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年鲁国人。孔子早年丧父,家境贫寒,但孔子从小非常崇礼。据《史记》记载孔子十五岁“志于学”,而且是个为学的好榜样。孔子治学,不分贵贱,好学不厌。正是由于这种精神和品质,在春秋末年,拥有了“博学”的美誉,于是四方之士前来投奔,跟随孔子学习礼仪。这种私学给广大人民学习创造了机会,他也由此创立了遗立万世的儒家。
孔子的学说强调礼仪、仁爱及积极入世等思想,孔子也正是这样做的。他在鲁国入世,治理国家仅三月,路不拾遗,四方之客都宾至如归。而正是由于他如此的才能使其他国家惧怕他执政,从而使得他周游列国、颠沛流离十多年。
不过孔子这不得志的一生也源于他那礼、仁政。在春秋时期诸侯割据,崇武轻文,他所强调的礼仪只会让君王认为繁杂。但孔子对中国千万年的影响是不容置疑的,《论语》不就是很好的证明吗?
中国人所讲的“儒雅”、“儒商”不都是由孔子所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