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我很荣幸地被派到珠海体育广场举行的“全国小学语文‘深化教学改革,彰显新锐举措’创新课堂观摩研讨会”学习。研讨会上所展示的课例的执者都是一些国内闻名的特级教师及名教师。他们睿智、风趣的教学语言,创新的课堂教学,扎实的语用训练,真正回归了语文课堂本色,令我耳目一新,受益匪浅。
一、创新的课堂教学。
(一)不带拼音的识字课
一节没有拼音的一年级识字课让人眼前一亮,它以朗朗上口的识字儿歌《小土尘》“小土尘,小大尖,女子好......”为教材,从古代形象字演变到现代汉字;用色彩鲜明的图画帮助识字:一支一头小,一头大的铅笔便令学生记住了“尖”字,一张色彩丰富的图案便记住了“艳”字及四字词“艳丽多彩”。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教师领读,小老师领读,自由读,遮住生字词读,男女赛读,开火车等形式让学生熟读儿歌。运用卡片对对碰、举卡片等游戏让学生熟记生字词。不用笔写,只用手写的写字指导更细致入微:从哪里起笔,在哪里顿笔,在哪里收笔,每一笔都细细讲解。写字的田字格比我们平时用的田字格多了八个小点,这样方便学生写字时定好位置,这样写字轻轻松松,学生写出的字更是端端正正。
不带拼音的识字课所展示的是“先识字再学拼音”的教学理念,降低教学拼音的难度,实现“半年会识字,一年能读书”的目标。
教学高年级的老师也不忘展示识字方法,何刚老师这样介绍自己的姓:人可何。桂也金老师从题目《孔子拜师》入手,展示古文“拜”字,通过古人“作揖”拜师的动作演示来理解“拜师”。
二、扎实的语用训练:
(一)在阅读教学渗透写作技巧
请看特级教师王松舟执教一课《桃花心木》的教学片段:
师:作者一开始认同种树人的做法吗?
生:不认同。
师:对于种树人的做法,作者产生了哪些反应?
生:1、但是,懒人怎么知道有几棵树会枯萎呢?
2、但是,忙的人怎么可能行事那么从从容容?
3、我忍不住问他,到底是什么时间来?多久浇一次水?桃花心木为什么会无缘无故枯萎?如果你每天来浇水,桃花心木应该不会这么容易就枯萎吧?
师:为什么会有这些反应?
生:(沉默)
师:写哪些多奇怪不是啰嗦吗?有这必要吗?再读读.
生:再读3处疑问.
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制造悬念。
生:3处奇怪-----
师:3处奇怪,3处不同的问题是什么关系?
生:递进。
师:林清玄是写给谁看的?
生:写给读者。
师:你们是读者,老师也是读者。林清会心中有读者,他有疑问,读者你也会有疑问,你也想往下看成,一次又一次掉读者的胃口,注意力就会吸引到这里来了:读——懒人怎么知道有几棵树会枯萎呢?
师:掉一次不够,掉两次,出示句子,读:——忙的人怎么可能行事那么从从容容?
师:掉两次不够,掉三次,出示句子,读:-—— 到底是什么时间来?多久浇一次水?桃花心木为什么会无缘无故枯萎?如果你每天来浇水,桃花心木应该不会这么容易就枯萎吧?
师:这种写作方法叫层层设置悬念。板书:层层设置悬念
王老师就这样,把阅读教学和写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层层深入地引领学生从阅读中跳出来去领悟写作的技巧。
(二)轻松地复述课文
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复述课文是高年级的语文教学中的一个训练要点,也是一个难点。每次遇到要求复述课文内容的课文,总是令我们老师头痛,我们总责怪学生找不到课文的要点来复述。听了蒋军晶老师执教的《文成公主进藏》一课后,顿时令我茅塞顿开,原来复述课文可以这样教,这样学,还学得这么有趣。
1、在文中找出地名,人名,把它们串成几个句子,简单明了地概括了课文内容,例如:
师:藏族的人名有一个,地名有好多。画好的自己在座位上把词语读一读。
(生读词语)
师:谁来读这个人名?
生:松赞干布。
师:跟他一起读,那一个字儿念“干”,读得很准确。
(生跟读)。
师:地名呢?每人说一个,最好从前往后说。
生:青藏高原。(这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
生:吐蕃。(“蕃”字念得非常准确)
生:路纳。
生:达尤龙真。(四个字的地名读的时候要连贯一点)
生:乃巴山。
生:拉萨。(注意“萨”是平舌音)
师:来,我们把这些词语连起来读一读。这个故事讲的是文成公主经路纳,过达尤龙真,翻过乃巴山,走了一程又一程,最后来到吐蕃,来到吐蕃的中心城市拉萨,见到了松赞干布,从此,他们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笑)
师:这是一个“困难型”的民间故事,这类故事就是讲主人公遇到困难、解决困难的过程。来,你们也像蒋老师这样,把这个故事的梗概说一说。
生:(一孩子讲,讲得挺连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