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时期,我们为了突显天朝大国的气魄与实力,在不断向外输出,不求回报。郑和下西洋时带去了多少茶叶、瓷器、丝帛、钱物,目的是为了“耀兵异域,示中国之富强”,目的达到了,但也埋下了财库空虚的祸根。清政府闭关锁国,严格限制与海外的贸易商业往来,也同时遮蔽了了解国外行情的目光,将自己沉浸在“我们最强”的梦幻泡影之中,梦醒时分,便跌的遍体鳞伤。
以史为镜,回探历史之轮碾过的足迹,它在告诉我们,一味送去,一味抵制,都只能使我们不堪重负,只有拿来,才能有新的动力之源。
拿来是一种借鉴与模仿。只有尽可能多的接触新事物,才能对其有合理的判断,不被其表象蒙骗。在这个不断拿来,不断欣赏,不断取舍的过程中,也同时在不断地沉淀、积累,就像“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们一路走过,一路观察,一路体验,这是一个收集素材的过程。还需把视野放宽,海纳百川,泛泛而观。
拿来是创新发明的基础。“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在见了众多不同领域、不同国家、不同级别的事物之后,将它拿来捧在手中,不断钻研,不断把玩,思想的火花碰撞、融合,形成一个创新的点子。我们尝试突破、实践,制造出一件实物,一件属于自己之物。就像我们的“复兴号”高铁,C919大飞机,从无到有,是拿来主义为这些振奋人心的创造奠定了基础,推动了科技的前进,鼓励了无数科技工作者砥砺前行。有了拿来的过程,才有了后面的自主研发。
因此,拿来主义也可以看作是一种继承,我们踩在巨人的肩膀上,带着先辈们智慧的结晶,去探索更高的高度,前往曾经遥不可及的云层。
曾经,我们以为只有“送去”才能展现我们的实力和胸怀,可是在新时代,“拿来主义”一样可以。连续两年在上海举办的进口博览会,不正是我们经济实力,国际影响力的最好证明吗?我们能够邀请到如此之多的国家参与这项活动,能够成功的连续举办两次,这是拿来主义在新时代发出的独特生命力。
拿来主义背后强大的引力正是一代一代人的共同努力,我们博览、钻研、实践、创新,推动着历史之轮滚滚向前,碾压出崭新的车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