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鲍毓明的养女将自己的经历公布于世,顿时掀起华然大波,获得无数关注。对于这位少女承受了巨大身心伤害的同情,及对于鲍毓明所施虐待和侵犯的愤恨,充斥在数千万的关注者心中。数日后,当明星出轨的花边新闻占据热搜,人们又将激愤发泄在渣男身上,而鲍毓明被遗忘了。
一次次曝光,一次次在登上热搜后逐渐被忽视遗忘,这似乎成了每一个“热点”的共同命运。
每一起悲剧的背后,是受害者无法随着热度褪去而消减的痛苦,而正是因为太痛才让他们无法释怀。而我们始终是个局外人,惠子言“子非鱼,安知鱼之乐”,我们无法体会这种刻苦铭心,时间久了自然就忘了。更何况我们处在这样一个时代——一个信息冗杂而多变的时代。匆忙的生活节奏往往让人们自顾不暇,放不得大量精力在事不关己之上。而过载的信息量就如波浪一般,是深海动荡在海面上的表现,而我们对海底一无所知,渐渐的我们失去的判断的信心。
于是,我们只好任凭“从众心理”的驱使。勒庞在《乌合之众》中论述,人们一旦进入群体,就会变得盲目、冲动。他会不加怀疑地接受群体提供的意见、想法和信念,盲目地模仿群体中其他人的行为和态度。当我们顺着热搜了解一件事,很容易被评论区高亢的情绪所感染,个人的理性反思能力被抑制。在评论区受群体意见暗示的情绪变化可能比事情本身带给我们的印象更加深刻。因此,当我们离开这个页面,脱离“群体”的氛围后,很快就将其淡忘。
然而,很多事情需要被关注,不可被忽视。
过去,被众人忽视的聋哑学校性侵案摧毁了多少儿童本已残缺的心灵,正是少数人的关注和追讨,《熔炉》的诞生竟生生影响了韩国法律;现在,由于成千上万的关注和声讨,毫无人性的“N号房”中26万名共犯被一一彻查,韩国也再通过《N号房防治法》。这时,每个人小小的关注直接促使了正义的出现。正如塞·巴特勒所言:“一旦我们不停地关注那些我们能够完成的小事,不久我们就会惊奇地发现,我们不能完成的事情实在是微乎其微。”
而若任由自己沦为忽视者,我们会渐渐游离于主流价值观之外,终变成加缪在《局外人》说的那样“今天,妈妈死了。也许是昨天,我不知道。”如此冷漠,非我们所愿;亦或只能沦为鲁迅笔下的看客一般,只能听先生感叹“群众——尤其是中国的,——永远是戏剧的看客。”如此讽刺的“民族精神”,非我们所愿;“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一意孤行将自己化作孤岛独踞大海,完整的陆地就会失去一角,如此割裂社会,非我们所愿。
正如洪应明在《菜根谭》中所写“热闹处着一冷眼,便省许多苦心思;冷落处存一热心,便得许多真趣味。”我们要做的,是保持关注,在多变的时局中坚持对正义的关注;是勇于发声,为受害者提供力所能及的热心帮助;是保持理性,在群众中培养自己独立思想的解读。因为梵高说过“爱之花开放的地方,生命便能欣欣向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