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圣王羲之

时间:2022-03-22 07:36:27 作者:会员上传

“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出自《晋书王羲之传》,这确是对书圣王羲之的最好描述。

一笔一划饱含大家风采,一勾一勒尽展山河气象。凝视着自王羲之笔下流出的字,正如同注视窗外漆黑的夜空,宁静,深邃。不觉地,就会被深深吸引。

“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王羲之幼时并不善言辞,直到十三岁时被周顗发现其特殊之处,才开始闻名于众人。关于王羲之,还有一个趣闻,当时有一个太尉叫郗鉴,希望到王羲之家寻得一个女婿,因为王家人才辈出,便派了一个使者过去挑选。王家众多子弟听闻此事,一个个都显得拘谨不已,唯有王羲之充耳不闻。“惟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描写的便是王羲之了。使者回去向郗鉴禀报,郗鉴笑着说:“此吾之佳婿也。”

永和九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这是一个溢着文香的年份。皆因这一年,王羲之邀约名士会于兰亭,即名为兰亭集会。当是时,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众人列坐河边,饮酒赋诗,好不快活。会后,共得诗三十七首,王羲之为此泼墨而为《兰亭集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纵是时光荏苒,沉积了千年的岁月,《兰亭集序》仍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正可谓王羲之是集天时、地利、人和于一身,才造就出这不朽的瑰宝,虽然它的真迹未能保存下来,但我们仍能从一幅幅当年的临摹本中看出它的神韵无穷。

可以说,当时的王羲之名盛一时,冠绝古今,可谓之书坛盟主也毫不为过。但令人无尽悲叹的是,竟没有一副书圣的真迹留存于世,为何?正因他的名声太大,自晋以后历朝历代皇室无不大肆收集其作品,而又在改朝换代时毁于一旦,据传王羲之的真迹自唐之后,便再无音迹了,只有临摹本仍代代相传,直至今日。

无真迹流传,虽是可悲可叹,但又何尝不是对王羲之书法的尊崇,正因其书法飘然若仙,惊天地,泣鬼神,才引得上下千年无不追求,一代书圣,当得如此!

相关推荐

    鹰与人

    《画鹰》中的"绦镟光堪擿,轩楹势可呼。杜甫的“万里寒空只一日,金眸玉爪不凡初。”鹰是空中的雄狮,它展着傲翅,在山中不断滑翔,“雄鹰”是我们所向往的。所以诗人有感而发“会当凌绝顶,一...

    仁者无敌

    人拥有一颗善于发现的心,所以有感觉去关注生活,发现美好。现代汉语词典中,宽容的意思是:宽大有气量,不计较或追究。而仁爱的意思是:能同情,爱好和帮助别人。仁爱在宽容的基础上进行了升华,是一个更高层次的境界。先秦诸子,百家争鸣,儒家思想提倡仁爱...

    理想

    理想犹如一双翅膀,能够驱走黑暗的风暴。理想就像一首歌谣,可以勾起往日的怀念。理想胜似一杯香茗,让你感觉温暖如春。有人曾问过我,我的理想是什么,我感到了非常恐慌,我竟然没有理想。到底我的理想是什么呢?小时候,每当走进医院,医院中弥漫着消毒液的...

    大树

    那一棵停留在马路边上的大树,早已不知多年,好像记得当时小的时候大树早已经这么雄壮了。沧桑的树枝映射在午门前面,地上呈现的倒影早已斑斑驳驳。娇小的嫩枝又在质朴的树干上存活。这一棵存活长久的大树,人们怀着一颗敬仰的心,来拜访它。它撑着自己敦实的...

    月色正浓

    夜月正浓往事已成烟,浮现在眼前,透进来的一缕光,正是月亮的清香。——题记岁月无缺,独倚望明月,自古明月出诗歌,我道不等闲。静谧的夜,芳华的月,映入面前一缕悲伤。我道无人不知我,愿道是我不知人。饱览群书,汗牛充栋,又如...

    在春天里回忆雪的温暖

    春天来了,我却久久不能忘怀冬天里雪的温暖。那场雪,来得有些迟。它几乎越过了冬天,踏着迎春的号子翩翩而来,仿佛怕是来得早会搅扰了这个温柔的暖冬,又仿佛是怕整个冬天不来,会给生灵带来莫名的遗憾。是呀,没有雪的冬天是不完美的,虽然它的到来已迈过了...

    平凡的爱

    真正的爱不分大小,不分等级,不论你我。生活中每时每刻都有爱的存在,爱有时感天动地,爱有时润物无声,爱有时难以言状。5。12汶川大地震,撼天动地,这场地震震动了大半个中国,即使现在提起此事,许多人依旧记得当时的情况,这些场景十年难忘,并早已经...

    生命

    若想让人不枉此生,就去提高生命的意义,当我们生命意义无与伦比之时,我们生命的境界自然也就不一般了!当人类面对广袤的大自然时,会发现自己的生命是如此的短暂。人生一世百年而已,而自然界却已经存在亿年之久,还不知道它的终点在何方?在世界大自然的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