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学好应用文写作课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是教学的重中之重。本文从“初次学习的有效引导”和“运用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两个方面探讨如何进行中职应用文写作教学。
关键词: 中职应用文写作 有效教学 教学方法
信息传递与交流有多种载体,应用文是其中重要的载体之一。据统计,人们每天所接触的书面文字中,有95%甚至更多的都是应用文。而以职业技能培养为重任的中等职业教育,将应用文写作能力作为学生一项必备的基本技能,就显得尤为必要。这种技能为学生在将来的工作中形成良好的处理事务、与人沟通、做事的统筹规划等方面的能力奠定基础。但在近几年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却发现学生对这门实用性极强的课程的学习积极性并不高,甚至认为这门课程没有学习的必要,在日后的工作中历练多了自然会掌握。这种认识的误区在很多同学中都存在。
尽管应用文写作课程属于语文大课程的教学范围,但相对于语文课程来说,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难度要大得多。最主要的原因是应用文写作课程无论从课程的生动性、趣味性还是文学性来说与语文课程本身都大相径庭,这对于从小学、初中上了九年乃至在中职上了一年语文课程的学生来说,应用文写作显得很陌生。这种陌生主要体现在学生不熟悉应用文的内容、语言特色及写作思路,即便在课堂上教师提供了充足的模板和讲解,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仍然是漏洞百出。如何让学生对应用文写作产生兴趣,形成应用文写作的思维习惯,提高应用文写作能力,笔者在教学之余不断地进行反思与课程创新方面的探索,并与同行进行多方面的交流,希望能够从中找出适合中职学生学习应用文写作的有效教学方法。
一、初次学习的有效引导
很多学生在上第一次课的时候都会产生既好奇又畏难的情绪。好奇是因为这门课程与以前所学的语文课程大不相同,畏难是因为他们看到了“写作”二字,再加上学生看教材时看到的几乎都是理论知识,显得非常枯燥和无趣。因此,在学生初次接触应用文写作时,教师就有必要消除学生这种畏难情绪,让学生明白究竟什么是写作,什么是应用文写作,二者的区别在什么地方,给学生分析二者的异同,树立能够学好的信心,引起师生情感上的共鸣,那么学好这门课程的兴趣自然就会提高。
让学生简单地了解应用文在我国的发展历程。例如从周代的《尚书》文告,秦代的制诏谕奏,汉代的表疏律令,唐宋的图集表册,明清的史册文书、碑碣志铭,法律条文到现代的计划
总结,报告请示,新闻报道、广告文案等。让学生充分了解应用文其实涵盖了我们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与每一个人都密切相关。
我国著名作家、教学家叶圣陶先生:“许多人一辈子不一定能写诗歌小说,但是一定要能写工作和生活中实用的文章,而且非写得既通顺又扎实不可。”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学好这门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教师要强调未来社会发展所需的人才是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才,是一个能说会写的人才,而这里的写从广义上来说就是会写应用文体文章的人。例如将来找工作所写的求职信、做生意要签的合同、产品的推销广告等。这样更多的学生才会领悟,原来从古至今应用文与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是如此紧密,应用文的使用这么广泛,在今后学习的过程中自然就会加以重视。而这种引导在第一堂课中非常关键和必要,只有做好了这种铺垫,学生才会在日后的学习中认真掌握写作技巧。
二、运用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
“方法”一词起源于希腊,可以理解为遵循正确道路的行动。方法本质上是一种工具、手段,是主体和客观的中介。教学方法则是实现教育目的,完成教学任务的基本手段。教学方法运用的成功与否,对于学生接受能力和心智的提高与否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学同时也是一门艺术,应用写作教学也不例外。有这样一则广告,看后令人感动和思考:在一个寒冷的冬日,有一位盲人在纽约街头乞讨,他胸前挂着一个牌子,上面写道“我什么也看不见”,街上人来人往,无人理会。这时有一位诗人从这里经过,将上面的话加上了几个字——“春天来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诗人用诗的形式改变了内容,也改变了结果,随即引来路人纷纷解囊相助。在应用文的写作教学中,如果我们也改变教学方式和方法,就会达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笔者在多年的应用文写作教学中,参考过多种教学方法,力图通过这些多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所收获。
卢梭说:“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学生是否喜欢一门课,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这门课程的熟悉程度与创新性的高低。如果教师在课堂上的讲授与教材完全一致,没有自己的创新,那么学生就会对这门课程失去兴趣。因为在他们看来,课后看书本和听课的效果是一样的,没有必要耗费时间听课。学生在课堂上失去了学习的动力,课堂教学效果必然会大打折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以教材为起点,从更多的角度创新教学方式。生本教学就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利用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对该堂课程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掌握和吸收。采用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更能促使学生进行主动学习和探究学习。例如“通知”这一环节,笔者提前一周给学生布置任务,要求他们搜集通知,或用手机拍摄,或从网上下载,或在报纸杂志上选取,等到正式讲授的时候,学生们便拿出事先搜集好的资料,自己做主角,给全班同学分析搜集到的通知中,写作的格式如何,运用的语言如何。根据学生讲授的实际情况,笔者进行补充和修正。这种方法直观性强,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较高,学习的效果好。
我校对学生一学期成绩的最终评价是平时成绩的50%加上期末考试成绩的50%,采用这种方式可以较为客观地对学生的总体学习进行评价,而不是一张试卷论成败。针对这一评价方式,在应用文写作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利用好平时成绩的这50%。除去出勤、课堂纪律这两项的20%之外,其他30%都来自课堂学生的表现,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就显得尤为重要。每一次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以课代表查验,教师抽查的形式登记在案,作为期末总体成绩评价的依据。采用这种动态评价方式可以避免教师只注重好学的学生,而忽视那些基础较差的同学,从而带动绝大多数学生在一堂课中学有所获。
此外,期末试卷中,应该从单一的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简答题等客观题占比例很大变成内容丰富而又实用的试题。例如针对学校每年举办一次的迎新文艺晚会,制订一个活动计划;针对个人的实际情况写一封求职信等。采用这种考试方式更能激发学生的写作潜意识,在符合应用文写作规范的基础上,写出更有自己特点和创意的作品。
研读规范优秀的应用文范例可以快速提高学生的应用文写作水平,因此在课堂上研读教材中或者教师自己收集的优秀范例就成为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学生在多年的语文学习中,习惯了用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进行写作,但对于应用文究竟该如何写并不十分明确。如学生会习惯写“莘莘学子”,却不习惯写“全体学生”,习惯写“寒来暑往”,而不习惯写“过去的一年”。在应用文的写作教学中,如果不打好词句的基础,只是一味地空谈理论或急于让学生迅速掌握写作技巧,则只能是隔靴搔痒,起不到任何作用。例如教材中的“请示”章节中的例文中有这样一段话:我们地质勘测大队准备从明年起,开始为野外作业对购置一批冷藏箱,每台需款×元。考虑到一次解决款项太大,我们打算根据各队需要的缓急程度,逐年给予解决。明年拟购置×台,需资金×元。现我队有余款×元,用在购置冷藏箱方面符合规定,但尚缺×元,请局里予以拨款×元。
在这段文字中,出现的有“从……起”、“根据”、“需”、“打算”、“拟”、“予以”等词语,这些词语是行政公文的典型特征,如果用别的词语来写,则不能成为规范的合乎要求的公文。注意学习和把握应用文的语言特色是学习应用文写作的基础能力。此外,还要注意应用文语言的凝练、概括等特点,并有一些常用语,如标志关系的称谓语“贵、你、我、本”等;用于开头说明目的、原因、根据或介绍背景及相关情况的习惯用语“为、为了、根据、按照、依照、由于、关于、目前”等;过渡语“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等;结束语“特此通知、妥否,请批复、敬请函复”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帮助学生总结一些固定的词组,同时引导学生主动发现较新的词语及用法。这样,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学生就找到了语感,有了语感就进入了应用文语言的表达状态。
应用文写作教学是中职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刘半农先生在《应用文之教授》一文中写道:只求在短时间内使学生人人能看通人应看之书,及其职业上所必看之书;人人能作通人应作之文,及职业上所必作之文。从中我们就可以看出应用文教学的重要性。在课堂教学中,应用文写作不是一种机械性的运动,而是富有个性特征的创造性劳动,是教师通过有声语言和多媒体介质传递思想和知识信息。无论是采用哪种教学方式,其主旨都是营造和谐轻松的课堂教学氛围,并结合学生特点,把握好尺度,化深奥为平实,化抽象为具体,教师以真挚的情感感染学生,以理智的思想影响学生。只有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才会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