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代表衡中学子参加南京大学110周年校庆“诺贝尔奖之约”活动,我感到十分荣幸。非常感谢学校、老师和家长对我的支持和鼓励,感谢所有帮助过我的朋友们。在这里,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参加这次活动的一点体会。
整个活动,内容丰富且充实。我发现,南京大学是一所集历史人文与现代科技于一身的名校。在鼓楼校区,我们参观了南京大学校史博物馆,感受到了她深厚的历史底蕴。在国家重点实验室,南大学生为我们进行了热情的讲解和介绍。就是在这里,他们取得了一项又一项科技成就。虽然实验过程很辛苦,但看得出来,因为热爱,他们非常快乐。回到仙林校区,我们去了杜厦图书馆,那里有近百万册的藏书,图书藏量之丰富,让我震撼。安静的图书馆里,南大学子都沉浸在自己的学习天地里,丝毫没有被我们的到来所打扰。对于这种读书氛围,我十分向往。我们还有幸听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的陈道蓄教授的讲座——软件工程中的软实力。考虑到我们中学生的接受能力,陈教授以欧洲绘画作品为我们讲解,让我感到耳目一新,十分钦佩。
最后是这次南大之旅的核心——“诺贝尔奖之约”活动。南大请到了诺贝尔化学奖得主RobertHuber,AeronCiechanover,DanShechtman。和诺贝尔文学奖得主JeanMarie和我们零距离地交流。现场气氛一直都很热烈,诺贝尔奖得主风趣和蔼,六十名中学生激动并且积极。交流中,我发现大师们都十分平易近人,耐心地回答我们的问题。阿龙告诉我们,研究需要的是“Halfmind,halfheart”。不只是要有足够的学问,更要用心去感受,要真正热爱你的事业。当我们问到如何找到自己的兴趣时,他说,你们还很年轻,有很多机会去尝试不同的东西,不要停止探索,勇敢去寻找,一定可以找到。他又结合自身经历给我们讲了许多成功经验。其实,他们的诺贝尔奖之路也并不好走。以色列化学家丹,当初他发表关于准晶体的论文时,几乎没有人同意他的观点,但他始终坚信自己“建立在大量并且准确的亲手实验的基础之上”得到的答案一定不会错。而今,事实也证明的确如此。从这三位化学奖得主身上,我感触最深的是他们的自信和敢于质疑。他们不盲从他人观点,相信自己,凭借对科学探究的极大热情和十足的好奇心,不断推理实验,才取得如此成就。
从文学家勒•克莱齐奥身上,我的到了宝贵的读书经验。他说对于文学作品,最重要的是快乐的读书,读书缺少了快乐,就没有意义了。文学是生活中的一种陪伴,要爱它才能更好地接受它。
整个交流过程,兴趣与好奇是被提及最多的词语。而对于为何中国人迟迟得不到诺贝尔奖,我想,或许我们不应该过多抱怨环境的影响,毕竟最终还是要靠自己。
世界需要未来的希望,而我们,就要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去创造未来。同时,我也清楚,踏实走好每一步与丰富的想象同样重要。未来的路还很长,为了理想,我会努力勇敢地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