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绵绵雨丝便已在乌镇的天空中飘荡,我们来到乌镇,在楼阁桥巷里体会这悠悠晨雨的秀美。见雨感风盈,聆雨思云逸。——题记
走在乌镇之中,撑伞一把,聆雨声,赏雨景,思雨情。
自一踏进这里,触目可及的尽是层层叠叠的楼阁。古朴的木质建筑,在浩浩荡荡的肃重间皆是岁月抹不掉的淡雅。雨丝,绵绵密密,丝丝缕缕,无声无息间悄悄渗透进木材之中,又聚集起来,一群一群地在清一色的石板上嬉戏。藏青色的石板已有些斑驳,凹凸不平的表面上却仍保留着当初的青色。石阶之上,我们走过这里,脚下漾起水花,一波波扩散,又消弭于无形间。
走到廊桥上,倚栏外望,清澈的湖水在雨滴的冲击下荡起一圈圈涟漪,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又似江南钟灵毓秀的女子,一袭白衣于身,更衬得风姿卓约,可称一句清煦温雅,款款温柔。水乡的水,雨露霜雾,溪涧河湖,都是那么温柔,似是面颊上永远都带着那一抹温暖的微笑。我伸出手,雨丝在掌上荡漾,渐渐多了,便从指间溜走了。湿润的气息在空中飘荡,淡淡的麦芽糖的甜味从里弄里传出来,甜丝丝的,直引得人去尝。金黄的,半透明,似是金色的雨滴一般,缠绕在一根细细的竹竿上。
手中已有了一小个,便探舌去尝。依然不变的甜,却似乎更浓郁了些,更纯粹了些。用牙咬一小块,糖丝粘连不断,金灿灿的,那伞外的雨丝也像连成了线,银闪闪的,分外俏丽。用舌尖一点点小心舔食甜入心底的麦芽糖,忽然注意到卖糖的恩爱小夫妻。丈夫还在旁边用大锅做着麦芽糖,妻子正在为来客卷上一根香甜醇厚的麦芽糖,把卷好的麦芽糖递过去后又笑了笑。
她的笑容,映衬着连绵不绝的雨丝,幸福的甜蜜,像麦芽糖一样。她的身上,虽无绫罗绸缎,又无金银首饰,有得只是那朴素的衣衫和甜到心底的笑。在她的背后,水乡的色彩在这里晕染融合,从淡淡的冷冷的水墨,变幻成了色彩斑斓温暖柔和的丹青。雨幕在漫无边际的天空中肆意地飞荡,雨丝依旧如冰,在滴在伞上时,飞来之时,便悄悄地改变了,成为里弄里的背景,染上一丝烟火气,有了人间的温度。一滴又一滴,丝丝入心,缕缕惜心,悄然无声间,融进古镇人们的血脉和心中,让这里,多了人世的温暖,不少天边的淡然。
这里的水,奔腾如滔滔江水,静下来流淌进千家万户,便也是泠泠叮当的小桥下的流水,又汇聚成河,猛浪若奔,或成湖泊,有鱼虾之美,成稻米之乡。无论何形何状,终是那雨水,一丝一丝,一滴一滴,一捧一捧,一次一次,渐渐汇集,成就了这里的人,这里的景,这里的一切。这里的人,言语间绵柔轻缓,吴侬软语淡淡暖意;行走时从容不迫,雨巷里手持丁香一束缓缓前行;诗词里万紫千红,衣带渐宽终不悔的少年仍在,至今思不肯过江东的项羽的侠女不离,叹息多少楼台烟雨中的臣子静立。人,是水滋养的。水,也似人一般,不仅是端庄典雅的淑女,而且是笑靥如花的潇洒少年。晨间雨丝满面,掩书卷,行于古镇中,见微笑人,见潇洒雨,慨叹自然衍生出人,似人,却又无常。雨仍不住,思之,曰:“人何与雨相比?”雨如无根之水,幻化千般风采,在这里与原本古朴的乌镇融合在一起,便是返璞归真的秀美。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晨雨濯乌镇,温雅延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