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上小学时,从家里到学校的路上,每天都会经过一个报刊亭。亭子里总有一个老人向我微笑,他的笑容就像灿烂的阳光。
这位老人就是蔡爷爷。每次同外公来买报纸,我就会踮起脚,扒着柜台,睁大眼睛看着外公与蔡爷爷谈天。老人悠闲地坐在椅子上,前面是几排崭新的报纸,桌上有一杯热腾腾的茶,三面墙上挂着五彩的杂志,地板上一尘不染,一些旧书有条不紊地叠放在上面。旁边的电视机咿咿啊啊地唱着京剧,天花板上的电扇呼呼作响,把老人头上的银丝吹得一抖一抖的。报刊亭的门前,整整齐齐地种着一排花草。有时,老人给外公点上一枝烟,弄得我打了个喷嚏,他俩就哈哈大笑,门口的花草也跟着频频点头。
后来我读小学三年级了,每天经过报刊亭,总会看到亭前有一群学生在认真看书,有清水塘小学的,也有一中的。经过亭子时,蔡爷爷总是乐呵呵地问:“要看书吗?”我往往只拿书翻了几下,就跑开了。我也不明白:平时爱看书的我,为什么一到这里就不敢看了?可能是担心自己看得太草率,会辜负蔡爷爷的热情吧?后来听同学说,那个报刊亭是个极好读书的地方。蔡爷爷平常都在唱京剧,只要有学生来看书,他就不唱了。于是我中午很早就出发,和几个伙伴不约而同在亭下一直看到快上课了,才依依不舍地离开。对我们这群来看书而不买书的孩子,蔡爷爷从来都很热情,还常常把电风扇对着我们吹,搬凳子让我们坐,倒水给我们喝,笑咪咪地看着我们。他这里总会有几本我们喜欢读的杂志,所以我们乐而不疲。只是有一点我们很不解,一个对我们这么好的老人,为什么不卖些别的亭子里常卖的玩具呢?那些饮料为什么总是藏在后头?
有时出成绩了,我的成绩考得不怎么好,蔡爷爷一看就明白我心情很差,却并不来安慰我,只是更大声更投入地唱起了京剧。他那跑调的唱腔,让我忍俊不禁。墙角的饮水机也“咕咚”一声,冒出个泡泡。说来也怪,被他这一笑,我心中的乌云也就散了。而且“近墨者黑”,我也学着老人侍弄花草的样子,在花盆里种起了绿豆。
有一次,我到报刊亭想买漫画。他笑着说:“呵,就知道你们想看这种书,不会看点更有用的。孩子,要多读好书啊!”他的语气轻柔婉转,似一道柔柔的光束,投在我的心池上,漾起层层光粼。我红着脸,不知说什么好,也不敢抬头看他那温和的目光,赶紧逃避似地跑开了。有时,我发现蔡爷爷也在看书。他戴着厚厚的老花镜,眯着眼,左手拿着一本书,右手拿着一枝笔,一边看一边在书上写写画画,嘴里念念有词。他看得极慢,好像生怕哪个字漏掉似的。我心里不禁有一丝惭愧,一个正在上学的我,看书却不如这位古稀之年的老人。他一看见我,便放下书和笔,摘下眼镜,带着点自嘲地说:“孩子,要用心读书啊,不要像我,到头来老了,再想读也读不进啦!”我望着他微笑的脸,又想起他之前吃力地看书的样子,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很久之后,脑子里还反复呈现他读书的画面。
大概是四年级的一天吧,我发现一向红火的报刊亭突然关门了,一连关了两个月之久。我心里一直很牵挂。后来亭外贴出了讣告,那个爷爷竟然因为脑溢血与世长辞了!我心里一震,他那慈祥的面容,爽朗的笑声,纷纷浮上心头,鼻子不禁一酸。一中的好多学生都哭了。后来,蔡爷爷的事迹上了报纸头条,上了中央电视台。这位可亲可敬的老爷爷,感动了不知多少人。
每次想起蔡爷爷,我心里都涌动着感激。我不会忘记,他鼓励我们读书,引导我们读好书,让我们渐渐养成读书的习惯。他用他的行动,让我们学会了热爱生活,乐观向善。蔡爷爷只是一个普通的人,只是做了力所能及的事,但他是我们的燃灯者,为我们带来一束温暖明亮的光芒,一直照着我们成长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