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动了教育的奶酪——浅析“双减”政策的路标意义
“强化培训收费监管,坚决遏制过度逐利行为。现有学科类培训机构统一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2021年7月24日,“双减”政策落地,如一声惊雷裂空而来,震惊全国。
为何,教育领地的一声欸乃竟成为全国人民的惊蜇?
以史为鉴,可知兴替。魏晋王谢风流,却是氏族繁荣背后的教育资源不平衡,终让王谢成为史书绝响。而当今山区孩子凭实力考入清华大学的比例也仅为3%。如此怎不令人生忧生畏?《礼记》说:“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唯有重视教育引擎,平衡掌舵,中国这艘巨轮才能扬帆远航。唯有在山岚漫染中树立鲜明的旌旗鸾旆,中国教育的攀登者,才能不忘初心,不失方向。
那么,举措严剧至此,到底是谁动了“教育”这块奶酪?到底是什么让“教育”变了质?
资本!无限追逐资本的贪心!
为了资本,人眼一红心就黑了。部分教培机构严重违背教育初心,大搞融资,上市博弈,在金钱中患得患失,又哪有心思真正搞教学?无辜民众吃着“教育中的人血馒头”而不自知,深陷“内卷”“焦虑”。利欲熏心,教育的奶酪又怎么保持新鲜如初?
“双减”落地的一刻,必将成为中国教育的纪念日,提醒我们停下来,歇一歇,看一看,想一想。
《说文解字》早已明确:“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源头清明,路标明确,我们怎么竟忘了看,迷了路呢?
唐宋治世时,国君重修身,才有国力强盛,才有个人与国家命运紧密相系,才有读书人十年寒窗苦只为提剑斩楼兰的抱负雄心。明清腐败时,民族落后,官僚骄奢淫逸之风盛行,科举变成了“八股取试”的机器。选拔人才的摇篮成了取悦考官、牟得十万雪花银的人才屠宰场。这是考试本身的原生罪,还是人们功利心作祟,耍小聪明的自欺自灭之祸?
今天,在“中国梦”复兴的大时代,岂容“扭曲资本”酣睡?唯有以镂金措彩的文笔,书光风霁月之胸怀,以舍身报国的志向绘繁花似锦的时代,才是吾辈所需,家国所需。去名利枷锁之羁缚,废蝇营狗苟之曲逐,考场上沐雨栉风的身影才能真正挺拔伟岸,成为国家真正希求的“人才”。
民之于仁也,甚于水火。“双减”路标的出现,旨在呼唤“教育良心”的回归,重视德育,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如此,我们才能在时光的单行道上不失道义,不忘初心。为理所当为之事,为磐石不可夺其坚,为丹砂不可夺其赤。于沧海横流中,尽显英雄本色,教育的奶酪历久弥鲜。
革命先驱李大钊曾言:“黄金时代不在我们背后,乃在我们面前,不在过去,乃在将来。”“双减”惊雷裂江流,欸乃一声山水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