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似乎在每年清明,那蒙蒙的细雨总会如期而至,它给人带来的总是悲凉的。但儿时贪吃的我不懂类似的悲凉,满心全在那清明粿上。
清晨,外婆一早就到山中寻找新鲜无比的清明。一路上,清晨的水露凝聚着,最终释放开来,顺着翠绿的树梢悄然飞向外婆的肩头,清明的香气也似早晨时的精灵,氤氲在山林各处,给予清香于万物。外婆回到家中,用轻柔的语气唤我起床。我睁开蒙眬的双眼,一闻到清明散发的滋味,就明白又能吃到美味的清明粿了。
吃了粿十余年,我一直认为外婆做的是最美味的,这当然不仅仅是因为外婆的做法技术娴熟,更是因为它所付出的心思与爱。外婆最开始的工作是拌馅,只见他眉头紧锁,神情专注着注视着芋头,手中的刀颤抖着一上一下,落在菜板上的声音清脆有力,最终把芋头切得整整齐齐,粗细一致。切好后开始和馅,外婆小心翼翼拿起盐罐,一点一点地抖落下去,还时不时蘸一点尝试味道。这样的先不美味就怪了,它可有外婆爱的滋味。
接下来就是蒸清明,做粿皮了。做完这些,外婆便包起粿来。在她手中,仿佛整个清明时节的青草都被他收容,施放清香到每个角落。外婆娴熟地放馅、封皮、做花纹,一气呵成。在桌上的一个个粿绿得深层,深入人心,香气四溢,涌入人心,粿上的花纹捏得细致入微,仿佛浑然天成。我也模仿着尝试做,努力地想追赶上外婆,可每次都不尽人意,形状千奇百怪,外婆每次都笑着说:“乖孙子,不要着急,学要慢慢学,等你再长大一些就能学会了。”阳光从烟筒中斜落在外婆的背上,反射出她那渐渐垂老的背影。唉!要是能每年都吃上外婆做的清明粿该是多好的一件事啊!于是,我忽地不想长大了。
伴随着清明的清香从锅中溢出,我看到了锅中那一个个饱含清香汁水的清明粿,拿筷子一掰,清明的深绿和芋头的湖蓝交融于眼前,来自自然的甜香迎面扑来。等不了了,开吃!一口咬下去,哇!芋头的微甜和辣椒的辣融于一体,伴随那浓郁的清香和涌跃出的汤汁滋味,停留在我心中,还有外婆爱的滋味,流入我的心扉。
又是一年清明节,我的心中想起清明粿的滋味,也想起外婆对我的爱与宽容,更想起故乡那萦绕,心中的一缕清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