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喝豆浆,所以几乎每个清晨母亲唤我起床后想为我做早餐我都会拒绝。我会攥着十元纸币,急匆匆地奔下楼去,到“温州大包”吃上两三个煎包,喝上一碗豆浆,摸摸肚子,仿佛美好的早晨便从那时开始了……
起初每日早晨都这般吃完,上学都没什么大事,可不知哪一天一个小女孩出现了我的眼前,起初我也不知道他是谁,后来听店里的伙计说那是我们小区一位清洁工的孩子。
那天,我吃完煎包,喝着豆浆,正准备起身,忽然一个小女孩的喊声:“妈妈、妈妈!”我转头,她正址着他母亲的衣服向这家包点店走来,她似乎想说什么,却又有所顾忌并未张口,却又不停地拉着他母亲的衣角低唤:“妈妈……”“想吃包子吗?”女孩依然沉默,但我察觉到她微微点了下头 。照理来讲,我若这么向母亲要,母亲一定会毫不犹豫地买给我。我并不知道将会发生什么,只是在一旁装作喝豆浆,默默地看着,想:“清洁工虽然并不那么有钱,但为孩子买包子却是正常的吧!”可不料她却向小女孩哭穷:“妈妈真没钱买……要不我上楼拿吧!”虽然有些出乎意料但却仍在情理之中。在我搬新家时,正是那位清洁工为我们家打扫的,所以说也算认识,她也可能看见了我,苦笑着与会我打个招呼,我也微笑,问那个小女孩:“小妹妹想吃吗?”“想!”“那我帮你买吧!”她显得很害羞又有些害怕的意思,可能因为我是个陌生人吧……我能从她的眼神中看出她对这个我觉得再也平常不过包子的渴望,我帮她付了钱,那个清洁工阿姨连声感谢!可我却听到了店中伙计的轻声嘀咕:“她们俩昨天的包子钱还没付呢!”我沉默了,一声不响地来到车上。上学的时间已经迟到,母亲为我的姗姗来迟而生气,却仍激不起我的紧迫感,我痴痴地看着车窗,想着刚才发生的一切,也并没有告诉母亲我迟来的原因……
第二天,我又去老地方吃早餐,突然想到了那母女两人,她们没有来,第三天、第四天……没有她们的身影。又过了一天,她来了,却只有她——那个小女孩。
她看到我,打了声招呼,显得非常热情,我看到她手里有钱,已吃好的我也便悠闲地离开了,没有多去想什么。可当我刚走出几步,却听到一声大喊,我转过头,发现女孩摔倒在地上,她哭了,是店里的伙计喝斥了她,那人接着嚷,好似想让整条街上的行人都听到:“你上次的钱还没付,这次你还来!”小女孩哭得伤心,旁边有个好心人看不过,“不就一包子钱吗,干嘛骂人,我给了。”我上前扶她起来,并对她说:“下次别再来了……”她哽咽地点点头,走了。之后也真的没有再来了,至少我没有再看见她,我也不再光顾那家店了。
我想,我最初的想法是如此幼稚和单纯,其实一些为生存苦苦挣扎的务工者人并不能做到我们觉得理所当然的事。当然我们的这种想法并没有她们感触之深,但我想她小女孩只是为了一个再平常不过的包子,仅仅一个充饥解馋的包子都如此艰难,我又有什么资格在舒服充实的生活中抱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