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青石路,一直静静地卧在浮邱山的山林间,蜿蜒绵长。来自益阳、岳阳、长沙、常德等地的香客信士川流不息,近年来,登山者、摄影者、文学爱好者,纷至沓来,它能凭人们脚下的鞋履揣摩出各自的祈愿。当“噼噼啪啪”的鞭炮声响起,它知道,那口悬挂在寺中的古老大钟就要被敲响了!它喜欢听那“訇……訇……”的钟声,拖长的尾音在山谷里久久回荡,让它不由自主沉入那遥远的回忆之中。
一百七十多年前,青石们被一双双肩膀抬到这草莽林幽处,它们憨头憨脑,孜孜矻矻,交给它们的任务也很简单,无非早晚躺伏山间,任由踏草鞋、着布鞋或穿皮鞋的脚从自己身上踩过,日日如此,风雨无阻。黄昏时,天灰了,云翻涌,山野越发深邃,似一口古井,仄向岁月的更深处……
那年,陶澍年方十五,第一次随父登山,朝见了浮邱观的真武祖师。陶澍见祖师殿前,有朱红拓印的两行大字:“中国有圣人,是祖是师,咄咄西来东土;名山藏帝子,亦仙亦佛,元元北镇南天。”知是明末郭都贤撰写的楹联,吟咏再三,不胜景仰。想到自己今后要参加乡试会试,跻身仕途,他不觉随口说道:“我若得志,定当衣锦还乡,光祖师功德,造福于桑梓。”他来到真武祖师前,顶礼膜拜。
贺元秀十八岁时,与陶澍缔结连理。在贺夫人的相助之下,陶澍平步青云,官至两江总督兼管两淮盐政。政务繁忙,他怕误幼子慧寿学业,便让夫人携子从江苏回到桃江,住进宫保第,并特请益阳名儒蔡用锡任教。在这里,元秀母子一住就是三年。贺夫人胸襟开阔,聪慧异常,她洞悉夫君心事,倾其所有,出资重修浮邱观,还修建了长十余里的从东面上浮邱山的青石路。
终止一条道路的最好方式,就是用脚走完它。贺元秀捐修青石路的初衷,也许就是为了帮夫君还愿、祈福。似乎有银铃般的少女笑声,流水般从青石路上蹚过去;又似乎听见青石们的窃窃私语:即使一辈子做哑者,也要坚定信念,踏踏实实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