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写字台上,摆放着一个青铜质的大炮模型。这是我参观厦门胡里山炮台时带回来的纪念品。每当看到它,我就会想起参观胡里山炮台时的情景。
那天晨曦微露,我们就开始攀登胡里山炮台。山路不是很陡,山道两旁是南国独有的榕树,挺拔耸立,庄重而肃穆,夹道迎接我们的到来。偶尔传来婉转的鸟啼声,一切都显得那样静谧。
走进大门,山坡上排放着许多威武的小炮,似乎在等待士兵的发射。来到炮台的制高点,我惊奇地发现,一门大炮的炮管长达十几米,锈迹斑斑的炮身隐藏在地堡式的建筑里,黑洞洞的炮口虎视着远处的海面。据史料记载,这门大炮重达80余吨,是1893年德国克虏伯工厂制造的,能够击中万米以外的目标,现在被称为“世界古炮王。”
在炮台的影像馆里,我了解到,胡里山炮台曾在抗击日军侵略战争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1900年,日军企图侵占厦门,驻守胡里山炮台的官兵们将炮口对准鼓浪屿的日本领事馆和海面上的日本军舰,迫使日军撤兵回舰。取得胜利后,厦门人民纷纷到胡里山炮台,慰问英勇的官兵们。
1937年9月,日军飞机对厦门发动进攻,13架日机分成四排,轰鸣着在上空盘旋,随后扫射、投弹,顿时炮火纷飞,楼房变成废墟,人民处在了水深火热之中。10月,侵华日军舰队在飞机的掩护下再次进攻厦门。胡里山炮台的官兵们猛烈还击,他们不怕牺牲,浴血奋战,击中日本军舰一艘。日军进攻受挫,拖着受伤的军舰逃离厦门。
屏幕上硝烟弥漫的战场,隆隆的炮声,向我们展示了厦门乃至整个神州赤县曾经的沧桑和磨难。岁月如风,黯淡了刀光剑影,但黯淡不了旧中国那段不能忘却的屈辱史。大炮老矣,已然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但它仍以另一种姿态,一遍又一遍无声地向人们诉说着一份似铁的沉重。这是它的历史使命。年少的我们,没有经历过那段血与火的历史,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去铭记它。“珍爱和平,开创未来”,这是我们这一辈光荣而又艰巨的历史使命。
写字台上的大炮模型,给我的教育是深刻的,也将永生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