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的担当-高一写人作文650字

时间:2022-03-24 07:36:28 作者:会员上传

那是个动荡的年代,人们沉溺在情感的狂欢中,人性的恶也在一个非正常年代中被空前的激发出来,吵闹的人间里唯有太平湖水是静的。1966年八月的一个夜晚,一个老人纵身跃入湖水中,摆脱了人间炼狱,获得了永世安宁。老舍曾经说过:“既不能干净的活着,我宁愿死去。”他的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这句话,他用一生演绎了一场悲剧,并亲手写上了最后那个句号。

他是不幸的,幼年丧母,家境贫寒,生于乱世,颠沛流离,历经人世苦楚,饱尝人间心酸。但他却从未沉浸在个人的不幸之中,他内心赤忱,一心向善,纵然国家再惨败不堪,他的心中却始终无法割舍对国家的热爱。他,一人一笔,书尽民族弊病,人性劣根,一人一心,抒尽殚精忧思,爱国赤忱。他对社会的鞭挞,人性的批判是毫不留情的,但他的内心却又是满怀希望的,所以当看见新中国的成立,他是真真切切的喜悦的,因而他满怀真挚为新中国写下了许多颂歌。有人批判他曲意逢迎,但他是真诚的,正是这片真诚导致了他晚年无尽的痛苦。他热爱新中国,他义不容辞,但很多他写的颂歌都失败了,对社会的批判和赞美,内心矛盾情感复杂,老舍迷茫了,彷徨了,他不再写了。文革来了,老舍受尽折辱。他说过:最伟大的牺牲是忍辱,最伟大的忍辱是预备反抗。他的反抗,就是他的死亡,何其悲壮,何其悲凉。

老舍值得我们铭记的不仅是他留下的不朽佳作,更是他作为一个文人的担当,在民族大灾难里不断思考反省民族弊病,我们需要铭记的是老舍的情怀,是老舍的忧思,是他作为劳动人民的民族魂。“老舍用自己的死亡写就人生的大书,成为他留给后世沉重的遗产,老舍的死永远警示一个民族的内省,拷问我们的魂灵,审视人性的深处”老舍永远的离我们远去了,太平湖也被填平了,再也泛不起波纹,世上再无老舍,但是我们却迫切的需要下一个老舍的出现。

相关推荐

    鹰与人

    《画鹰》中的"绦镟光堪擿,轩楹势可呼。杜甫的“万里寒空只一日,金眸玉爪不凡初。”鹰是空中的雄狮,它展着傲翅,在山中不断滑翔,“雄鹰”是我们所向往的。所以诗人有感而发“会当凌绝顶,一...

    仁者无敌

    人拥有一颗善于发现的心,所以有感觉去关注生活,发现美好。现代汉语词典中,宽容的意思是:宽大有气量,不计较或追究。而仁爱的意思是:能同情,爱好和帮助别人。仁爱在宽容的基础上进行了升华,是一个更高层次的境界。先秦诸子,百家争鸣,儒家思想提倡仁爱...

    理想

    理想犹如一双翅膀,能够驱走黑暗的风暴。理想就像一首歌谣,可以勾起往日的怀念。理想胜似一杯香茗,让你感觉温暖如春。有人曾问过我,我的理想是什么,我感到了非常恐慌,我竟然没有理想。到底我的理想是什么呢?小时候,每当走进医院,医院中弥漫着消毒液的...

    大树

    那一棵停留在马路边上的大树,早已不知多年,好像记得当时小的时候大树早已经这么雄壮了。沧桑的树枝映射在午门前面,地上呈现的倒影早已斑斑驳驳。娇小的嫩枝又在质朴的树干上存活。这一棵存活长久的大树,人们怀着一颗敬仰的心,来拜访它。它撑着自己敦实的...

    月色正浓

    夜月正浓往事已成烟,浮现在眼前,透进来的一缕光,正是月亮的清香。——题记岁月无缺,独倚望明月,自古明月出诗歌,我道不等闲。静谧的夜,芳华的月,映入面前一缕悲伤。我道无人不知我,愿道是我不知人。饱览群书,汗牛充栋,又如...

    在春天里回忆雪的温暖

    春天来了,我却久久不能忘怀冬天里雪的温暖。那场雪,来得有些迟。它几乎越过了冬天,踏着迎春的号子翩翩而来,仿佛怕是来得早会搅扰了这个温柔的暖冬,又仿佛是怕整个冬天不来,会给生灵带来莫名的遗憾。是呀,没有雪的冬天是不完美的,虽然它的到来已迈过了...

    平凡的爱

    真正的爱不分大小,不分等级,不论你我。生活中每时每刻都有爱的存在,爱有时感天动地,爱有时润物无声,爱有时难以言状。5。12汶川大地震,撼天动地,这场地震震动了大半个中国,即使现在提起此事,许多人依旧记得当时的情况,这些场景十年难忘,并早已经...

    生命

    若想让人不枉此生,就去提高生命的意义,当我们生命意义无与伦比之时,我们生命的境界自然也就不一般了!当人类面对广袤的大自然时,会发现自己的生命是如此的短暂。人生一世百年而已,而自然界却已经存在亿年之久,还不知道它的终点在何方?在世界大自然的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