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会是心理投射的结果,当自己的心理背景同对方的信息不一致的时候就产生误会。此时,沟通便是重新搭设心桥的最佳方式,而沟通更多的是用心倾听对方。——题记
社会的节奏实在太快了,匆忙之中,很多人已没有太多的思绪来进行理性的思考,同时,每个人的成长历程不一致,造成心理变化和思考方式产生巨大差异。这本不是坏事,因为只有这样,社会才会多元。当然,世界是个辩证法,有两面性。人的心理差异往往会对平凡的小事作出不同甚至对立的理解,在缺乏思考和不理智的情况下就会将情感推向冲动,从而在不经意间打断彼此心灵之间的那座桥。
曾经,看到过这么一个事情。一个从乡村到城市奋斗的青年,通过自己的拼搏取得了成功。他有一个生活比较困难的乡亲,有次去到了城里看他,青年非常热情的接待了这个乡下来的大哥。两人相谈甚欢,但谁知道就在临走的时候,好心的青年说:“我还有些衣服,已经不穿了,大哥您拿回去吧。”本来是一番好意,谁知道这位乡亲却是认为青年看不起他。勃然大怒,强忍着怒火,冷冷的说了一句:“不用了,我有!”后来,在和另外一个乡亲谈天的时候,青年才明白那晚发生了什么,才明白怎么一直都是愉快的气氛为何走的时候乡下的大哥会忽然变得冷漠。误会常常让人产生一些缺乏依据的想象,在不断偏离事实的过程中,曾经美好的感情也于无声之中死去!
社会是多样性的,人们看待世界的眼光也是各不相同。每个人不可能被任何人喜欢,每个人也不可能喜欢任何人,这是极为正常的情况。因为每个人都只是一个人,不是神,都有优点或是缺点。你听济慈说:“人们应该彼此容忍,每一个人都有弱点,在他最薄弱的方面,每一个人都能被切割捣碎”。同时,伴随社会压力的增大,人们的情绪很是急躁,这样一来,误会也就像失控的野牛群一样奔涌出来。从心理学原理来看,误会其实就是心灵投射的结果。研究发现,当将一些材料呈现给大家的时候,即使呈现同样的材料,不同的人会说出不一样的观点。原因在于,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把自己的心理特征如个性、好恶、欲望、观念、情绪等不自觉地反应于外界事物或者他人身上的一种心理作用,心理学家们称这种心理现象为“投射”。当一个人说出了一句话,想表达自己欲表达的意思,但是他所得到的回馈信息并不是他所希望的结果之时就产生了误会。误会产生后,首先影响的是人际关系,因为误会是不会使首发信息的一方得到预想的效果。在误会中,常常会出现对错的问题,而这时的对错,往往是以自己的感受为标准的。误会产生时,对方给予的信息并不是自己的理解的内容,或者说自己理解的内容并不是对方信息所要传递的内含。
在产生误会的时候,很多人都有过化解的想法,但是由于放不下面子,时间一长,原本可以并肩作战的挚友也就真的形同陌路了!所以,人与人之间常常因为一些彼此无法释怀的坚持而造成永远的伤害!其实,化解误会并不难,没有谁是十恶不赦的坏人。发生误会的时候,只要有一方能够低下头,以更加宽容的心态主动同对方沟通,误会便可轻易化解。宽容是一个人独特魅力的展现,更是一种“不朽的勇敢精神”。斯特恩就说:“只有勇敢的人才懂得如何宽容,懦夫决不会宽容,这不是他的本性”。你要知道,帮助别人打开一扇心窗,你便能够拥有一个更加湛蓝的天空!
在中国广为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有位老禅师晚上在禅院里散步,突见墙角边有一张椅子,他一看便知有位出家人违犯寺规越墙出去溜达了。老禅师也不声张地走到墙边,移开椅子就地而蹲。少顷,果真有一小和尚翻墙,黑暗中踩着老禅师的背脊跳进了院子。当他双脚着地时,才发觉刚才踏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师傅。小和尚顿时惊慌失措,张口结舌。但出乎小和尚意料的是,师傅并没有厉声责备他,只是以平静的语调说:“夜深天凉,快去多穿一件衣服”。在这种宽容的无声关爱中,徒弟不是因他的错误惩罚了,而是被感化了。如果一个人宽恕了别人,那么别人便会觉得这个人非常值得敬仰。对于所受的伤害,宽恕比复仇更高尚,鄙视比雪耻更有气派!华兹华斯就曾感慨:“正义之神,宽容是我们最完美的所作所为”!在交往中,宽容实质是一个感召灵魂的力量!
误会只是人们不小心打碎了连接彼此的心桥,只要我们能够宽容能够真诚的沟通,真诚的去倾听对方的心声,那就一定可以重新搭起一座让我们的心相互感应的桥。在经历了小小的误会之后,你会看到,生命途中的任何一个人都值得我们用心去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