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计》读后感 300字

时间:2023-05-29 12:49:06 作者:会员上传

《三十六计》读后感

读了《三十六计》这本书,我知道了这本书的作者是张新国。

《三十六计》是中国古代的兵家宝藏,集中国兵法中韬略计谋之大成,它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它是无所不在的智慧。本书主要讲述了薛仁贵用“满天过海”之计,让唐太宗顺利渡船,民族英雄郑成功用“声东击西”的计策赶跑荷兰的殖民者,使台湾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借惊雷遮掩自己的才能和抱负,从而摆脱牢笼,成就一番事业;诸葛亮高坐城头,鹤农纶巾,焚香抚琴,演绎出了让世人叫绝的“空城计”……一个个的故事都孕育着无穷的智慧,释放出夺目的光芒。

就像“瞒天过海”的意思,公元589年隋炀帝要攻打长江南岸的陈朝,陈朝以长江做屏障,顽强的抵抗,隋炀帝派大将军贺若弼驻守江防,攻打陈朝……有很多很多的意思,而且每一个都有每一个的意思。

《三十六计》——真的是一本让人受益匪浅的书。

《三十六计》读后感

我在暑假期间,读《三十六计》。这本书记载了我们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积累的丰富的政治、军事斗争经验。我从中感到我们中华民族在历史上很有计谋。

这本书讲到的很多计谋,是根据古代一个叫孙武的人写的《孙子兵法》改编的。我看了之后,觉得其中有些计谋特别有意思。例如调虎离山计,声东击西计,围魏救赵,以逸待劳等计谋。其中调虎离山计中的“虎”指敌人,“山”指有利的形势和条件。军事上指的是调动敌人,使敌人处于被动局面,出现漏洞,己方再乘虚而入,取得胜利。文章为了让我们小朋友看得懂,说了这个计谋的意思之后,又讲了一个战国时代赵国和秦国打仗的故事。当时,秦国的大将是白起,赵国的大将是廉颇。打仗的地点在长平。廉颇打仗很厉害,但秦国派人宣传说秦军不怕廉颇而怕赵括。赵王信以为真,换掉廉颇。赵括只会纸上谈兵,赵王中了秦国的调虎离山计。后来秦国又用了两次调虎离山计,使得赵国在这场长平之战中终于彻底失败。

我从《三十六计》中,还懂得了“瞒天过海”就是要把秘密的计谋隐在公开的行动中,以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围魏救赵”意思是避实就虚,使敌人受到牵制,从而用最少的代价取得最大的成功。“打草惊蛇”比喻在不明敌人真相的情况下,通过试探性的行动,引诱敌人暴露出真相。“顺手牵羊”是趁敌人出现差错时,乘虚而入,抓住一切有利的时机来扩大战果得计策。

爸爸说:这本书上讲到的很多经验,都被外国的很多大老板用于公司管理上。据说现在美国、日本都有很多人学习它。我听了真为我们中华民族骄傲,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我一定要认真阅读,并能运用,将来做一个有计谋的人。

《三十六计》读后感

这个暑假,我读了一本非常有趣的书-—《三十六计》。书上的兵法和故事真让我大开眼界呀!书中蕴含了中国古代无数的优秀兵法,如第一计“瞒天过海”,让唐太宗顺利的渡过了渤海;而诸葛亮大开城门,在城墙上谈笑风生,智退司马懿强兵,谱写了让人拍案叫绝的“空城计”……

其中,我觉得最绝的就是第十六计“欲擒故纵”了,诸葛亮为了平定南中,收复蜀地,采取了马谡的“攻心计”。当时有个少数民族首领叫做孟获,他非常骁勇善战。为了抓住孟获,诸葛亮下令只需活捉他。在第一次活捉孟获时,诸葛亮与孟获约定,如果能七次抓住孟获,他就投降。于是诸葛亮信守承诺,七擒七纵。孟获深受感动,降服与蜀国。后回南中时,游说南中的各少数民族,让他们重新归顺蜀汉政权。诸葛亮的睿智和人格魅力让我深深的为之折服。

我还对第二计“围魏救赵”很感兴趣。魏国攻打赵国,赵国无力抵抗,只好向齐国求救。齐军师孙膑建议齐将田忌围住魏都。田忌欣然答应。魏将庞涓见都城被围,无心破赵,立刻回头支援魏都。在魏军撤回的路上,孙膑诱惑庞涓带百余轻骑进入马陵道,在一棵大树上刻下“庞涓死于此树之下”八个大字。黄昏时分,庞涓率百余轻骑来到了马陵道。见树上有字,便叫部下拿来火把。当他看清八个字时,面如土灰,立刻带兵撤出马陵。可为时已晚,埋伏在马陵旁的万余名优秀弓弩手万箭齐发,刹那间小分队几乎全部倒下,庞涓也中了箭,无奈之下,只好拔剑自刎。魏军一看统帅自尽,军心大乱,后被孙膑击溃。孙膑真是个军事奇才!我对他佩服的五体投地!

三十六计中的兵法看似与生活无关,可在这里,可以得到无限的启迪。还可以深深的沉浸在史海里……

相关推荐

    《三十六计》读后感300字作文

    《三十六计》是古人劳动与智慧的结晶,我们都应该看看这本书,并从中悟出道理,为祖国未来的发展献上自己的贡献。下面是范文大全的小编为你们整理的文章,希望你们能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