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公出生在一个战火纷飞的年代,那时新中国还没有成立,国家还在国共两党的内战中,国家上下一片萧条,上下一白,百姓过得非常辛苦,可这并没有把外公吓倒,就像周总理说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所以,外公奋发图强,努力读书,最终,他连跳几级,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师范学校,并当上了高中老师。在那时候成绩不合格的就要留级,以致于外公有些学生的年龄还比外公要大呢!接着,国家在外公村里建了一所小学,为了村里的教育,外公转职到了这间小学当老师,我妈妈那一辈的人都在这间小学读书呢。
外公和蔼可亲,教导有方,很快就成为当时乡镇里的名师了。外公是全科老师,语文、数学、音乐、美术……样样精通,特别是语文水平是大家有目共睹的,曾出版过一本诗集,叫《柳秋诗集》,诗中韵含着外公的豪情壮志,当时乡镇政还专门组织党员干部学习呢!表面看来很是风光,可是又有谁知道外公在背地里撒了多少汗水呢?
除了善于写诗,外公还能写得一手好字。每逢过年,村里的人就会拿着写对联用的红纸到外公家,虽然对联可以免费写,但红纸可是要钱买的,以前的日子穷,所以,大家都会自备红纸、井然 有序地排队等着。外公的字刚劲有力,别具一格,深受大家的喜爱!
外公不仅对自己要求严格,对儿女的教育也是很看重的。他主张先学会做人,才有资格去学习,他把人的内在看得很重,可能与这个虚荣的时代背道而驰,虽然教育方式有点落后,但也有他的一番独特的见解,必竟外公也有几十年的从教经验,即使年过花甲,也对孙辈的学习情况“情有独钟”,常常给我们建议与辅导,让我可以快乐地学到书本以外许多智识。
如今的他,已经年过古稀,有点泛白的两鬓就像树的年轮渐渐扩张,早已没有了当年的意气风发,但却散发着一种不可褪去的智者气息,他那饱经风霜的脸显示着他的沉稳与睿智,慈祥的笑容永远映在上面,这就是我的外公,一个平凡却不平庸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