据扶持资金的用途,分类制定项目资金使用办法和考核奖励办法,科学使用扶持资金,真正使政府的扶持资金起到撬动社会资本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作用,达到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农民致富的目的。同时要落实好国家、省、市对龙头企业的有关税收、信贷、用地、用电等各项优惠政策。尝试成立政府出资的政策性农业担保基金,破解中小农业企业融资难问题。

  6、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大力发展订单农业,规范合同内容,明确农企双方权利责任,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户形成相对稳定的购销关系。积极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等多种组织模式。引导农户在自愿合作的前提下,发展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经营,逐步加强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等利益主体的有机联系,形成目标一致、风险共担、利益均沾、合力参与市场竞争的经济利益共同体。继续对与农户建立起良性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农户能力强的示范性龙头企业给予奖励,切实发挥龙头带动作用,让农民更多地分享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成果。

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调研报告

  一、产业结构调整基本情况  

  我是农业大县,农村经济在国民产值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经过30年来的改革开放,我县的农村经济同全国一样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面临着加快推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繁重任务。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历届县委、县政府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方面走了一些探索性的路子,逐步确立了蚕桑、畜牧两项主导产业,结构调整已初见成效。  

  一是全县桑园面积达7万亩,常年发种量15万张,畜牧业生猪饲养量达49.2万头;二是产业化发展模式初步形成,蚕桑、生猪产业目标从种植到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模式已形成,畜牧业也通过专业市场、中介组织加农户的产业化模式也雏形初现。三是在结构调整中,农民来自粮食的收入趋于下降,畜牧业与经济作物的比重上升,结构调整真正让农民在“看得见”中受教育,在“摸得着”中学本领,在“学得会中”得实惠,实现了农民收入的稳定增收。XX年完成农林牧渔业现价总产值79063万元 ,按参考可比价计算,较上年增长7.5%,比“xxx”末期达到6.1亿元,净增加1.8亿元,年均增长7.6%,比“xxx”计划确定的年均增长7.2%左右高0.4个百分点。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现价增加值45929万元,较上年增长7.2%。比“xxx”末期达到3.9亿元,净增加0.69亿元,年均增长7.3%,比“xxx”计划确定的年均增长7.2%左右高0.1个百分点。  

  二、我县目前农业结构调整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小富即安的思想障碍尚未破除  

  一是安于现状不愿调。一些人小农经济意识较强,习惯了“吃一点、卖一点、贮一点”的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也有些人满足“小富即安,不富也安”缺乏高速调整的主动性。二是怕担风险不敢调。怕种不好,没有大面积种植经济作物的经验,怕市场行情发生变化,担心普遍种植造成价格下跌。三是按部就班不愿调。面对滚滚而来的结构调整大潮,一些人消极对待,被动应付心思严重,一味求稳、求准、不愿接受一丁点风险,满足于微调、慢调,具体表现在品种选择上,只选择自己熟悉,会种、会养的品种,在调整进度上,看左右、随大流,没有一个时间表,调到几时算几时。产生上述思想的原因,主要是受传统习惯势力影响较大,思想不解放,竞争意识、风险意识、机遇意识不强,对“结构调整”这一新生事物不易接受。  

  2、宣传教育不到位  

  一是广大农民甚至个别乡、村干部对种植业、养殖业、退耕还林、还草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对大调、快调、多调的紧迫性认识不足,对非调不可,不调不行的大趋势认识不清,对结构调整的内涵搞不清。结构调整是农、林、牧、副、渔之间的全面调整,是根据当地实际,按照宜农则农,宜牧且牧、宜林则林的原则调整,而不是种多种少的调整。三是市场波动大,在部分农民中产生了负面影响。  

  3、农业产业化进程迟缓  

  虽然我县农业产业化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由于我县所处地理位置,引资融资能力较弱,因而现有产业规模小,缺乏龙头企业的有力拉动,资源优势得不到有效转化,产业化进程迟缓。一是龙头企业规模小,经营管理水平低,市场竞争力不强,对农户的带动作用不太明显。二是产业化经营体制不完善,农户与龙头企业利益连结不紧密。三是主导产业只注重规模未充分挖掘本自然优势,主导产业无自身特色。四是品牌意识不强,虽有天然无公害绿色产品但都没有经过专业机构认证,更无叫得响的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五是创新意识不强,新兴产业挖掘力度不足,市场敏锐性不够,总是跟着别人跑,抢站不了市场先机。六是主要农产品加工环节薄弱(加蚕桑、黄姜等),科技含量低,初级产品多,高附值产品少;大路品种多,优质新品少,产品结构质量远不能适应市场需求,难以参于国内市场竞争。  

  三、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路  

  根据我县的地理环境、传统习惯、自然资源、国内外市场多种因素分析我县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路为:一是继续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集中力量力把蚕桑、生猪主导产业做大做强,扶持壮大主导产为业的龙头企业,提高其市场竞争力。二是立足资源、面向市场,围绕绿色农业开展开发特色产品。三是积极探索和完善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衔接机制,促使一体化经营健康发展。  

  四、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措施  

  1、抓调研、宣传,切实转变观念  

  全面摸清,理清思路,转变观念是农业结构调整的前提,今年以来我县狠抓农业工作调研、宣传。一是县委、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带队,组织县直涉农部门一把手赴常州、寿光考察农业产业化建设,进一步开拓视野、更新观念,认识到自身不足增强了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二是深入农村调研,县级每一名领导都有联系乡、村,使我们对本县县情有了更深刻认识。三是狠抓宣传,我县通过广播、电视、报纸、标语、网络等形式宣传农业结构调整工作,突出其重要性,使广大干部群众意识到农业结构调整是实现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的必然要求,农业结构调整的共识在全社会逐步形成。  

  2、优化农业区域布局  

  优化区域化布局,必须因地制宜,才能促使农业规模化生产,在这方面县政府已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先后出台了《蚕桑产业化实施意见》、《畜牧产业化实施意见》,印发了高效农业示范带《实施规划》、《实施方案》,使结构调整科学合理、有序进行,促使我县农业可持续发展。一是根据我县情况在中高山重点发展畜牧业,在浅丘山区重点发展蚕桑,在川道重点发展优质粮、蚕桑。二是请省、市有关农业、气象、水文等专家对我县农业生产资源进一步合理规划,做到宜桑则桑、宜粮宜粮、宜牧则牧、宜蔬则蔬。三是规划突出主导产业,扶持后续产业,提升科技含量,增强市场竞争力。  

  3、积极培育主导产业和产品,大力抓好规模化生产基地建设  

  主导产业产品是为龙头企业提供充足优质的原料,是进行农业结构调整、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基础。一是根据我县实际,确立了畜牧、蚕桑三项主导产业。在主导产业建设上我们首选项目应为畜牧业,其次是蚕桑、设施农业等。二是积极培育后续产业,后续产业既要有地方特色;即“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同时又要有市场前瞻性,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如我们现已开发出的蚕桑系列产品。三是主导产业的发展要有品牌意识,力争使我县的一些产业产品尽快通过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认证机构的认证,打造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名的农产品。  

  4、建设高效农业示范带,突出辐射带动功能  

  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选准项目、重点突破、依靠科技、示范带动”的发展原则,以市场为导向,通过聚集全县的人力、物力、财力倾斜投入,加快农业优良品种,先进技术的推广普及和农业基础条件的改善,积极开拓大中城市市场,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全力打造“绿色”品牌,促进农村经济整体效益全面提升。按照“一年打基础、三年上规模、五年见成效”的发展步骤,重点在池河、城关、银龙、饶峰四乡镇19个村建设三大基地、两大园区,即万亩蚕桑基地、5万头畜牧基地和设施农业示范园、观光农业示范园,使该区域内的产业经济效益在较短时期内有一个较大幅度的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每年递增300元,对全县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5、创新科技推广体制,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  

  以全国农技推广示范县项目建设为契机,我们在业已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如首问责任制,否定报备制,责任追究制、干部职工绩效考评制度,政务公开制度等制度的基础上,结合我县农技推广的实际,进一步完善并制定了石泉县农技推广责任制,农技推广管理职责、基层农技人员绩效考评制度,聘用制度,培训制度及多元化农技推广服务机制等多项制度,通过加强与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建设,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树立建章立制管理人,考评绩效激励人,严格监督约束人,树立依靠制度管事,塑造全县农业系统技术指导员敬岗爱业,奋发有为的良好工作形象,激励广大基层农技人员建功立业的积极性、创造性,建立起基层农技推广长效运行管理机制。  

  6、加大农业投入,强化基础地位  

  当前,我县农村经济基础十分薄弱,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必须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力度,增强农民和龙头企业的“造血”功能。一是继续坚持金融扶持、财政倾斜、部门帮扶、科技投入的政策,把一切行之有效的措施落在实处。二是对农业生产进行补贴,把农业基础设施等公共产品的提供和农村教育培训作为支持重点,通过改善生产条件,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实现农产品的绿色环保、无公害化,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三是增强面向农户的小额贷款,通过对贷款的用途、方向限制、扶持农户扩大生产规模,引导其产业化发展,弥补其产业化经营的资金不足。四是加大对农业科技推广的扶持,农业生产技术的先进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农业生产的质量、效率、效益,增加农业部门科技推广经费,提高科技对农业的贡献力,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必然要求。  

  7、发展生态农业,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  

  为了促使农业可持续发展,我县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结合山川秀美工程推广无公害种植、标准化种养、沼气等生态农业技术。一是推广无公害种植技术,结合市政府实施的月河川道万亩无公害蔬菜计划,在城关、池河发展无公害蔬菜4000亩,以此为重点,在全县逐步全面推广无公害种植,以降低农药、化肥使用量,扩大生物技术使用和普及。二是推广以舍饲养殖为重点标准种养技术,狠抓标准化建圈和人工种草以实现农业内部结构良性循环,降低放牧对自然资源的破坏,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三是推广生态沼气技术,为彻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目前我县已建成万余口沼气池,结束了建设农户烟熏火燎、蚊蝇滋生的生活环境,在村民中反响十分强烈,极大地调动了附近农户对生态家园模式建设的积极性,从另一方面来讲又减少了柴薪使用,巩固了退耕还林、山川秀美工程来之不易的成果。

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调研报告

  一、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

  西吉全县农作物播种面积242万亩,种植马铃薯120万亩;牛、羊、猪、禽存栏7074万头,出栏6775万头,肉类总产量11万吨,优质牧草留床面积7615万亩,实现牧业总产值21亿元;设施农业及西芹总产值21679万元;新建拱棚14598亩,维修日光温室224座,设施农业投入生产17265亩;全县累计发展设施农业面积39797亩,其中:拱棚37397亩,日光温室2400亩;完成旱作节水农业覆膜保墒面积1633万亩。

  马铃薯总产在180万吨以上,全县农民人均马铃薯产业纯收入达到1000元以上,畜禽饲养总量达到155万个羊单位,肉类总产量达到1.5万吨,实现木业总产值3.6亿元,人均草畜产业纯收入达到350元以上;西芹实现总产14万吨,西芹产业总产值达到1.35亿元,农民人均西芹产业纯收入达到180元;发展旱作节水农业保墒面积23.8万亩,实现农牧业总产值14.4亿元。同时,大力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建成自治区级现在农业示范基地4个,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基地7个,农牧业科技示范点40多个,全县共有农业产业化组织29个,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自治区级龙头企业3家,市级龙头企业1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93家。全县经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总数达到33个,生产单位21个,产量达到100万吨,实现产值2.2亿元。全县绿色产品生产企业2家,绿色产品产品数2个,绿色产品产量达到53万吨,实现产值1.2亿元。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西吉农业产业化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不论从现阶段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要求来看,还是从满足农民持续增收的迫切要求来看,农业产业化的整体水平还比较低,与先进发达地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1.马铃薯支柱产业的问题:一是加工不足(原料不足)。老百姓对土地流转的认识不足,执法单位执法不严,导致马铃薯的偷盗情况越来越严重。二是由于品种的落后、老百姓种薯的选用认识不足。三是马铃薯没有统一包装,只能卖原材料,导致价格不如区外。四是马铃薯病虫害问题日益严重,老百姓对于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不到位。

  1.龙头企业规模不大,带动能力不强。由于西吉县的龙头企业基本上都正处在成长发育阶段,加上政府财力困难,无力投入大量资金扶持,使龙头企业发展很不景气,信誉度不高,很难得到农户或农民的大力支持,反过来与产业基地、农户关联度底,对农户和农民的带动力不是很强。农村剩余劳动力依托产业化发展,实现就地转移的空间不大,容纳人数不多。从企业销售收入上来看,西吉县现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中,年销售收入上千万元的仅有4家,其余的都比较少,缺少规模大、效益好、品牌响、带动力强的大企业、大集团。从龙头企业对主导产业的带动面上来看,还没有形成以龙头企业带动而形成的产业聚集群。

  2.区域化布局不均衡,基地建设规模扩大比较困难。产业总体上分布不均衡,对进一步扩大基地规模建设有很大的局限性。就拿马铃薯来说,尽管走向了国内、国际市场,首先高品质的产品数量如果满足不了外商的需求,创汇增收的前景也就不会很乐观。另外,西吉县农业特色产业优势目前还没有完全挖掘出来,尤其是西芹、胡萝卜、小秋杂粮等特色农产品的扶持种植、加工转化前景没有拓宽。

  3.农业产业链条延伸难,农产品转化增值率低。产业链条的长短,决定着农产品转化增值的大小。从调查情况看,多数农产品加工链条短,仍然停留在原料销售上,只有一个"链条节",即使加工,也只是简单的初级加工或粗加工,农产品附加值低,加之生产上是家庭式分散经营,流通上是各自为政、小打小闹式营销,以致农业难以形成规模,难以形成产业。

  三、改进措施

  必须抓住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机遇,充分发挥区位、资源、品牌优势,走"农业稳县"之路,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依托,以发展农村经济和技术创新为动力,以调优、调特、调名、调强为突破口,以产业化的思路、市场化的思维、科技化的手段、城镇化的战咯为出发点,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及产业化发展。进一步巩固马铃薯产业,提升草畜产业,培植西芹等特色优势产业。扶优扶强一批专业批发市场,突破加工业,打造品牌,完善服务体系,增加投入,努力把西吉建成绿色农业经济强县,确保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加快小康社会建设步伐。

  1.在农业产业发展思路上,解放传统思想观念,跳出农业抓农业。要以抓企业化的思路谋划农业产业,实行产业化经营、企业化生产、市场化营销、项目化运作、社会化服务。将农产品的生产、加工、营销作为整体来抓,从项目选择到论证、决策,从业主确定到招商引资,从经营机制到项目管理,从市场营销到品牌确立,都进行项目化运作;从原料基地生产到农产品加工,从产品开发到市场策划都按企业化模式运行;从组织贩运到流通销售都按市场化模式营销。特别要构建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和农村职业教育体系,进行市场化、社会化服务,聚集生产要素,参与市场竞争,构建成新型农村农业产业体系。

  2.在农业产业发展规划上,突出区域规模化、生产专业化,构建大农业、大产业。要引导农户间相互联合,整合资源,实行大户联动发展,将产业办出规模。特别是乡镇要加强区域间横向协作,消除自我封闭,共同规划发展适宜本乡镇、本区域的主导产业,主导产业确定之后,用三至五年甚至更长时间,集中生产要素,重点突破,形成规模,凸显特色。

  3.在农业产业发展措施上,加快以农村土地流转机制为主的各项改革,为土地规模经营提供条件。实现农业产业化的前提是建立良性土地流转机制。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机制改革,重点要强化土地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放活使用权,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鼓励农户之间,外出务工,经商农民之间采取招商租赁、承包权转让等自由流转土地,采取政府扶资、培养技术。联片经营等形式,使土地向大户集中、向能人集中、向农业企业集中,实现土地、劳动力资源优化配置;要组织引导滞留在土地上的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最大限度地减少耕地上的农民,以城镇化来促进农业产业化。

  4.在农业产业发展经营上,重点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龙头企业,实现生产与市场对接。要立足优势资源和地方特色,与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和民营经济、外向型经济结合,积极发展种植、畜种繁殖等科技型龙头企业;培育农产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引导现有农产品初级加工企业兼并、联合,整合资源,优化结构。鼓励工商企业兴办农业企业。总之,要重点培育一批规模大、带动力强、产业附加值高的龙头企业群体,增强市场开拓和辐射带动能力。

  5.在农业产业发展流通上,着力建设以农村市场为主的流通平台,拓宽农产品营销渠道。要结合城镇建设和乡镇主导产业定位,根据区域产业、特色和功能,尽快启动区域主导产业交易市场,专业市场以及大型生产资料批发市场建设,并将其作为城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同规划、同建设,使城镇化、市场化同步发展。此外,要大力实施品牌战略,择优扶优,着力打造农产品品牌。

  6.在农业产业发展指导上,切实转变行政职能,提高服务水平。政府对农业产业的指导服务要从以前包打包唱的行政命令转移到宏观指导、制定规划、政策扶持、培育市场,调节利益上来,走"企业面向市场一一政府扶持企业一一企业组织生产"的路子,由企业自行规划产业基地规模、开展扶术指导,回收产品、开拓市畅政府只研究扶持、投入等政策,培植社会化服务体系,调解公司与农户、中介组织与农户在生产发展过程中以及利益分配方面的矛盾。督促企业提高履约率,促进农户与企业从一般的买卖关系变成利益共同体,使农民不仅获得生产环节的利益,而且还分享加工和销售环节的利润,逐步建立企业与农户、中介组织与农户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的良性机制。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典型调研报告

  这是一篇关于调研报告的范文,可以提供大家借鉴!

  一、自然环境

  周庄镇位于河南省平顶山市宝丰县中东部,地处红石山南麓,并与五个乡镇毗邻。周庄镇山岭占55%,属丘陵地区。有净肠河、玉带河、乌江河、万泉河、燕子河5条主要河流蜿蜒流过。煤炭、石灰石等矿产资源丰富。

  全镇辖24个行政村,含61个自然村;东西长8公里,南北宽7公里,总面积约56平方公里;耕地4.7万余亩,人口37600,其中非农业人口占3600人。

  与大多数乡镇相同,周庄镇建国前交通极不方便,没有公路。建国后,道路建设发展很快。镇与村、村与村通过规划,已形成交通网。贯穿全境的宝李路经多次修整并有县乡公路升级为升级公路,更名南石线s329。过境平临高速长9.4公里,并设有上下口。“村村通”工程加强了各自然村的联系

  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周庄全镇以农业为主。建国前因陈旧生产关系的束缚,农业生产水平低且作物单一,复种指数较低,种子劣,生产技术落后,商品生产率低,可以说是农业衰败,广大农民在饥饿中挣扎。

  建国后,生产关系发生了巨变,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农业也有了很大的发展。至七八十年代部分农业政策的调整,农业生产出现了了生机勃勃的好势头。

  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农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面临着诸多新矛盾、新问题。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成为农业发展新阶段的客观需要。镇政府落实中央政策,结合本镇特点,为实现农业结构调整,在多方面付诸努力。

  (一)抓实传统产业。坚定不移地抓好粮烟生产,壮大畜牧业、林业和副业,保持农业农村经济繁荣,稳定农民收入

  粮食生产方面,积极进行农作物良种推广和农业技术的改革。豫麦、郑麦、周麦等多个小麦优良品种以高产、稳产、抗病旱、穗粒大的特点使亩产达500多公斤;玉米新品种使得亩产在700公斤左右;XX年政府出资引进9408红薯新品种并在全镇推广种植,亩产超过4000公斤。种植方法在传统的小麦玉米两年三熟的熟制下,进行新的作物组合,完成冬小麦、西瓜、白菜一年三种三熟的试验并积极推广。这些保持了粮食产量的稳定和增长。

  林业方面,切实履行中央的退耕还林政策,组织进行荒山绿化工作,倡导和先行植树造林活动,拍卖或承包宜林荒山荒滩等“四荒”。其中的通道绿化尤为瞩目,走在镇的主要道路上,满眼尽是绿色,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畜牧业方面,猪牛羊鸡是农户家庭饲养的主要牲畜禽。政府鼓励群众发展养殖并重视品种改良,多次引进猪和鸡的良种,有力地提升了群众的积极性并推进了畜牧的发展。各自然村出现了许多养殖专业户,并形成了十多个大型养猪厂和5000只以上养鸡场11个。近年来肉兔、长毛兔的养殖也有了飞速发展。

  副业上,有农副加工、高中档家具制作、包工建筑、运输、收购、修理等。由于形式多样,这一部分也难于统计。但副业项目逐渐增多,从事人员的年收入也不断上升。渔业方面本镇的大面积水面较少,难以天然繁殖,适合发展坑塘养殖,这个方面正在逐渐被重视起来。

  (二)做大特色产业。立足资源优势,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丘陵的周庄,最不乏石原材料。产青石故名的青石山,成为石材料加工的基地。周庄镇自1985年筹建第一座建材厂起,先后扩建和建立多个石材加工厂,总雇用职工200余人。

  煤炭又是周庄的一大丰富的矿产资源。周庄煤矿1985年4月筹建,占地15.4亩,当时投资28万元,职工68人,正式投产后年产煤1.1万吨,产值660000元。后经扩建和技术革新,产煤量有了新突破。

  而与煤炭相关的加工厂如洗煤厂、选煤厂也兴建起来。位于南王村南王洗煤厂总投资3000万,XX年10月建成并完成机器设备的安装继而开工投产。

  另外,木器加工,钢模板出租业已形成很大的规模。

  (三)发展非农产业

  镇政府一方面解放思想从思想上跳出“农”,从非农领域寻找突破口,发展劳务输出等非农产业,最直接、最有效地增加农民收入。认识到劳动力作为商品的特殊性,把劳务输出作为一大产业发展壮大,凸显“打工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效益。这方面,政府还组织集中对剩余劳动力进行培训,以提高务工人员的意识和能力,进而增加他们的收入。

  同时,镇政府依法推进农村土地合理流转,引导土地适当集中,以满足部分家庭举家务工担心土地闲置荒废的需要。

  三、农业结构调整的成效

  据XX年资料显示,镇政府在过去的一年里,全面落实支农惠农政策,使农民得到了更多的实惠。全镇共发放种粮直补125218.68元,综合直补495885.67元,直补资金1667799.98元,农机具补贴13万余元。

  《1》种植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年粮食总产28762吨,同比增长10.4%,良种覆盖率达100%,粮食品质大大提高。

  《2》食用菌种植、蔬菜种植优势明显。食用菌种植量达到1000万袋。蔬菜种植面积稳中有升。

  《3》畜牧业发展势头强劲。新增养殖园区2个,全镇生猪存栏45810头,家禽存栏342994只,牛存栏12169头,羊存栏14920只,新增出栏肉鸡345734只。

  《4》林业生产不断提高,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全镇完成绿色通道25.8公里,完善农田林网15800多亩,完成了补植补造任务路、沟、河、渠119条,植树总量达25万株,林业育苗100亩,林木覆盖率达13.6%。

  《5》劳务经济蓬勃发展。加大了劳动力转移及培训力度,培训劳动力5098人,劳动力转移13314人,极大地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6》加工业凸显特色。王子孟石材加工厂已发展到3个,年加工产值达到30万元,产品销往周边各地;余官营木器加工年加工量超过万件,产品销到洛阳、开封;马起营村出租钢模板已发展到70余户,年收入达到150万元。

  《7》社会主义新农村试点村建设稳步推进。

  四、对结果的分析

  周庄镇是一个农业大镇。对于这样一个面积5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占到4.7万亩的乡镇,完成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任务势必是艰巨的。从历史到现状的对比,不难发现政府工作的成效是显著的。而这些,得益于一个良好的有战斗力的干部队伍,他们始终对时局现状和肩上的担子保持清醒的认识,始终坚定不移地走在前列,做到“不唱高调;不搞形式;不徒虚名。常严以律己;常深入实际;常调查研究;常从严管理”;得益于全体工作人员的良好的工作作风,“尽职尽责,尽心尽力,不等不靠,不拖不沿”;也在于广大群众对政府工作的配合,主动寻求自身发展增加收入之路。

  当然还有一些很突出的问题:农业产业化特色还不够鲜明,所占比重小,缺乏一批真正的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增加收入的渠道相对狭窄。这也是由于本地区农业经济所占比重大,产业结构调整面临挑战,同时广大群众有某些意识上的局限性,而且这些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短时间内就能完成的。

  五、体会

  农业结构调整应该有成功的范例。调查一个成功的地方并得出经验是一种手段,而总结一个还存在问题的地方并找出发展方向也不失为方法。毕竟,能够顺利完成调整的还在少数。如果所有的调整都是易得的,那么这将不成为机遇。这次调整无疑会面对矛盾的层次深,调整的要求高,调整的难度大的问题。

  因此就需要我们在事实就是的基础上,寻找调整的新思路。“新思路”我自然是没本事想出那么多了。不过我认真看过别人的思路,还是很认同的:

  跳出农业抓农业。农业问题已远不是农业自身的问题,制约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收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而解决这一问题也需要从更高的层面、更大的范围予以解决。比如,制约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农民劳均耕地资源少,规模狭小,生产易趋同。若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创造条件加快我国农村城市化和农村工业化的进程。

  把农业当作战略产业来抓。首先,把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来抓。许多产品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战略物资,我们一方面要适应市场经济需求加大力度加快农业结构的调整,另一方面又要采取有力的措施更切实有效地确保粮食、棉花等大宗农产品的基本自给,避免其生产的大起大落。大宗农产品的国内需求到什么时候都必须立足国内予以解决。其次,把农业作为广大农民致富的产业来抓。在短时期内,众多农民的致富还只能主要依靠农业以及与农业相关的生产经营行业,这就要求我们下大力气把农业做大抓好。我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农业有优势,应该予以挖掘和发挥。

  宏观上科学布局。调整农业结构要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依据地方不同的自然资源秉赋、技术水平以及品种优势和发展基础,通过规划和引导,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化生产、加工、销售基地,以形成宏观上科学、合理、高效的农业结构布局。

  实施中突出重点。农业结构调整应重点抓好农产品的品种品质、贮运加工、生产的区域规模、销售的市场开拓和出口创汇。同时,也要着力推进以县城、中心镇为重点的农村城市化和国有、集体、个体、私营各种联合体形式并举的农村工业化。

  重视组织结构的调整。组织结构调整是农业结构调整取得成功的必要保障。首先,要依据发展需要和市场经济原则对传统体制下所留下来的各类为农业服务的组织进行分类调整,优重组。其次,要重视培养农业生产经营组织,通过产业化、合作化、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形式大力培植龙头企业,同时也要重视发挥村委会的经济组织职能

  总之,农业结构调整是挑战,也是机遇;我们唯有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才能赢得新的发展;我们别无他择。

相关推荐

    2020年扶贫攻坚调研报告

    组织开展扶贫攻坚、解决边远山区贫困农村突出问题,是市委、市政府实施双轮驱动、统筹城乡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我县作为全市基础条件最差、贫困区域最广、贫困程度最深...

    2020年高校生寒假实践调研报告

    人生处处皆机会,而机会又是给有准备的人的。没有任何事可以手到擒来,没有任何人可以一步登天。大学四年匆匆,我们将面临的不再是象牙塔内的高瞰,我们要学的不再仅是...

    2020年关于构建服务型税务稽查的调研报告

    纳税服务是税务机关和税务人员的法定职责和义务,建设服务型机关,优化纳税服务,是新形势下征管改革发展的趋势。税务稽查是税务机关执法权力相对集中的部门,正确处理...

    2020年打车软件经济与社会影响调研报告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和社会生活的多元化,打车难已成为普遍问题。据XX年《公共服务蓝皮书》数据显示,XX年35%以上的乘客打车等候时间超过20分钟,70%左右的...

    2020年征地调研报告3篇

    为妥善解决我县被征地农民的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问题,维护其合法权益,保持社会稳定,促进我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对我县被征地农民的...

    2020年新农村消防安全工作调研报告

    中共中央以XX年1号文件的形式下发了《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目标和要求,其中明确指出要“加强农村消防工作...

    2020年国土调研报告3篇

    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完善各种法律、法规,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大举措,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土资源管理作为现代...

    2020年县城镇化建设调研报告

    加快城镇化进程,是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部署,是推进经济大发展、城乡大变样、文明大提升的战略举措,对于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带动农业农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