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 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从泗州刘》

体裁:词 年代:宋代 作者:苏轼

浣溪沙 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从泗州刘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作品评述

【注释】:
原题: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从泗州刘倩叔游南山
  ①泗州:安徽泗县。
②南山:在泗州附近,淮河南岸。
③洛:安徽洛河。
④蓼茸:蓼菜嫩芽。
⑤试春盘:旧俗立春日馈赠亲友,以蔬菜水果、糕饼等装盘,谓“春盘”。因时近
立春,故此云“试”。

【评解】

这是一首记游小词。上片写山行俯瞰所见,其人在山中,自不待言。下片言午餐,
雪沫乳花,蓼茸蒿笋,山野风味盎然。
--引自惠淇源《婉约词》

这首纪游词,是神宗元丰七年(1084 ),苏轼赴汝州(今河南汝县)任团练使途中,路经泗州(今安徽泗县)时,与泗州刘倩叔同游南山时所作。词的上片写早春景象,下片写作者与同游者游山时以清茶野餐的风味。作品充满春天的气息,洋溢着生命的活力,反映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热爱和健胜进取的精神。
词的上片写沿途景观。第一句写清晨,风斜雨细,瑟瑟寒侵,这在残冬腊月是很难耐的,可是东坡却只以“作晓寒”三字出之,表现了一种不大在乎的态度。
第二句写向午的景物:雨脚渐收,烟云淡荡,河滩疏柳,尽沐晴晖。一个“媚”字,极富动感地传出作者喜悦的心声。作者从摇曳于淡云晴日中的疏柳,觉察到萌发中的春潮。于残冬岁暮之中把握住物象的新机,这正是东坡逸怀浩气的表现,是他精神境界上度越恒流之处。“入淮”句寄兴遥深,一结甚远。句中的“清洛”,即“洛涧”,发源于合肥,北流至怀远合于淮水,地距泗州(宋治在临淮)不近,非目力能及。词中提到清洛,是以虚摹的笔法,眼前的淮水联想到上游的清碧的洛涧,当它汇入浊淮以后,就变得浑浑沌沌一片浩茫了。
下片转写作者游览时的清茶野餐及欢快心情。一起两句,作者抓住了两件有特征性的事物来描写:乳白色的香茶一盏和翡翠般的春蔬一盘。两相映托,便有浓郁的节物气氛和诱人的力量 。“雪沫”乳花,状煎茶时上浮的白泡。以雪、乳形容茶色之白,既是比喻,又是夸张,形象鲜明。午盏,指午茶。此句可说是对宋人茶道的形象描绘。“蓼茸蒿笋”,即蓼芽与蒿茎,这是立春的应时节物。旧俗立春时馈送亲友以鲜嫩春菜和水果、饼铒等,称“春盘”。
此二句绘声绘色、活灵活现地写出了茶叶和鲜菜的鲜美色泽,使读者从中体味到词人品茗尝鲜时的喜悦和畅适。这种将生活形象铸成艺术形象的手法,显示出词人高雅的审美意趣和旷达的人生态度 。“人间有味是清欢 ”,这是一个具有哲理性的命题,用在词的结尾,却自然浑成,有照彻全篇之妙趣,为全篇增添了欢乐情调和诗味、理趣。
这首词,色彩清丽而境界开阔的生动画面中,寄寓着作者清旷、闲雅的审美趣味和生活态度,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无尽的遐思。


浣溪沙 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从泗州刘 - 苏轼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相关推荐

    《立春》

    立春无限斜阳故国愁,朔风吹马上幽州。天翻地覆三生劫,岁晚江空万里囚。烈士丧元端不惜,达人知命复何忧。只应四十三年死,两度无端见土牛。...

    《立春》

    立春颛帝位方禅,勾芒印已交。芭蕉有封事,黄鸟莫譊譊。...

    《立春》

    立春东风吹散梅梢雪,一夜挽回天下春。从此阳春应有脚,百花富贵草精神。...

    《木兰花/玉楼春 立春日作》

    木兰花/玉楼春 立春日作三年流落巴山道。破尽青衫尘满帽。身如西瀼渡头云,愁抵瞿塘关上草。春盘春酒年年好。试戴银旛判醉倒。今朝一岁大家添,不是人间偏我老。【作品评...

    《奉和圣製立春日》

    奉和圣製立春日阴阳自协璇玑运,和煦潜随缇管升。十二紫关鱼籥启,九重晓阙绛烟凝。芳华稍变青门柳,寒冻微消北陆冰。宸藻下颁羲日丽,八弦民庶保年登。...

    《汉宫春 立春》

    汉宫春 立春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 无端风雨,未肯收尽余寒。 年是时燕子,料今宵梦到西园。 浑未办黄柑荐酒,更传青韭堆盘。 却笑东风从此,便熏梅染柳,...

    《立春偶成》

    立春偶成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参差。【作品评述】[注释}(1)律回:即大地回春的意思。岁晚:写这首诗时的立春是在年前,民间称...

    《西江月 以上二首见丹经极论,未注作者》

    西江月 以上二首见丹经极论,未注作者一理无今无古,此心何喜何嗔。无相乃为真相。色身即是法身。不消一句半句,活得千人万人。咦,这里便是到头,何须只管翻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