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乍起,轻轻撩动行人飘逸的发梢,弹奏着一首春日终曲。
我坐在这家理发店老旧翻毛的红色沙发上,环顾四周。店主已有了些岁数,穿着熨得平整的白大褂,花白的头发打理得一丝不苟。虽是早晨,前来理发的客人并不少,大多早已步入人生的秋天。
理发店的装潢老旧却考究,墙上泛黄的电影海报微微卷起,沙发上摆放着厚厚一沓过期时尚杂志,就连烫发的装置也仿佛仅存于八九十年代的上海滩,蕴含浓厚的时代风韵。
前面的客人是位腿脚不便的奶奶。店主热情地招呼着奶奶,关切地询问奶奶最近的身体状况,他的脸上挂着温情的笑容,让人如沐春风。奶奶起身时,他轻轻托住她的胳膊,耐心地搀扶着,直到将奶奶送到店门口。临走前,奶奶小心翼翼地试探:“真的不做了吗?”店主不舍地回头望望门口的招牌,微微点头,他轻轻地闭上双眼,表情中流露着淡淡的苦涩。奶奶失落地垂下头,叹息:“以后我该到哪里剪发啊!”奶奶拄着拐杖一瘸一拐地离开了,店主恍惚地伫立在原地,春风吹散了他的白发。
当我问起店主理发店准备停业的原因,他惋惜地摇摇头:“理发店都自动化了,我们这种小成本经营根本挣不到钱。其实前几年亏空不少,只是想到周边社区的老人们很难适应连锁理发店的模式,咬咬牙才坚持到现在。”说罢,店主又打起精神,再次露出他春风般的温暖笑容。
几个月后,夏季的热浪悄无声息地席卷了整个城市。看到连锁理发店内庞大的自动化机器,骄阳似火,我的心刺骨般悲凉。
流水线是冰冷机器的产物,千篇一律,缺乏创造力;而手工劳动是人情温暖的代名词,它的产生来自哲思的碰撞、创意的火花。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下,或多或少,我们都需要些春风般的温暖慰藉。
每当我想起那个热情的理发店店主,都会像品读那个春天一样温暖。那个春天,手工劳动还未曾走向消亡。
至少在那时,我还有一个春天的漫长时间去品读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