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

体裁:五绝 年代:唐代 作者:王维

山中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作品评述

"荆溪白石出"一作“溪清白石出”

  这首小诗描绘初冬时节山中景色。
  首句写山中溪水。荆溪,本名长水,又称浐水,源出陕西蓝田县西南秦岭山中,北流至长安东北入灞水。这里写的大概是穿行在山中的上游一段。山路往往傍着溪流,山行时很容易首先注意到蜿蜒曲折、似乎与人作伴的清溪。天寒水浅,山溪变成涓涓细流,露出磷磷白石,显得特别清浅可爱。由于抓住了冬寒时山溪的主要特征,读者不但可以想见它清澄莹澈的颜色,蜿蜒穿行的形状,甚至仿佛可以听到它潺潺流淌的声音。
  次句写山中红叶。绚烂的霜叶红树,本是秋山的特点。入冬天寒,红叶变得稀少了;这原是不大引人注目的景色。但对王维这样一位对大自然的色彩有特殊敏感的诗人兼画家来说,在一片浓翠的山色背景上(这从下两句可以看出),这里那里点缀着的几片红叶,有时反倒更为显眼。它们或许会引起诗人对刚刚逝去的绚烂秋色的遐想呢。所以,这里的“红叶稀”,并不给人以萧瑟、凋零之感,而是引起对美好事物的珍重和流连。
  如果说前两句所描绘的是山中景色的某一两个局部,那么后两句所展示的却是它的全貌。尽管冬令天寒,但整个秦岭山中,仍是苍松翠柏,蓊郁青葱,山路就穿行在无边的浓翠之中。苍翠的山色本身是空明的,不象有形的物体那样可以触摸得到,所以说“空翠”。“空翠”自然不会“湿衣”,但它是那样的浓,浓得几乎可以溢出翠色的水份,浓得几乎使整个空气里都充满了翠色的分子,人行空翠之中,就象被笼罩在一片翠雾之中,整个身心都受到它的浸染、滋润,而微微感觉到一种细雨湿衣似的凉意,所以尽管“山路元无雨”,却自然感到“空翠湿人衣”了。这是视觉、触觉、感觉的复杂作用所产生的一种似幻似真的感受,一种心灵上的快感。“空”字和“湿”字的矛盾,也就在这种心灵上的快感中统一起来了。
  张旭的《山中留客》说:“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沾衣”是实写,展示了云封雾锁的深山另一种美的境界;王维这首《山中》的“湿衣”却是幻觉和错觉,抒写了浓翠的山色给人的诗意感受。同样写山中景物,同样写到了沾衣,却同工异曲,各臻其妙。真正的艺术是永远不会重复的。
  这幅由白石磷磷的小溪、鲜艳的红叶和无边的浓翠所组成的山中冬景,色泽斑烂鲜明,富于诗情画意,毫无萧瑟枯寂的情调。和作者某些专写静谧境界而不免带有清冷虚无色彩的小诗比较,这一首所流露的感情与美学趣味都似乎要更健康一些。
(刘学锴)


山中 - 王维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相关推荐

    《山中寡妇》

    山中寡妇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苎衣衫鬓发焦。桑柘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尽尚征苗。时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带叶烧。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作品评述】[注释](1...

    《次韵姜应明黄蘖山中见寄》

    次韵姜应明黄蘖山中见寄垂老闲居味更深,此身随世任噶。北窗未厌曲肱卧,西洛能传拥鼻吟。匹马彷徨犹寄食,敝裘安乐信无心。我今漂泊还相似,同愧高僧支道林。...

    《山中寄招叶秀才》

    山中寄招叶秀才夜鹤晓猿时复闻,寥寥长似耿离群。月中未要恨丹桂,岭上且来看白云。棋子不妨临水着,诗题兼好共僧分。新忧他日荣名后,难得幽栖事静君。...

    《宿山中用前韵》

    宿山中用前韵南山之隩北山阳,羽扇轻风共影双。画桨菰蒲明月笛,青灯蟋蟀白云窗。半生游子成行债,一夜佳人作别腔。倚钓重来此簑笠,梅花十里雪空江。...

    《四明山中十绝·白水》

    四明山中十绝·白水刘郎一去杳无踪,水白山青只故宫。欲问岩前老松树,人间禁得几秋风。...

    《闻金之一邓牧心叶去文皆羽化山中》

    闻金之一邓牧心叶去文皆羽化山中独居学道坐柘禅,鹿豕交游七十年。能以幻躯当雨雪,终无虚腹坐神仙。平生文字知谁爱,老死山林绝可怜。他日钱塘耆旧传,三高宜入画图传。...

    《山中忆鹤林》

    山中忆鹤林可惜兮春光,芹泥香兮燕忙。花红兮水暖,望美人兮天一方。...

    《答清江钱大尹问合皂山中景》

    答清江钱大尹问合皂山中景形如合皂对清江,吴汉神仙古道场。玉像灵多民受赐,天书岁久墨犹香。绛霞密锁灵仙馆,碧雾轻笼正一堂。苍藓斓斑双鲤石,寒泉澄湛九龙塘。著衣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