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堂春》

体裁:词 年代:宋代 作者:秦观

画堂春
落红铺尽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柳外画楼独上,凭阑手拈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作品评述

【注释】:
此为春归伤怀词。词的上片写春归之景。从落红铺径、水满池塘、小雨霏霏,到杏园花残、杜鹃啼叫,写来句句景语、情语,清秀柔美,深美婉约。下片写伤春之人 。换头“柳外画楼独上 ,凭阑手捻花枝”,画面精美 ,情意深婉。而从“手捻花枝”,接以“放花无语”,又对“斜晕”,委婉含蓄,哀怨动人。全词充分体现了少游词出于心性之本质的纤柔婉约的特点。
开端“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三句,从所见所闻之春归的景物写起,不用重笔,写“落花”只是“铺径”,写“水”只是“平池”,写“小雨”只是“霏霏”,第三句写“杏园”虽用了“憔悴”二字,明写出春光之迟暮,然而在“憔悴”中也仍然有着含敛的意致。所以下一句虽明写出“春归”二字,但也只是一种“无奈”之情,而并没有断肠长恨的呼号。这样就见出一种纤柔婉丽之美。
下片,则由写景而转为写人。过片“柳外画楼独上,凭栏于撚花枝”两句,情致更是柔婉动人。试想“柳外画楼”是何等精致美丽的所在;“独上” “凭栏”而更“手撚花枝”,又是何等幽微深婉的情意。
紧接着又写下一句“放花无语对斜晕 ”,真是神来之笔。因为一般人写到对花的爱赏多只不过是“看花”、“插花”、“折花 ”、“簪花”,都是把对花的爱赏之情 ,变成了带有某种目的性的一种理性之处理了。
可是秦观这首词所写的从“手撚花枝”到“放花无语”,却是如此自然,如此无意,如此不自觉,更如此不自禁,而全出于内心中一种敏锐深微的感动。当其“撚着花枝时,是何等爱花的深情,当其“放”却花枝时,又是何等惜花的无奈 。而“放花”之下 ,乃继之以“无语 ”,便正因为此种深微细致的由爱花惜花而引起的内心中的一种幽微的感动,原不是粗糙的语言所能够表达的。而又继之以“对斜晖”三个字,便更增加了一种伤春无奈之情。上片既已经写了“落红铺径”与“ 无奈春归”,可见花既将残,春亦将尽,而今面对“斜晖”,则一日又复将终。“放花无语对斜晖”一句在表达极深切的伤春之悲感时只是极为含蓄地写了一个“放花无语”的轻微的动作,和“对斜晖”的凝立的姿态 ,但却隐然有一缕极深幽的哀感袭人而来。所以继之以“ 此恨谁知”,才会使读者感到其中之心果然有一种难以言说的幽微之深恨。
全词所写的,是由于春归之景色所引起的一片单纯锐感的柔情。描写精美的春归之景 ,以惜春之怀,发幽婉深恨之情,令人思之不尽,可谓这首词的显著特点。


画堂春 - 秦观
落红铺尽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柳外画楼独上,凭阑手拈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相关推荐

    《传花枝》

    传花枝平生自负,风流才调。口儿里、道知张陈赵。唱新词,改难令,总知颠倒。解刷扮,能[口兵]嗽,表里都峭。每遇着、饮席歌筵,人人尽道。可惜许老了。阎罗大伯曾教来,...

    《送春归》

    送春归送春归,在何处。禾黍正离离,江城匝屯戍。杨花零点旌旗,天涯芳草连云暮。旧园桃李遍荆棘,故国楼台尽狐兔。衣冠不见洛阳花,胡马犹嘶汉宫树。吴江水绿吴山青,春到...

    《朝中措 春归》

    朝中措 春归蜂脾蜜满燕成窠。春事已无多。风景付渠啼*。客情还我烟莎。春来风雨,春归风雨,春竟如何。输与前溪醉叟,红云波上渔歌。...

    《怕春归 秋山道中,中夜闻落叶声有作》

    怕春归 秋山道中,中夜闻落叶声有作老去心情,乐在故园生处。客愁如隋堤乱絮。秋岚照水度黄衣,微雨。记篷窗、旧年吴楚。飘萧鬓绿,日日西风吹去。梦频频、萧闲风土。橙黄...

    《传妙道 本名传花枝 借柳词韵》

    传妙道 本名传花枝 借柳词韵山侗正抚,心琴仙调。蓦然想、道契仇香姓赵。愿吾官,早开悟,事皆颠倒。匿智慧,装懵懂,咄去奸俏。便仿效、许氏庞公,全家物外,个...

    花枝招颭

    【拼音】: huā zhī zhāo zhǎn【解释】: 形容打扮得十分艳丽。同“花枝招展”。【出处】: 《醒世恒言·乔太守乱点鸳鸯谱》:“那女子的尖尖趫...

    花枝招展

    【拼音】: huā zhī zhāo zhǎn【解释】: 招展:迎风摆动的样子。形容打扮得十分艳丽。【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二回:“袭人等捧...

    花枝招飐

    【拼音】: huā zhī zhāo zhǎn【解释】: 飐:风吹物使之颤动;招飐:迎风摆动。形容女子打扮得十分艳丽或景色优美。【出处】: 明·冯梦龙《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