倘若用一幅画作浓缩自信者的群像,人生将为其题写怎样的标识?蒋勋先生认为自信者恬淡自足、安分守己,而科伦却指出自信者总是勇敢无畏、直面挑战。我以为,一个自信的人,应是恰如周国平所言,“具备两个觉悟,一是勇于从零开始,二是坦然于未完成”。他们自足,明晰克制无尽的欲望;他们自砺,萃取超越自身的勇气。在自足与自砺之间,他们得以品察自如的人生。
自信者自足,离不开其能力的铺陈。如蒋勋所言,“有比较之心往往是缺乏自信”。一方面,之于自信者,纷繁外物的华美外表掩盖不了其真实的内在,由此独异于一众雾里看花之辈的他们,更能清醒地认知自我优势,更易触及“不畏浮云遮望眼”的境界。另一方面,真正的自信者自然具有充分的能力积累,便也懂得“攀岩之美在于俯瞰”。顾维钧“不岐不求,不怨不尤”,是一代外交大家调和生活时的自在;崔光“进退沉浮,自得而已”,是一介名臣超然物外的自如。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太多人一心攀升却无心暇息,太多人垂涎三尺却又埋头不言。他们在盲目向前的迷途中不觉沉沦,只因内心的畏缩无处安放,追逐终老却从不见欲望的边际。这是他们身份的焦虑,也是他们内心的卑微。
自信者自砺,便是源于其能力矗起的鲜明路标。“有自信心的人,可以化渺小为伟大,化平庸为神奇。”萧伯纳阐明了自信者内心的磅礴之势。正是能力灌注了信念,砥砺自我的轰鸣才能震撼四方。相反,能力欠缺者总是无力跳出达克效应的桎梏,在无知的自傲中折返,在自傲的无知中消亡。在此之上,自信者便天然拥有了内心整合的机遇,让每一步坚实的脚印为下一步积蓄动能,铸就了北岛的诗魂、王宁的字韵。黑塞笔下,没有挑战的生活是乏味的,而自信的人往往是反抗这一乏味的第一人。当生活变得游刃有余,自信便也随之扩张,自信的人以其超于常人的步履,更为轻松地触及舒适区的边界。于是,便有了弃笔从戎的班固,弃医从文的冯唐,为世人留下从容转身的定影。
“诸法空相皆自在,拈花一笑任平生。”纵览古今,收放自如是自信者永恒的标签。心怀宏远的自砺,无怨无尤的自足,共同组成了他们身上的独特标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