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适圈,指生活在一个无形的圈子里,与认识的人相处,做自己会做的事,感到舒适安定。
处在这样的环境中,人们最基本的安全感需求得到满足,人们欢呼:“避免了不必要的挑战,岂不是能更好发挥自己的潜能,不断成长?”
然而,舒适过后怎样?当熟悉的事变得陌生,当认识的人迈向更广阔的天地,,当时代的步伐从你头顶跨过,你是否还有胆气徒留原地,嬉笑着说自己能在舒适中成长?
不断接受新的挑战,达成新的成就,扩大已有的舒适圈范围,属于马斯洛需求层次中第五层次,自我价值实现的需求。而安全感仅属于第二层次的需求。如果为了一时的舒适而抛弃最高层次的追求,岂不是像为了一副甲壳而扭曲自己身型的寄居蟹一样可悲?如果说寄居蟹是为了保护柔软的腹部而不得不寄身于小小壳中,那么因为惰性而自困于舒适圈内的人们岂不是更加可笑?
更何况,当你为舒适圈划定了一个范围,舒适圈本身就成了一个伪命题。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有言:“监狱的高墙实在是很有趣的东西,在你刚入狱时你或许会痛恨它,慢慢地,当你习惯了周围的环境,你会发现自己不得不依靠高墙而生存。”这样的舒适圈是可怕的。监狱的高墙束缚人的身体,而一成不变的舒适圈束缚人的思想,让人对原本痛恨的安之若素,让人对原本追求的视若无睹。
事物永远在变化,时代永远在发展,当你因为一时的舒适安定而生出了惰性,停留在一隅时,所谓“舒适圈”就会成为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随时可能将你钉杀在“落后”的耻辱柱上。摩托罗拉公司因按键手机而成为世界巨头,却由于自负和自满,错过了智能手机发展的浪潮,最终沦落被收购的命运。相似的还有柯达公司,在胶卷相机领域的统治地位使其惰于跳出舒适圈,被数码相机冲击导致破产,被时代的脚步彻底抛弃。因此挑战永远存在,何谈“避免挑战”,又何谈“不必要的挑战”。
所以,当一个人不断跳出原有之舒适圈,不断扩大舒适圈的范围,跟上事物变化发展的脚步,才是激发自身潜能,不断成长,才是真正意义上拥有“舒适圈”的途径。
当你摸索触及到现有舒适圈的边缘,感受到时代发展的脉动时,便勇敢地跨出去吧。
如作家尼尔所言,舒适圈的尽头,便是人生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