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斯伯格说:“自由只存在于束缚之中,没有堤岸,哪来江河?”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正是有了老规矩作为堤岸方能悠远流长。
“老规矩”其实是人对文化的坚持,他们虽然老,但那是古人积累的经验哲学,中国传统文化不仅包括唐诗宋词昆曲京剧,也包含着与我们生活相关的每一个细节,也许某一个被忽略的细节,正是数代祖辈总结出的修养之道。因此,点点滴滴的老规矩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鳞片。然而,自从中国打开闭锁的国门后,我们不断向舶来文化实行“拿来主义”,却逐渐遗忘了祖宗留下的生活哲学,直至不久前网友向他们整理出来贴在网上,才使人们重新感受到他陌生的存在。
为何世易时移后,以后这些老规矩渐渐被人们淡忘?于个人而言,“勤俭持家”是中华传统美德,然而生活富足了,于是开始兴奢靡之风。“出门回家都要和长辈打招呼”是传统美德的核心——孝道的体现,然而封建阶级和“三纲五常”消失了,独生子女成为了家中的掌上明珠,于是子辈开始逾矩。随着互联网发展,人们接触到的文化越来越丰富多样。过度吹捧“洋文化”,于是人们开始忘本。
与社会而言,历史事件中的新文化运动和文革对传统文化无疑是一场浩劫。前者,人们急功近利地想要推翻旧思想,汲取新文化、新制度,来使中国振兴,而后者,则完全是对已有文化的“屠杀”。人们在呼吁革新的浪潮中忘了饮水还需思源,发展还需固本。正如北岛所说:“不懂传统的人,正如没有地图的旅行者,不可能远行。”
此外,在当今社会中,咖啡馆代替了茶馆,婚纱代替了旗袍,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在电音中蹦迪,现代文化越来越出现西方化。然而,中西方文化是存在明显的差异的,《了不起的盖茨比》中描绘的纸醉金迷的“美国梦”与《训俭示康》中强调节俭的中华美德是截然不同的,一味接受外来文化会使得我们丢失原有的传统。
即使是在中国不断走向世界的今天,我们也不能让外来文化完全替代传统,我们依然要坚守符合时代发展的老规矩,如出国旅游时,不要高谈阔论;在餐厅用餐时不讲排场,不铺张浪费。人们对这些老规矩的遵守,也是个人修养的体现,是社会文明的标志,更是提升国家软实力的必经之路。
然而,世易时移,老规矩若是一尘不变,便会固步自封,限制了时代的发展。正如《乌合之众》说:“没有传统,就没有文明,但没有对传统的缓慢淘汰,就没有进步。”古代强调女子以笑不露齿为礼,三寸之足为美,然而在重视人性解放的今天,人们视“露八齿笑”为标准笑容,人们的审美观念由含蓄内敛变为直抒胸臆,以抒发个体的独特个性为美,从而也更符合当代开放包容的文化。
规矩正如时代河流的堤岸,在时代的流水中不断打磨,更新,拓宽,引导着奔腾的河流流向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