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生命是一个灿烂的过程,每个人都是世上的一个过客,要做怎样的过客,那是每个人的选择。”
——题记
又是一年春季到,满山花开,映山红。
家乡是个很美的地方,山清水秀。清风微拂,山坡上的红花便摇曳起来,摇出细细层层的浪。
小时候,父亲在边关驻守,不常常回家,他给我留下的印象,其实已经很模糊了。犹记得那天傍晚,他终有了空闲,便搬把小凳坐在小院里,仰望着星空,清新的晚风拂过面颊,慵懒而缱绻,带来一丝睡意。我趴在他的膝头,迷迷糊糊的听着他哼着小调,讲着故事,仿佛从梦里来,听的缥缈却真切。
夜半三更哟,盼天明;寒冬腊月哟,盼春风……悠远的歌声弥散在记忆里,久久不散。
小时候不甚懂得,长大一些后听了各种版本,还是独爱父亲唱的。他的声音没有任何杂质,如空谷之中的足音,用那份纯净、那份波澜不惊,淹没了都市的喧嚣与浮躁,即磁性又略带忧伤,如邻家男孩般安安静静地向你述说着一个老故事,用无可比拟的感染力诠释了一曲永远的《映山红》 !后来才明白,父亲唱时,是把他自己的情感融入到歌曲里面。
父亲有个战友的婆婆每到映山红开的时候,就要到山上去折一大把回来,默默地插在家里的神台上……
他当时很不理解,婆婆为什么要这么做?长大了慢慢听大人们说起,才知道其中的缘由。
原来婆婆的丈夫,在1928年就参加了中共于都临时县委为领导的全县农民暴动,后来又跟随从井冈山来的毛泽东、朱德领导的红军参加历次反围剿战争。婆婆是童养媳,和丈夫生有一女孩。丈夫每次打仗回来,总会采一些映山红给女儿。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1934年10月,红军主力在于都完成了集结并进行兵员、弹药、物资等补充,将退出根据地,夜渡于都河,踏上了万里长征之路。婆婆带着小女儿在河畔送别亲人,丈夫将一把没有叶子的映山红树枝递给女儿,对母女俩说:明年映山红开的时候就会回来!
从此,婆婆母女俩每当映山红开时,就盼望着丈夫父亲回来。盼啊,等啊……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婆婆没有把丈夫盼回来,却盼来了新中国成立后,民政部门送来的军烈属证书和牌匾——丈夫牺牲在了长征路上。这时他们的女儿也已经远嫁在二十多里外的仙下乡那边了。
舍弃小我,选择大我;舍生取义,选择崇高;舍弃为己,选择利人利国利世界,这才是从心灵、从灵魂的大无畏的选择,做一个有灵魂的过客,让生命灿烂,日月齐光。
心灵是一个人的根,人们的观念在心灵深处徘徊而升华;心灵是一个人的灵魂,人们的举动因为心灵这个灵魂辗转而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