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上小学起,语文课本里面就有鲁迅的文章,总觉得晦涩难懂,跟古文一般,现如今看来却是五体投地的,嬉笑怒骂皆文章。我们都学过中国的近代史,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我们国家就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状态,再到后来外敌入侵、军阀混战,整个国家、民族陷入水深火热中,大多数国民对此也麻木不仁。早年鲁迅是到日本学医的,希望当一名医生拯救中国人民的身体,后来,他认为中国人更需要拯救的是灵魂,于是弃医从文,写出了一篇篇匕首式的文章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鲁迅用他的文章拯救了国人的心灵,拯救整个民族的灵魂,让九州大地上空阴霾中透过阳光,让东亚睡狮开始逐渐觉醒,让炎黄子孙有了站起来昂首阔步的冲动。
可以说,鲁迅是一个带有民族魂的坚强斗士,一生都在战斗,简单,深邃,平凡,伟大。最后引用一个网友自拟的对联评价鲁迅先生:治病寻根慷与慨,流芳千古惊与醒!
《山河岁月·先生鲁迅》观后感-观后感500字孺子牛精神在任何社会环境下都值得赞扬与歌颂,它代表的是一种无私奉献,勇于担当的精神。就像毛泽东主席所说,这两句诗应该成为我们每个人的座右铭。也许会有人质疑,商品经济时代,具有这种品行的人少之又少,大行其道的多是利己主义者。但当面对2020新冠疫情来临时,那些不顾个人安危、敢于向前的白衣战士,让我们看到中国人在大灾大难面前向来不缺乏凝聚力和向心力,只不过当生活归于一帆平静之时,人们没有机会表现果敢且充满斗志的精神,在大是大非面前,涌现更多的是有担当、有责任、并富有正义感的无名之士。中华美德不但没有流失,而是在一代又一代中相传。
怀揣赤子心,甘为孺子牛,从党的七大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写入党章,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人民为中心深入人心,为民服务孺子牛的精神历久弥新。
只有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才能汇聚起风雨无阻向前进的信心与决心,勇敢跨越前路万重山。
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才会有正确的发展观、现代化观。
只有不断增强为民服务的针对性,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才能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漫漫岁月之河山情-抒情作文900字大江浩荡东去,每一朵浪花都是人生长河的点点滴滴;山峦高耸肩入云,每一块岩石都有人生千姿百态的印记。
古人说:知者乐水,仁者乐山。江河的惊涛骇浪,青山的嶙峋陡峭,又往往与历史的动荡,人生的风云变化联系在一起。
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许浑感叹英雄与凡人消失殆尽,只有青山依旧在大地绵延。赤壁,将历史定格在孙刘联军,火烧曹船之时,引得无数后人缅怀。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游览黄州赤壁时挥笔写下《念奴娇赤壁怀古》。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可想象陡峭的石壁直入云天,如雷声的波涛拍击江岸,浪花卷起千堆雪般壮阔。在字词乱穿惊拍卷中,犹能感受三军作战的情形,词人勾画出战时之乱,战士之猛,战况之急,战地之险。苏轼赞扬周瑜羽扇纶巾,谈笑间叹息,强虏灰飞烟灭,因而感叹自已生命短促,年华虚度,叹息早生华发只能对酒祭月。
无论诗人是在青山的永恒中发现人生的短暂而因之恐惧,还是为之超脱,他们的身心都渴望归依青山。终南山便是隐士的好去处,现今,这里隐居着5000多位修行人,这里四季分明,气候干燥,在唐代诗人孟郊笔下,终南山是什么样子呢?
孟郊在《游终南山》中写道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终南山充塞于天地之间,太阳和月亮都从石头上升起落下,可见山之无垠;接下来,高风夜留景,山谷昼未明,更是运用对比,将终南山晦瞑变化之势表现得淋漓尽致,可见山之奇特;光看还不够,得听,长风驱松柏,声拂万壑清松涛涌动在山万壑之间,清脆入耳。感受到如此美景,孟郊感叹即此悔读书,朝朝近浮名以此表达了他对终南山的赞美和归隐清居的向往。
时代的洪流在奔涌向前,如果赤壁代表着抚今追昔,终南山代表避世隐退,那么在一代领袖毛泽东的笔下,河山又有怎样的情怀?
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写道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州头1925年,毛泽东重回湖南橘子州时,写下这首豪迈乐欢的词。此寒秋非彼寒秋,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枫树似火,染红了山和森林,给人呼之欲出的感受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寒秋之际,词人感受到的不是悲凉,而是一派生机勃勃。湘江两岸的秋给予词人万物欣欣向荣的感受,传达给我们的是一种乐观,昂扬向上的豪情。
漫漫岁月,河山依旧在。河山见证了历代王朝的兴衰,见证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发展历程。它代表中华民族的源源不息,它象征着华夏儿女坚定不移,无畏艰难,奋勇前进的精神品质。古人通过诗词表达对大好河山的赞美和热爱,也让我们多多吟诵古诗词,走进诗词的世界,领略河山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