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小时候,父母工作繁忙,常常把我送到外公外婆家照看,外公对我很是慈爱,每当我顽皮不懂事,和堂姐闹别扭时,外公总是偏向我,劝慰堂姐说:“小玥玥还小嘛,你多让着点她。”一直到我上大学时,有一次我又无理取闹,引发了我和堂姐之间的战争,从言语上的冲突最后演变成肢体上的碰撞,堂姐忍无可忍地找外公告状,外公依旧宽容了我的过错,笑着摸着我的头,安慰堂姐:“小玥玥还小嘛,她应该不是故意的。”堂姐咆哮着大吼道:“她都多大了,快20了还是小孩吗?”就这样,在外公的偏爱与呵护下,我度过了快乐而又幸福的童年。其实我对堂姐也一直是心怀歉意的。
时值今日,特别是在教师节,这样一个以尊敬师长、尊敬长辈为己任的传统节日里,回想起外公对我的种种关爱,耐心教导,就会让我内心生出无限的温情。外公教我文化知识,做人之道,给了我灿烂如金的生活真谛,他就是我成长道路上的人生导师。外公现在已88岁高龄,虽然他瘦骨嶙峋,但双目如炬,精神矍铄,眼神中总闪烁着智慧的光芒。退休以后,外公仍然渴求知识、热爱学习,并且勤于钻研、乐于实践,他尤其重视对晚辈的教育,使我们受益终生。
外公最爱读书学习,整天手不释卷。虽然老人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学的是俄语专业,但他还是坚持自学了英语,他的床头总是有一本英语字典,书桌上的本子也写满了红色笔迹的学习心得,他还有个做笔记的好习惯,但凡书中出现富有哲理性的语句或偶有感悟,他都会工整认真地抄写在5寸见方的便签纸上,压在写字台的玻璃板下面,比如“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天靠地靠祖宗,都不是好汉。”这些名人警句一直伴随着我的成长。其中这句“成长是你唯一的任务,成长不能被代替,唯一可见的是今天比昨天更好。”是外公告诫我,也是对我影响最深刻的一句励志谚语。外公家里的墙上也一直挂着一张老照片,照片里的前苏联领袖列宁正在指导自己的孩子读书,外公深情地教导我们,列宁作为国家领导人,公事缠身,还时刻不忘孩子们的学习,因为只有孩子才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我们作为年轻人,再忙也不能忘了学习,外公特意把我和堂姐堂哥,围绕在他身边读书学习的场景,拍了下来,督促我们几个长大后一定要勤奋上进,直到现在,外公的谆谆教导还令我刻骨铭心:成长是你唯一的任务,成长不能被代替,唯一可见的是今天比昨天更好。
在我的印象中,只要家里的电灯、电热毯坏了,外公就会坐在书桌前,戴上老花镜,翻看电路原理书,一双沟壑纵横,血管凸起的手拿着试电笔,在电路板上一点一点地判断着,到底是线路接触不良?还是零件老化?在他执着地探索下,这些问题最终都能迎刃而解。而艺术领域外公同样热衷,这位多才多艺的耄耋老人,除了会拉二胡、唱京剧,还新添置了一架电子琴,外公常说,人无论到什么时候,都不能停止成长的脚步,外公在不懈努力和反复练习中,也实现了自己的成长,居然能弹奏《紫竹调》等简单的曲调。看到外公自得其乐、陶醉其中地演奏,我被他那种强烈的求知欲望,主动探索的精神所感动,这让我今后在工作、学习中陷入困境时,也总能从外公孜孜不倦的画面中获取战胜困难的力量。
外公对我的关怀指导,绝非单纯的说教,他总能以朴实的言行,潜移默化地,带动着我的成长,启发着我的心智。正如作家萧红在《我和祖父的园子》中所描写的那样,年少的萧红把园子里的韭菜当作野草一起割掉,把狗尾草当作谷穗留着。祖父对萧红却没有批评,甚至没有一丝责怪,只是把萧红带到大自然中,手把手的教她,什么是农作物,什么是杂草,比如谷子是有芒针的,狗尾草则没有,只是毛嘟嘟的,就像狗尾巴。
与萧红的祖父一样,外公对我也倾尽了爱心和耐心,上中学时,外公得知我的数学、物理学的一塌糊涂,竟然找出几年前很旧的数学书、物理书,他自己先学会弄懂,然后给我演算,方程式是怎么回事,等量代换的原理,让我明白这些知识其实不难。我发现成长的确是不能被代替的,外公点点滴滴对我的帮助教育,就是在助我独自成长,不但是身体的成长,更要心智的成熟,成长是我唯一的任务,唯有不断成长才能对得起外公对我的养育之情。
我正式工作后,每次见到外公,除了聊几句家常,更多的则是外公对我事业上的关心和建议,教我如何做人,如何成为优秀的教育工作者,这也是他沉淀在岁月中的睿智,他说,教师这个职业好啊,能传道授业解惑呀,不但助人更能助己,传播知识的过程,也是认识自身的不足,及时弥补的机会,要和学生共同成长,除了自己的专业之外,还要多学习外语、物理、数学等方面的知识,更要了解国内外的新闻动向,年轻人应当快速进步,突破自己,争取达到新的高度。
外公的这些话时常在我耳边响起,他对我们的教育虽然只是春风化雨般,浅浅的几句话,但我却深深地烙印在心中,这些宝贵的精神食粮无声地滋润着我的心灵,给了我源源不断的能量,让我坚韧强壮地成长,成长,唯有成长,才是你唯一的任务,要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