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濛烟梨雪参差,犬吠柴荆,燕语茅茨。老瓦盆边,田家翁媪,鬓发如丝。桑柘外秋千女儿,髻双鸦斜插花枝。转眄移时,应叹行人,马上哦诗。
译文
柳树萌芽,像飘浮着一层嫩绿色的轻烟。梨花似雪,参差地交杂在柳枝中间。柴门外狗儿在叫,茅屋顶上燕了呢喃。一对白发的农家老夫妻正围着老瓦盆饮酒用饭。桑林外,一位梳着双丫髻的小姑娘头上斜插着花枝在荡秋千。她转眼注视多时,大概是赞叹我这个行路之人,坐在马上吟哦诗篇。
注释
寒食:我国古代的传统节日。在清明节的前一天(一说前二天)。新野:县名,今属河南省。
参差(cēncī):不整齐。
柴荆:柴门。用林木棍、荆条搭成的院门。
茅茨:茅屋的屋顶。这里指屋檐。
老瓦盆:指民间粗陋的酒器。杜甫诗《少年行》:“莫笑田家老瓦盆,自从盛酒长儿孙。”
媪(ǎo):年老的妇人。
柘(zhè):桑树,常绿灌木,叶可喂蚕。
髻双鸦:即双丫形的发髻。
转眄(miàn)移时:转眼斜视多时。眄,斜视。
哦(é):低声吟咏。
鬓发已白的夫妇,活泼天真的孩子;似雪的梨花,朦胧的柳树;还有荆门上的犬吠,茅茨上的燕语,一幅天然的没有任何雕饰的美丽画卷:人与人和谐,物与物相融,各安其位,自然和谐。更有意思的是那桑柘树上荡着秋千的孩子,梳着发髻,插着花枝,闲适、快乐,却被我这路人吸引,她好奇的顾盼,眸子里的疑问,只因我在摇头晃脑地吟诗。江山一片秀,温暖在心头。这是作者眼中的美,不仅美在景,更是美在一片和谐的人间之情。作者用清丽的笔法、温和的色彩,表现出曲中人陶然忘机的情怀和一片生机盎然的农家生活情趣。
这支曲子所写景象喜人,表现出作者对农民怀有深厚的感情和浓烈的平民意识。此曲抒写作者于清明前的寒食节在新野道中看到的农村初春景象。开头三句是写农村的自然风光。接着是写农村老年人的悠闲生活。“桑拓”两句是写农村孩子们的快乐生活。最后三句是写作者看到这些迷人的景象后,感到无比的喜悦,情不自禁地“转眄移时”,在马上不住吟诗称颂。
春蚓秋蛇虿尾钩,家鸡野鹜岂同俦。祇应落墨惊纨扇,画作桓家乌牸牛。
南陌东阡草色齐,愔愔门巷客来稀。
受风燕子轻相逐,著雨杨花湿更飞。
白发朱颜七十馀,吉人何藉卫生书。忘机久入群鸥社,遗爱犹传五马车。
鄠下晚香开寿席,终南山色点吟裾。贤甥令子俱才俊,时向云霄附起居。
乱山青四合,江浙路中分。草露沾香径,松风扫白云。
遥趋南赣檄,深愧北山文。士女道旁立,相看旧使君。
展豫巡嵩洛,回銮奉寿康。三呼遐算祝,九曲瑞符彰。
不狩安知外,惟勤所戒荒。凤楼五云表,蔼蔼萃千祥。
肠作辘轳转,泪作素绠垂。独坐不能言,傍知思忆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