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脱口秀演员李诞的一句“人间不值得,但你值得”把自己送上了热搜。只一瞬间,朋友圈、微博甚至是个人邮箱统统被这句“金言”霸屏。大批网友习惯性地在发布动态时捎上这句话,配一幅伤春悲秋的图景,然后满意地按下发送键——这使他们心满意足,似乎又能向刹那光明的生活飞奔而去了。
这碗鸡汤太过闻名遐迩,作用也状若名副其实,但在满屏的“值得”或“不值得”背后,事情的真相果真如此吗?
不如让我们回想一下转发大军中的核心力量——青中年群体。假设从高处俯瞰这个社会,我们不难发现,很大一部分70、80至90后的青中年成员都被生活的压力浪潮所淹没。他们疲于日复一日的工作、交际和自我管理,曾经年少的锐气不再,亦或失去了追寻梦想的理由。被失望和痛苦叠加着,他们对世界产生了茫然和消极的情绪,却又不得不被迫缝补自己的生活。这时,“人间不值得,但你值得”仿佛注入进了心灵最柔软的地方。那是一种悲观主义下的苦乐,那是一种消极的斗志,我们还能用这句话告诉自己,路还能走,“我”还能继续麻木地撑下去。
但其实我们都明晓“鸡血”的力量只够维持一时,像咖啡因般会在效力减退后带来更深的疲惫。在这种现象里显而易见的是,一时的自我激励只是饮鸩止渴,到最后却不免加重顾影自怜的伤怀。若是被它蒙蔽了眼睛,我们只会无限放大人间的“不值得”,而却有意识地忽略了自我的缺陷。心理学上称“最坏的悲观是不肯直面自己的负面情绪。”当我们反复告诉自己“人间不值得,但我值得”,是不是多多少少有鸵鸟埋头沙中的意味?用“我值得”来强推自己一把,可能会在终点处落得更大的绝望。
更糟糕的是,它企图分割了“人间”和“我”两样概念,鼓励我们站在人间的对立面去看待问题。须知“我”的生存总是基于人间的秩序和环境,这是人的社会性使然。若是一直以肯定来强化自我的概念,则会跳入自我封闭的怪圈——如同最终刚愎自用的拿破仑,结局却是拥抱着强大自我在孤岛上陨落。它促使我们的格局变小,陷入孤立的局面尚不自知,直至最后无法自洽。
因此,当务之急不是对自我做出评价,而是摆脱对人间的偏见,正确看待自己的渴望。“人间”如何会不值得呢?即使深陷生活泥潭,我们尚有慧眼,拥有慈悲胸怀,拥有“无数的远方,无数与我有关的人们”。人间好比一片土壤,每个人从天地万物的怀抱里萌芽,被自然灵气所滋养,也许在抽出枝条时遇到了困难,但如何能说曾养育你的土壤不值得呢?
其实希望早已播下。期盼我们能撞破命运的桎梏,从容回首,说一句:“人间值得,你也值得。”因为那是对自己最好的嘉奖,更是对人世最美的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