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着读着,眼眶便泛起了一片朦胧.水滴在眼镜镜片上。很快地,我什么也看不清了
一开始,我还以为这是一篇简单的友情的故事。但看到冬瓜死的时候,我感到死亡的乌云压来,对我露出了一个邪恶的微笑.
冬瓜怎么能死呢?他还憧憬着将来要去留学,他那么喜欢吃巧克力,他为人那么好,那么乐于助人,他和施诗的故事还没有完。他走了,谁吃施诗给的巧克力,给施诗写今天要写的作业呢?施诗也不知道,她的心也彻底伤透了。她多想冬瓜,多想冬瓜的善良和乐于助人啊。
更是这段话,让我没法不感动。
“放学了,等同学们都走光了,施诗才慢慢腾腾地收拾书包,这时,她才想起,糟了,忘了记今天的作业了,这些年有了冬瓜的‘今天要写的作业’,施诗已经没有记作业的习惯了,怎么办呢?同学们都走了,也没有谁可以问,明天又该受罚了。”
我也会有这样寂寞无助的感觉。当自己需要帮助的时候,却没有人站在你身边伸出援手。施诗那一刻的无助,就像一道深深的烙印,刻在我心里。本来,有冬瓜细心的提示,施诗是没有这样的烦恼的。可现在,没有人再这么帮她了。那份爱的关怀,施诗失去了。
本来看到这,我已倍感伤感,因为这使我联想起自己的无助。但是下文,那份不可能的真实让我实实在在的痛哭了一场。
“这样想着,施诗下意识地在抽屉里摸索了一下,不应该有什么的。可是,她却摸到了一张纸,一开始还以为是一张随手扔的草稿纸,但她很快感觉到不是的。她有一种预感,她慢慢把纸条拿出来,是一张从作业本上撕来的纸,对折一下,再折一下——‘今天要写的作业’从来都是这样折的。
施诗浑身一激灵,紧紧地把纸条攥在手里,放在胸前,好像怕有什么人抢去似的。
她看了看四周,没人,校园里静悄悄的,只从什么地方隐约传来风琴声,一道斜阳悄悄地横在讲台边。
施诗定了定神,坐直了,慢慢地展开纸条,一下,再一下——
今天要写的作业
数学:第128页第一题,第二题,第三题;预习下一章
语文:背诵第十六颗,写一篇观察日记。
还有,记得带7块钱,是总复习的资料费。
施诗把纸条看了又看,终于确定,没错,是冬瓜给她的,冬瓜仍在担心他记不住作业而受罚,冬瓜真好!施诗这么想着,不禁笑了起来,可笑着笑着,眼泪又流了出来。”
原来冬瓜从来没有离开过施诗,他一直在默默地帮施诗。在这个弱肉强食的社会里,当一个人到绝境无人仰仗,只能依靠自己活下去的时候。他看起来会无比坚强,因为心里知道“自助者天助之”。但他还是渴望着会有一声问候,一个肩膀去依靠,一些来自他人的关爱。
一缕缕温暖的阳光。
读罢了小说,已不记得当时那一瞬间心里的感受。却是十分温暖又遗憾。冬瓜不能去法国吃他最爱的巧克力了。他就这么离开了这世上许许多多美好的东西,爱着他与他爱的人。可让我感到温暖的是施诗将来一定会去的。当他们的一百年之约到来的时候,在皑皑白云之上,施诗会跟冬瓜讲起那天法国的天气;那些风景;那儿法国买的巧克力;冬瓜不在的初中;大学。施诗或许还会读博士,她将来会不会记得自己记作业呢?结尾又会不会加上两个还有……。
美好的遐思带着我,在思绪的海洋里翻滚,卷起一朵朵浪花,晶莹透亮。虽然在文中我没有找到对施诗外貌的描写,但我的脑海里已然有了一个施诗的轮廓,一个单纯的,有点忘性大的马虎女孩,多么可爱啊。就像我的好友一样熟悉。
同样的,冬瓜也脱离了小说,从文章字里行间抽离出来,真真切切有血有肉地活在了我心中。他该是一个多么值得人爱的男孩子啊!作者那么狠心在故事中杀死了他,他却活在现实中我的脑海里,永久的。他是一个脸圆嘟嘟的,笑起来眼睛弯弯的像一对括号,括号里解释的笑容是快乐,还有点得意,有点憨的男孩子,给施诗带来了无尽的欢乐。
当冷静下来,用理性的眼光去审视这篇小说,你会发现它很不真实。确实,来自天堂的关爱显得那么遥不可及,无法捉摸,却能化作一张张写着作业的纸条,传递到施诗手里。这种事,让人无法相信。可是,我却不由自主地沉溺进这种美好的想象,把自己的整颗心放入这种虚构的现实中融化。施诗和我一样,渴望着关怀,不愿他离去。我们宁愿相信,当你需要一个人的时候,他一定会在你身边。这种爱,是死亡阻隔不了的。
不离不弃的陪伴。这是我读这篇小说内心最深处的感触。一如冬瓜所说那句“你去哪儿,我就去那儿”。
现实中的我常常有很多很多的烦恼,也有很好的朋友说过我处事方式太过“naive”。但很多时候,真想像小孩子一样,可以率性而活,不管他人的眼光为自己而活。就是这样幼稚的我,痴痴地执着一本书,可为书中的喜怒哀乐泪流满面。当面临困难时,想想书中的人物,就好像找到了依靠。施诗与冬瓜,这样有着美好心灵的人,一直在陪伴着我啊!总有人会在你难过时赶来安慰你,不离不弃地陪伴你,只要你像施诗一样,相信有个冬瓜存在,好像现实中的人一样给自己关爱,让孤单离自己远远地。
这样想是不是没那么冷了?
这是施诗与冬瓜教给我的,同时也告诉我,将来要读更多更多的书。当孤单的时候,想起的,是那么多美好的人与事。这就好像冬日里滋滋作响的炉火,驱去寒冷,带来温情。
最后,我想说,施诗,你一定要活出冬瓜的那份精彩。到法国,千万别忘了带上冬瓜的巧克力之梦。
我的视线,停留在那段话上,眼眶朦胧。
“这也是他们最后一次看到彼此。
那一年,他们十一岁,念小学五年级。”
编辑推荐:
更多读后感范文进入读后感大全:/duhougan/
更多读书笔记范文进入读书笔记大全:/dushubij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