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秦娥 用太白韵》

体裁:词 年代:宋代 作者:李之仪

忆秦娥 用太白韵
清溪咽。霜风洗出山头月。山头月。迎得云归,还送云别。不知今是何时节。凌歊望断音尘绝。音尘绝。帆来帆去,天际双阙。


作品评述

【注释】:
这是一首写景抒怀的小词。
上片写景:有清溪,霜风,山月,还有在山月下随风飘动的流云。一个“咽”字,传出了“清溪”哽哽咽咽的声音;用个“洗”字,好象山头月是被“霜风”有意识地“洗”出来的,这个“洗”字,也使山月更加皎洁。山高月小,霜风斜峭,再配上哽咽的流水,给人以如置空谷,如饮冰泉之感。“霜风”句中,暗藏一个“云 ”字 :无云则山月自明,无须霜风之“洗 ”。换句话说,山月既须霜风“洗”而后出,则月下必有云遮。这样上片结句中“云归”、“云别”出现就不显突兀。迎、送的主语是“山月”,一迎一送,写出了月下白云舒卷飘动的生动形象 。“云归”、“云别”两句 ,又将“霜风”的“风”字暗暗包容句中。
云归云别,烘云托月,使皎洁的山月,更见皎洁。上片写景如画 ,幽静深美。着一“咽”字,以动衬静,更觉其静。
下片 ,词人触景生情,怀念帝乡之感油然而生。
从“凌歊”一词看,李之仪写这首词的时候,盖在太平州编管之中。“凌歊”,即凌歊台,因山而筑,南朝宋孝武帝曾登此台,并筑离宫于此,遗址在今当涂县西,为当地名胜。李之仪在姑溪时,思想上是苦闷而消极的,且僻居荒隅,远离朝廷,更见悲苦。但从结句的“ 双阙 ”看,词人仍未忘朝廷。“双阙”,古代宫门前两边供瞭望用的楼,代指帝王的住所。作者把国事系于心头,盼望朝廷下诏起用,故“望断”云云,即是这种心情的形象反映 。“天际”一词,暗示了词人盼望帝京之切;而“音尘绝”则可见词人的失望与怅惘。
这首词在词史上有其特定意义 。词题明确揭出“用太白韵 ”,是为和李白《忆秦娥》而作。李之仪是北宋人,与苏轼同时代,写这首词的时候,也不过是崇宁三年(1104)前后,这首和词,全依太白《忆秦娥》韵,可见当时这首词已流传比较普遍,可证其作者是李太白。


忆秦娥 用太白韵 - 李之仪
清溪咽。霜风洗出山头月。山头月。迎得云归,还送云别。不知今是何时节。凌歊望断音尘绝。音尘绝。帆来帆去,天际双阙。


相关推荐

    《沁园春 夜枕无梦感子陵太白事,明日赋此。》

    沁园春 夜枕无梦感子陵太白事,明日赋此。千载寻盟,李白扁舟,严陵钓车。□故人偃蹇,足加帝腹,将军权幸,手脱公靴。星斗名高,江湖迹在,烂熳云山几处遮。山光里,有红...

    《卜算子 谱太白诗语》

    卜算子 谱太白诗语明月在青天,借问今时几。但见宵从海上来,不觉云间坠。流水古今人,共看皆如此。惟愿当歌对酒时,长照金尊里。...

    《题李太白墓》

    题李太白墓采石江边一堆土,李白之名高千古。来来往往一首诗,鲁班门前弄大斧。...

    《沁园春 保宁佛殿即凤凰台,太白留题在焉。》

    沁园春 保宁佛殿即凤凰台,太白留题在焉。刻御书王荆公赠僧诗云,纷纷扰扰十年间,世事何常不强颜,亦欲心如秋水静,应须身似岭云间。意者当时南北扰攘,国家荡析,磨盾鞍...

    《贺新郎 太白墓,和稚存韵》

    贺新郎 太白墓,和稚存韵何事催人老?是几处、残山剩水,闲凭闲吊。此是青莲埋骨地,宅近谢家之脁。总一样,文人宿草。只为先生名在上,问青天,有句何能好?打一幅,思君...

    《笥河先生偕宴太白歌醉中作歌》

    笥河先生偕宴太白歌醉中作歌红霞一片海上来,照我楼上华筵开。倾觞绿酒忽复尽,楼中谪位安在哉?青山对面客起舞,彼此青莲一抔土。若论七尺归蓬蒿,此楼作客山是主。若论醉...

    山头说到菁底

    【拼音】: shān tóu shuō dào qìng dǐ【解释】: 菁:山谷,西南方言。从山头说到菁底。比喻费尽口舌。【出处】: 【举例造句】:...

    《登太白楼》

    登太白楼酒涌大江流,人登太白楼。 诗歌光万丈,今古各千秋。 【作品评述】【注释】:一九六四年九月于安徽马鞍山登太白楼 - 老舍酒涌大江流,人登太白楼。 诗歌光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