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出自:《夜雨寄北》 年代:唐代 作者: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译文

您问归期,归期实难说准,巴山连夜暴雨,涨满秋池。

何时归去,共剪西窗烛花,当面诉说,巴山夜雨况味。

注释

寄北:写诗寄给北方的人。诗人当时在巴蜀(现在四川省),他的亲友在长安,所以说“寄北”。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亲友的深刻怀念。

君:对对方的尊称,等于现代汉语中的“您”。

归期:指回家的日期。

巴山:指大巴山,在陕西南部和四川东北交界处。这里泛指巴蜀一带。

秋池:秋天的池塘。

何当:什么时候。

共:副词,用在谓语前,表示动作行为是由两个或几个施事者共同发生的。可译为“一起”。

剪西窗烛:剪烛,剪去燃焦的烛芯,使灯光明亮。这里形容深夜秉烛长谈。“西窗话雨”“西窗剪烛”用作成语,所指也不限于夫妇,有时也用以写朋友间的思念之情。

却话:回头说,追述。

参考资料:

1、《夜雨寄北》解析鉴赏 .人民教育出版社[引用日期2014-04-9]


  这首诗选自《玉溪生诗》卷三,是李商隐留滞巴蜀(今四川省)时寄怀长安亲友之作。因为长安在巴蜀之北,故题作《夜雨寄北》。

参考资料:

1、《夜雨寄北》解析鉴赏 .人民教育出版社[引用日期2014-04-9]


  这首诗所寄何许人,有友人和妻子两说。前者认为李商隐居留巴蜀期间,正是在他三十九岁至四十三岁做东川节度使柳仲郢幕僚时,而在此之前,其妻王氏已亡。持者认为在此之前李商隐已有过巴蜀之游。也有人认为它是寄给“眷属或友人”的。从诗中所表现出热烈的思念和缠绵的情感来看,似乎寄给妻子更为贴切。

  开首点题,“君问归期未有期”,让人感到这是一首以诗代信的诗。诗前省去一大段内容,可以猜测,此前诗人已收到妻子的来信,信中盼望丈夫早日回归故里。诗人自然也希望能早日回家团聚。但因各种原因,愿望一时还不能实现。首句流露出离别之苦,思念之切。

  次句“巴山夜雨涨秋池”是诗人告诉妻子自己身居的环境和心情。秋山夜雨,总是唤起离人的愁思,诗人用这个寄人离思的景物来表了他对妻子的无限思念。仿佛使人想象在一个秋天的某个秋雨缠绵的夜晚,池塘涨满了水,诗人独自在屋内倚床凝思。想着此时此刻妻子在家中的生活和心境;回忆他们从前在一起的共同生活;咀嚼着自己的孤独。

  三、四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是对未来团聚时的幸福想象。心中满腹的寂寞思念,只有寄托在将来。那时诗人返回故乡,同妻子在西屋的窗下窃窃私语,情深意长,彻夜不眠,以致蜡烛结出了蕊花。他们剪去蕊花,仍有叙不完的离情,言不尽重逢后的喜悦。这首诗既描写了今日身处巴山倾听秋雨时的寂寥之苦,又想象了来日聚首之时的幸福欢乐。此时的痛苦,与将来的喜悦交织一起,时空变换,

  此诗语言朴素流畅,情真意切。“巴山夜雨”首末重复出现,令人回肠荡气。“何当”紧扣“未有期”,有力地表现了作者思归的急切心情。

相关推荐

    梨花最晚又凋零,何事归期无定准。

    去时梅萼初凝粉。不觉小桃风力损。梨花最晚又凋零,何事归期无定准。阑干倚遍重来凭。泪粉偷将红袖印。蜘蛛喜鹊误人多,似此无凭安足信。译文离去的时候梅萼还是刚刚凝粉,...

    《杨给事师皋哭亡爱姬英英,窃闻诗人多赋,因》

    杨给事师皋哭亡爱姬英英,窃闻诗人多赋,因真珠为土玉为尘,未识遥闻鼻亦辛。天上还应收至宝,世间难得是佳人。朱丝自断虚银烛,红粉潜销冷绣裀。见说忘情唯有酒,夕阳对酒...

    《过诗人李长源故居》

    过诗人李长源故居楚些招魂自往年,明珠真见抵深渊。巨鳌有铒虽堪钓,怒虎无情可重编。千丈豪气天也妒,七言诗好世空传。伤心鹦鹉洲边泪,却望西山一泫然。...

    《岁暮夜雪招二王诗人菲果小饮》

    岁暮夜雪招二王诗人菲果小饮斗酒那能不醉休,醉来可使不歌不? 黄金虽我无颜色,秋水还谁辨马牛? 笑插落梅花乱鬓,起看城雪筋冰楼。 一角忽风天尽黑,万鸦抟雨下枝头。...

    《五月二十八日书诗人壁》

    五月二十八日书诗人壁不钩帘幕昼沉沉,难向庸医话病深。不识诗人容易病,一春花鸟总关心。...

    《五月二十八日书诗人壁》

    五月二十八日书诗人壁水晶宫殿玉雕阑,丝竹丛中墨未干。却道诗情多富贵,故教村落写荒寒。...

    《五月二十八日书诗人壁》

    五月二十八日书诗人壁不识山村路纵横,但随流水小桥行。一春尚未闻黄鸟,玉女峰前第一声。...

    《闻某诗人他调》

    闻某诗人他调地耕伊尹耕前地,天补女娲补后天不荷犁锄到东北,谁知冰雪是山川?刀头猎色人寒胆,虎口谈兵鬼耸肩。此后哦诗休近水,宵深处处有龙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