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引导着看法,看法成就了事实。
事实,即事情的实际情况,是客观存在的真实情况。这便应了那句“真相只有一个”,无论有多少种推理可能,事实只有一个。它就是如此死板,缺少了看法,事实只能单纯摆在那,有了看法作为催化剂,就可以促进事实工具价值的体现,更加有力。
而看法往往是每个人对于一个事实产生的主观意识。正因它更加的灵活,才会出现“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都能通过解读人物实际做出的行为,形成自己心中哈姆雷特的形象。当看法有了事实作为依据支撑,它的说服力和内涵更加丰富。
既然有事实的看法是丰富的,那么没有事实的看法一定是空洞的吗?不敢苟同。
对于科学而言,理论猜测的存在始终不断鞭策着人们探索未知世界的步伐。亚里士多德的三大错误引领着杰出的后辈踹开了经典力学的大门;开尔文对X光不存在的判断激将了不服输的年轻人开启高能量射线的研究;霍金仅凭借爱因斯坦相对论的理论基础推算出黑洞面积定理,使百年后的人们终于目睹黑洞的存在。对于文学而言,浪漫主义的存在在保留美好幻想的同时也有对后世的深远影响。李白从未踏上过蜀道,却能感叹“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他对蜀道的看法并非基于事实依据,但《蜀道难》的价值依然流传千载。对于哲学而言,玄想思辨的存在始终能给予人们精神上的启迪丰富世界思想文化。柏格森说过:“对新的对象务必创出全新的概念。”这样的概念无法得到事实的支持,但我们需要它引导我们靠向真理,探寻未来。
而没有看法的事实也许仅是工具价值的失去,很多时候确切事实的存在就比看法有力。
美国作家艾萨克·辛格的哥哥这般教导弟弟:“看法总是要陈旧过时,而事实永远不会陈旧过时。”余华先生很早就提出过一个比喻:“事实”要比“看法”宽广得多,就像秋天一样;而“看法”很可能只是一片树叶。人们总是喜欢不断地发表自己的看法,这几乎成了狂妄自大的根源,于是人们真以为一叶可以见秋了,而忘记了它其实只是一个形容词。有些事实的本身存在的价值不需要催化剂就可以体现:疫情期间无数逆行者决然的身影,无需看法的粉饰,热血心中留,自当暖深冬。往往,“看法”比“事实”要无力。我们的看法本就受主观情感,知识储备,角度甚至他人看法的影响,正如蒙田所言,“按自己的能力来判断事物的正误是愚蠢的”。
身处信息冗杂的时代,我们甚至不能确定“事实”的确切性,判断看法具有的积极意义。面对“事实”,我们需要敢于质疑,培养自己的独立之思想,以理性与包容的态度面对;发布看法,我们需要敢于创新,培养自己追求真理的精神,以辩证与客观的角度发声。
只有深化认知水平,摆脱“在当下”的局限性,才能融通“实”与“视”。只有凭事实支撑,借看法发声,让事实与看法并存统一,才能以事实为舟,以思想为桨,划向真理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