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

时间:2023-05-23 04:24:56 作者:会员上传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收获不少吧,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1

  苏霍姆林斯基在他的建议中不止一次地论述过“手”对于一个人思维的促进关系,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朱育文)。在第28条建议中,苏霍姆林斯基即给我们指出:儿童的智慧是在手指尖上的。在第40条“动手和智慧”中,苏霍姆林斯基进一步阐述了他关于劳动促进智育的观点。

  在这一条建议里,他又一次提出了要让孩子多从事一些动手的劳动,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当然,他在这里的动手可不是一般的、随便的劳动,就像体力劳动不能代替体育锻炼一样,那些不需要任何技巧与动脑的动手劳动,对思维的促进是没有什么帮助的“他们的双手只不过是一种发出体力劳动能量的器官,而远非一种创造的工具” 针对许多老师(包括家长)总担心孩子从事劳动而耽误了宝贵学习时间的情况,他说:双手无所事事,像不假思索地随便找点体力负担给学生让他有事可干一样,这两种做法对于少年的智力发展是同样有害的。他说,在人的大脑里,有一些特殊的、最积极的、最富创造性的区域,依靠把抽象思维跟双手的精细的、灵巧的动作结合起来,就能激发这些区域积极活跃起来。如果没有这种结合,那么大离的这些区域就处理沉睡状态。在间年和少年时期,如果没有把这些区域的活力激发起来,那么它们就永远不会觉醒了。为此,他主张从一年级开始,就要求学生的双手能做出准确的、有成效的动作。手能教给思维以精确性、工整性和明确性。通过孩子们动手,使他们了解了各种事物之间的关系,锻炼了他们的思维,发展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推测能力。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2

  我阅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苏霍姆林斯基是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是一位具有三十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我认为他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一书与其它教育类的书有着很大的不同,书中有很多实例,并不是枯燥的纯理论,通俗易懂,他的每一句话是那么实在又那么在理,列举的每个事例是那么熟悉,有些就好像是小时候的自己经历过或者看到过, 他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态度不得不让人钦佩。读完《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让我这还未初出茅庐的师范生提前了解中小学生成长、学习中的问题,让我对于今后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信心倍增。

  书中每一条谈一个问题,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教育名著。尽管苏霍姆林斯基已逝去近四十年了,但其中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对于当今的我们仍有着非常大的指导意义和启示。下面我就其中印象深刻的几点建议谈谈自己的体会。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第七十五条中写到:“请你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你面对的是儿童的极易受到伤害的、极其脆弱的心灵,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的接触。”这要求作为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相信每一个学生,要让学生体验到尊严感,用心灵去塑造心灵,这就需要教师对孩子付出爱。

  爱,是通向学生心灵的路径,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著名教育家裴斯泰洛奇就提出爱的教育的思想,曾在书上看到过这样一句话 “教师不能没有爱,犹如池塘不能没有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可见对于教师来说,第一要素就是爱,教师仅有渊博的知识、精湛的教学技能还不够,还得有慈善的爱心,能爱、会爱,借助爱的力量往往会事半功倍,心灵的塑造借助爱的感染会水到渠成。“爱”是教师和学生之间无形的情感纽带,没有爱就没有心灵相通,没有情感融洽。学生再不成熟、不懂事,都有着自己的感情与尊严,有着独特的思维和心灵,他们不是我们施恩或者显示个人魅力的对象,更不是被动等待我们去塑造的苍白魂灵,教师应该多一份关爱,多洒一份阳光。

  书中有这样一句话,给我留下深刻印象:“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这就集中体现了苏霍姆林斯基赏识教育的思想,他认为教师的赏识是实现成功教育的核心所在。

  作为一名教师尤其要刷新自己的赏识思想,懂得适时地赞许每一个学生,关注每一个个体,摒弃冷眼和偏见,用真情去浇灌,用亲情去呵护。在浇灌、培育与呵护中观察、发现并准确把握每个孩子的闪光点,使他们的闪光点得以升华。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让每个孩子都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体验,教师的一句话赞扬常常能使学生信心倍增,让他们有种成就感。而成功能让孩子建立自信,能让孩子有主动参与一切活动的愿望。教师的赏识让学生体验了成功的快乐,有了学习的兴趣,同时它在师生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信任度,师生之间,彼此信任,有好感,那么他们之间的交流沟通就会显得更加自然,教师的教学更有效果,学生的学习更有激情。

  作为教师当然要具备良好的教育素养,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的教育素养首先是指对自己所教的学科要有深刻的知识。这就要求教师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当作饥饿者的食物。教师是授教者,同时更是一名学习者,要有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坐下来,深入地思考。苏霍姆林斯基还告诫我们:没有个人的思考,没有对自己的劳动的寻根究底的研究精神,那么任何提高教学法的工作都是不可思议的。这就要求教师应该带着问题去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认识到自己教育教学活动的不足,懂得反思,通过反思,自觉地探索教育教学过程,在学中教,在教中学,从而实现教师自我提高。

  书中有很多实例让我受益匪浅,印象深刻,其中有一个故事,让我记忆犹新:一位有三十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来听课的人很多,他们本来都打算在课堂教学进行中间写点记录,以便像往常一样听完课后提些意见的,可是他们听的入了迷,竟连记录都忘记了。他们坐在那里,屏息静气地听,完全被这位历史老师的课吸引住了,就跟自己也变成学生一样。课后有听课的老师请教他:“您花了多少时间来背这节课?”他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十五分钟。”

  初看到这句话,我十分诧异,觉得他有点夸大,因为作为一名大三的学生,已经在微格教室试讲过多次了,准备的时间,可能是几天,几个星期,但肯定不需要所谓的一辈子的时间。后来细想,如果匆匆忙忙,课堂完全按照预设的过程有条不紊地进行,那么就忽视了课堂是一个生成的过程。而这个故事让我完全了解到,教师应该时时刻刻懂得反思,教育技巧是从每次教学实践中获得的,教师应该不断改善自己的教学技能和教学思路,不断完善每一节课的教学。这不就是需要教师用终生时间去备好每节课吗?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蕴涵着很深的教育理论,我只是粗糙地读了一遍,我想它很值得我们在去细细品味。作为一名即将真正走上讲台成为人民教师的大三学生,我们还有很多的不足,但我相信只要我们不断地学习来充实自己,努力提高自己,那么一定会迈着扎实、坚定的步伐走进教师的礼堂。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3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对于我们教师来说,要学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唯一的办法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这是苏霍姆林斯基给我的一条最好建议。但是,同时我也要做到一点:"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不应该找出各种理由为自己不读书辩解。

  要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还要懂得赏识教育的重要性。在《给教师的100条建议》一书中,赏识教育是其精华,贯穿全书始终。如何让学生在学习时象追逐蝴蝶那样快乐呢?这本书告诉我:要学会赏识自己的学生。充分肯定学生,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树立学生的信心,促进学生进取。我们要时时刻刻让学生体味到学习的乐趣。

  我也尝试着用赏识的眼光来看待我的学生,不用分数的高低来作为衡量一个学生的唯一的标准。我试着从课堂的点滴中来发现学生点滴的进步,并为他的进步欣喜。当然,我会将我的欣喜化为语言、化为动作来让他知道,使他明白:"别人能行,我也能行。"我试着让我的学生始终能看到自己的进步,"不要有任何一天使学生花费了力气而看不到成果"。我要时时刻刻让学生眼中所谓的"差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并让快乐延续着。

  不过,我们在赏识教育过程中不应该忽视孩子的缺点和退步,该指出的问题应当及时指出,该批评的问题应当及时批评,该制止的问题应当及时制止,这是不能含糊的。否则,会导致孩子在自我意识的建立过程中产生偏差;稍遇不顺就可能一蹶不振;同时,也会导致他们过于自私、骄横,在集体中很难与别人相处,进而产生一系列问题。这就违背了我们"赏识教育"的初衷啦!

  苏霍姆林斯基的这本《给教师的100条建议》真是一本好书,越读越使人景仰敬重,越读越觉得韵味无穷。它是我的慈祥师长,不断地给我以指引。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4

  在每天的教学工作中,你有没有这种体会:"没有时间"。每天的时间被必须做的备课、上课、批改作业、教育学生等工作占据着,没有一丝空闲。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的第二小节中讲到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文中也提到了这一令人苦恼的问题,但看完之后使我深受启发。书中告诉我教师的时间从阅读中来。“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就像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们大河一般。” 要给孩子们一碗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阅读则是给教师提供“水”的重要途径。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优秀的教师的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于他们持之以恒的读书,不断的补充他们的知识的大海,如果一个教师在他刚参加教育工作的头几年里所具备的知识,与他要教给儿童的最低限度知识的比例为10:1,那么到他有15年至20年教龄的时候,这个比例就变成为20:1,30:1,50:1。这一切都归功于读书。

  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持之以恒的读书会让你的备课变得轻松,在课堂上不再是照本宣科,你的课堂将变得充满了吸引力,孩子们的注意力都在你的课堂上,自然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也将被调动起来,课后辅导的时间就减少。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5

  今天,我拿着枕边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这本书翻看着。突然,我对“合作是竞争的归宿”中的“第12条:在过去的一年中,团队成员在工作中有机会学习和成长”引起了我的无限思绪。回想在本校工作以来的三年里,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我发现自己好象已经不止一年没有参与理论学习了。对一些先进的、优秀的教育理念知识体系,我完全不懂。很多观念都还停留在原有的理论知识水平线上,这让我感到莫名的恐慌。因此,我认为在加强专业技能学习的同时也应该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虽然理论是比较枯燥乏味的教条,可我不能因为这个原因就放弃,只有学习专家们的教育理论知识体系,正确理解教育理论知识,懂得如何借鉴和运用,才能提高我在实际工作中的经验总结。尤其能帮助我把工作的点滴积累起来,归纳成为精炼简洁的理论知识体系。理论有深有浅,而作为在一线工作不久的我,应该从最浅显的做起,结合自己的实际实践,不断努力提炼自己,才能在以后的工作中赢得孩子们的喜欢和家长们的信任。

  为什么这样认为呢?

  一、来自自身的感受

  记得每次写案例时,我在叙述事件的过程都轻而易举的一气呵成,不含糊,同时脑子里也依稀的觉得这件事情隐含着很多的教育意义,很值得挖掘。可真正在分析、讲解案例所对别人的教育和启示时,我都觉得内容、条理不清不楚,阐述混乱,主次不分。这种种困惑都让我深深感受到学习理论知识的重要性,尤其是不应间断,而应长期坚持不懈地学习。像现今科学技术非速地发展,数字化、信息化的普及,让我不得不为自身知识水平、能力的提高而担忧。

  二、来自家长的感受

  每当家长向我虚心请教时,我都深有感触。

  在和每位家长交流孩子的情况时,我感觉到有很多家长都会带着问题来交流,他们谦虚地向我问道:“郑老师,我呀,现在是拿孩子越来越没办法了,哎,真不知道该怎么办?脾气也犟的很,我真想他天天上幼儿园呀。”是的,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经常被一大家人宠着、溺着、骄着、贯着,什么事都依着他,由着他的性子来,孩子能不倔强吗?其实,“不应骄贯孩子”这个道理家长也明白。可现在因都是独生子女家庭,没有养育孩子的经验。因此,在事情发生是,由于经验的不足,一时间没有想到有利于孩子良好习惯养成的办法,反正为了“息事宁人”,只有满足孩子的愿望。当然,同样的事情会再上演,每次家长一而再,再而三的满足孩子的要求,孩子能不变的倔强吗?所以,为了孩子们明天美好的未来,家长要学习,做为老师的我,更应该学习?因为,老师不仅有责任和义务教育好孩子,也有义务帮助和引导家长如何教育、养育孩子!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6

  一个人最大的幸福是热爱自己的工作。因为人的一辈子大部分时间都得工作,如果不热爱自己的`工作,只是当成谋生的手段,就很难享受工作中的快乐。作为一名教师,如何做到热爱自己的工作,从事业中追求幸福感?这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直到读了郑杰校长的《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才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不妨一读此书,这是一本无害的书。”郑杰在《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中第一句话,就从一种别样的角度吸引着我。教师首先是一个完整的人,他们应该有自己的精神空间,他们也要享受生活……这样的观点就把教师从“圣人”的位置上拉了下来。要做一个成功的教师,必须首先学会做一个成功的普通人。

  郑杰校长一百条建议的四个部分正能给我们这样的启示。

  一、教师应设法让知识本身吸引学生

  教育不是让学生将书本上枯燥无味的知识、概念简单的复制到学生的大脑中。教师应设法让知识本身吸引学生,这应该成为每一个教师努力的方向。在进行每一节的教学活动前,教师应该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做到既能够深入浅出地讲解难懂的知识,又能够让学生体会其中的乐趣,进而激发学生自己去寻求知识,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明白知识的意义、学习的乐趣,让学生真正爱上我们所教的学科。

  二、作一名理性的教育者

  教师要有理性,必须把学生当“人”看待,这是我们的工作与其他工作最大的区别。教师要有理性,必须“从四十五分钟里榨出油来”,提高教学效率,那是在为学生节约生命……教师应该是理性的,理性的教师才是优秀的教师,他才有可能把自己的事业做好。

  三、继续学习,多带点东西进课堂

  教师需要不断学习的理由很多,教师要继续学习,不但是为了使自己的个人素养进一步发展,更是为了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我们常说:要给学生一滴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就我们从事的教育事业而言,从为了学生发展的角度我认为继续学习可以达到: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做到与时俱进;学会新的教育教学手段并应用到教学中去。

  只有教师自身教育素养的提升,有了一定的知识积淀,在课堂上的教学才不会照本宣科、索然无味。对于知识的理解和驾驭,才能游刃有余、融会贯通。所有这些皆来源于教师平日里的学习与反思,只有这样,才能闪耀出魅人的光彩来。

  四、学会赞扬

  正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优生”有缺点,“差生”也有闪光点,在教师心目中每个孩子都应有天才的一面。当你以欣赏的态度去看一件事,你便会看到许多优点,反之,你只会看到无数的缺点。

  优秀学生是相似的,“差生”却各有各的“差法”。那些好学生,你不必对他们进行严加管教,他们也总是乖乖地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而当你面对那一个个千差万别、生龙活虎的学困生时,一旦出了点问题,我们总是习惯性地先对他们进行批评、写检查、罚扫地……然后再对其讲道理,进行所谓的教育指导。其实一味的处罚和说理未必能触及后进生的心灵,久而久之,学生习惯了类似的说服教育,也就不能起到我们预想的效果了。

  作者告诉我们每一位老师:“那些特别的孩子正是通过犯各种各样的错误来学习正确的;我们永远都不要绝望,是因为只要我们充满期待,他们或许很有希望。”“照亮学校的将永远不是升学率或者其他名和利的东西,而是圣洁瑰丽的师道精神,是一种对孩子的不染一丝尘埃的博大的爱,和对每个孩子作为无辜生命的深深的悲悯。怀着爱与悲悯,我们不放弃,绝不放弃。让我们专著的神情告诉所有人,我们没有放弃。”

  作为教师,我们的责任不仅仅是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同时还要教育学生成人、成才。教育的实践告诉我们,后进生的心灵创伤只能用心灵的温暖来医治,精神的污染只能用精神的甘露来洗涤。把那些我们已经用了好多年的训词换成赞美和幽默吧,把那些尘封在角落里的各种各样的表情丰富在脸上,多给后进生一点关爱,他们就会感到教师真正地关心他,爱护他,就会接受教师的教诲和劝告,产生追求进步的动机和行动。那么教育的效果也就会如我们所希望的那样: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学习不再仅是学生的专利,教育也不再仅是教师的特权。作为教师,必须把教育看作是贯穿与人的整个一生与人的发展各个阶段的持续不断的过程。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学习新的理念,充实自己的头脑,使自己的思想不断地更新,与时代同步。所以作为教师,最重要的是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创新,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有了理念的更新,才能创造新的教育方法,适应时代的要求。

  《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这本书像一面镜子,真诚的表述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忠诚与执着。值得我们细细地去品味,领悟它的精髓所在,指导我们的教育教学。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7

  进入教师行业8年。说来惭愧,早就知道有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的这本书,但从未想过去认真拜读,恰逢有这个读书活动的时机,我才能真正有幸拜读这本名著。

  教师是真正的“灵魂工程师”这句话真可以概括这本书。其中的“酸甜苦辣”,想必也只有真正把教育当作事业的人才能真正体会吧!书中很多的事例和体会,想必作为教师的的我们或多或少都有这些体会,读了这本书更是令我们倍感亲切和深受启发!

  虽然作为体育教师的我们也许不能完全体会到其中的奥义,但很多知识是相通的,加以应用加以改变,相信我们的教育生涯也能够在这一生中留下浓重的一笔。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具备诸多的素质和条件。这些条件如下。

  首先,必须要有一颗热爱学生的心。

  育人之道,爱心为先。爱是什么?爱是包容!我们面对的几十个长相不同,性格不同,家庭不同的孩子,这些孩子有成绩好的学生,有成绩不好的学生;有运动好的学生,有运动不好的学生;有懂事乖巧的学生,也有调皮捣蛋的学生,他们也许这一刻让你开怀大笑,下一刻就使你怒发冲冠,但他们都是孩子,有些事情只是他们的天性使然。老师,请把美好的笑容带给孩子,把对人与对世界的良好期盼带到孩子的前面,像孩子一样瞪着好奇的眼睛观察他们理解他们。走进他们的心灵世界,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

  其次,平等地对待每个孩子,尊重人格,严慈相济。

  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人,都是具有独特个性的人。不要期待每个孩子成为你眼中的乖孩子,也许他们的闪光点只是你还没用发现。真正的教育应该是保持尊重和赏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体验人生的价值,并提升这种价值。让孩子感受到你是一颗大树,把绿荫播撒在每个人的心中。当然,对孩子也不能放任自由,宽严有度才是爱。

  第三,丰富的学识、幽默的态度和强健的体魄。

  让学生感受到你强大,丰富的学识是必要的条件,人都是有趋向性的,也是有好奇心的,现代的学生不会仅仅满足有限的知识。态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有了兴趣,态度自然而然地就会朝着一个好方向发展。体育老师在严格的同时,不能没有幽默的态度。强健的体魄,是作为一名体育教师的基础,是教学技能得以展示的根本。如果教师能做到精通专业,又通晓八方,让对付学生自然也是信手拈来。

  读书,是人类精神的粮食,教师更要把读书当成生活的一部分,时时勤读之,方能在教育上收到更大的启发!感谢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8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推荐》第75条教师要爱护儿童对你的信任中提到教师要有学习的愿望,要有对知识的渴求和明白智力活动的奥秘的志向,只有这些小路攀登,才能使你到达教育技巧的顶峰即师生之间心灵交往的和谐的境界。我想告诉你,年轻的朋友一个简单而又极其复杂的教育秘诀。

  这个秘诀就是只有教师关心学生的人的尊严感,才能使学生透过学习而受到教育,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质来说,就在于让儿童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我是一位勤奋的脑力劳动者,是祖国的好公民,是父母的好儿女,是一个有着高尚的志趣、激情和不断取得进步的完美的人。我认为这个秘诀十分重要。我们完全应当建立师生之间的情感桥梁。那种只要带领孩子去玩,和孩子们一齐分享快乐就行了的观点,显然是错误的。要建立与孩子间的真正友谊,是要用我们的力量,我们的思考,我们的智慧,我们的信心和我们的情操去鼓励孩子的行为和情感。为了建立师生之间的伟大的友谊,教师务必付出巨大的精神财富。

  要想建立起师生间友谊的桥梁,我们的教师务必付出真诚的、真心的爱。世界上有着各种各样的爱,而教师对学生的爱则更加高尚。这种爱集中地反映了社会进步的要求,蕴含着更加广泛的社会好处,这种爱,是教师与学生心灵之间的一条通道,是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有了它,教师才能赢得学生的爱,赢得学生的依靠,使学生乐于理解教诲,收到其最佳的教育效果。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9

  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有这样一句话:“复习是学习之母,可是,善良的母亲常常变成凶狠的后娘”。此语不仅生动有趣,而且“一语道破天机”:当学生被迫在一天或几天之内做完曾经在几个星期和几个月里所做的事情,大量的事实和结论一下子压到学生肩上,在他的头脑里把一切都搅合在一起了,正常的脑力劳动无法进行,学生的力量被使用得过了头。也就是说,复习是很重要,但要讲究方法,不能硬灌给学生所有学过的知识,在他还没来得及咀嚼就咽下去时,只能引起消化不良,甚至产生疾病。

  复习是学习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也是应考之前的一个必经阶段。良好的复习可以弥补学生以往的学习漏洞,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苏霍姆林斯基说:“人文学科的复习具有另一种性质”、“要复习分量很大的教材,就必须站得远一点来看它,以便使主要的东西看得更清楚,而次要的东西则不那么显眼,如果学生在复习的时候,把所有的东西从头至尾的反复地读,那就不仅会出现负担过重现象,而且更重要的是材料的中心思想会被学生忽略过去,从而消弱了它们的教育作用”。这无疑是告诉我们:文科复习的方法很特殊,内容既多又杂,那我们就该有主次之分,把重要的东西摆在学生的面前,不能本末倒置。相反,如果在复习时,让学生大量的去记、去背、去写,点滴不漏地让学生全部掌握,会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厌烦心理,从而失去了学习的乐趣,学习对他们来说就是一种煎熬,他们会觉得又累又烦,不要说弥补漏洞了,就连巩固基础都很难。这时的复习就演变成了一种形式,失去了它原本的意义。

  那么到底应该怎样才能达到复习的目的呢?除了上述所说的要分清主次之外,他还告诉我们要讲究一定的方法,从他的建议中我有了以下启示:

  一、在复习时要有一定的次序。所谓的次序是指按课时或单元进行复习。不能杂乱无章,使学生摸不着头脑;不能“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如果学生被动地复习,是否有成效就可想而知了。

  二、在复习时应分类型进行。把学生学过的知识分为几个类型,不同类型的内容可以用不同的时间段进行复习。让学生自己做到心中有数:什么知识掌握的好,什么知识掌握的不好,应如何去加强,这样做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在复习时要因人而宜。对于成绩优秀的学生我们完全可以按照计划进行复习,因为他们的接受能力比较强、基础牢靠,理解能力和“消化”能力自然就略胜一筹;但对于成绩差的学生,他们各方面的能力就要逊色一点,这时就需要我们有耐心地、循序渐进地、由浅入深地进行复习,决不能要求他们“一口吃成个大胖子”,由此才不至于学生对学习产生畏惧心理。

  四、在复习时要讲求效果。我们每复习一段时间之后,就要对学生进行检测,看看他们复习的质量如何,针对情况及时进行“查漏补缺”,督促和帮助学生搞好学期复习。

  “复习”这个词是我们经常提到的字眼,但是我却从来没有认真计划过复习,只是跟着自己的感觉走。苏霍姆林斯基让我看到了自己的固步自封,现在我真正领悟到:在复习时,如果方法得当,那么达到我们所说的教育目的就会有许多捷径的。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10

  读完《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段话是:教师走进课堂不仅带着"智力"、"体力"去,还得带着"心"去,尽力忘"我",忘了我的身份,忘了我的年龄。

  读了这些,我恍然大悟,我才意识到我们平时上课也正是缺少这些呀,新课程给师生双方提出了新的挑战,一方面,它要求孩子要改变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记忆、模仿的过程变为主动探究,自主发现,合作交流的过程;另一方面,要求教师的教学方式也发生变化,教师不再告诉,不再包办代替,教师成为孩子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

  作者认为幸福分三层,第一层楼是物质"生活保障",第二层是"艺术生活",而第三层则是"独立思想"。而这三层分别代表三种教师类型,第一类将教师工作仅仅当作应付的工作,不得已混口饭吃,这类教师不大可能有很大长进,他们平时表现出来的就是有钱的多干点,不给钱的少干些,甚至不干;上班最好晚点来,下班最好早点走。因为他们的精神生活这二、三层还没建起来,所以他们活着未必真正幸福。第二类教师以教师工作为乐趣,他们觉得教书就是艺术。这类教师会把课尽量上得生动些、新颖些,他们和孩子有着影子般的感情,因为爱而无比幸福。第三类教师将教育工作当作思想的起点,在一生的教育活动中,不断探索,不停地追问自己,非常理性而充满智慧地安排自己的工作,经常会有一些心得,经常会求教于书本和理论,若干年后他们会成为专家,教书对他们而言简直就是对生命的一次次体验,他会很幸福和满足。

  愿每一位教师朋友都能拥有幸福人生。

相关推荐

    小学生名人传读后感

    小学生名人传读后感小学生名人传读后感1  暑假的时候,我读了一本名为《名人传》的书,作者罗曼·罗兰在书中主要叙述了德国音乐家贝多芬、意大利画家和雕塑家米开朗琪罗...

    中学生青铜葵花读后感

    中学生青铜葵花读后感中学生青铜葵花读后感1  《青铜葵花》写的是一个城市女孩葵花和农村哑巴少年青铜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  葵花跟随爸爸到大麦地村干校劳动生活,...

    《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读后感

    《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读后感  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吧,这时候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

    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读后感

    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读后感  当看完一本著作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教师的...

    教师成长的秘密读后感

    教师成长的秘密读后感  读完一本书以后,你有什么总结呢?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快来参考读后感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教师成长的秘密读后感...

    兔子坡小学生读后感

    兔子坡小学生读后感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

    《小学语文教师》读后感

    《小学语文教师》读后感  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

    凭什么让学生服你读后感

    凭什么让学生服你读后感  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