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以前,我在上小学的时候,问过我的语文老师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不能自已选择假期的必读书目呢?”
老师回答我,我们没有区分好书与坏书的能力。
我们的必读书目,永远都是名著(包括现在)。这就说明,名著一定是好书。当我们在书店里犹豫要添什么书时,不妨拿名著好了。
好书与坏书似乎没有一定的界限。我想,每个人都有自己判定的一套方法。
我的看法是:读后能够让你永远思考的书,就叫好书。
小时候总弄不明白,老师们为什么那么反感学生们读虚幻的网络小说。我还试着读过一本当时风靡学生届的网络小说《查理九世》,虽然一时有快感,但是抗惊吓能力极差的我还是连着做了两晚上的噩梦。
随着生活阅历的渐渐积累(也没积累多少),我慢慢发现,网络小说与名著同样可以“陷进去”,但前者叫“沉迷”,后者叫“热爱”。
大多数网络小说都不可能存在于现实社会,脍炙人口的要么没营养,要么重口味。好不容易全文完却没有什么感受可谈。
名著是百读不厌的。名著小说写的无论是现实还是虚构,都可以勾勒出一个生命,让你感觉书中的某个角色就是你,或你的影子。一部名著每读一遍都有不同的感受。
我的老师告诉我们,名著之所以被称为名著,在时间的长河里飘摇了如此之久,不但没有被淘汰,肯定有它的闪光点存在。放心读。
当然了,判断一本书一定要在认真读过之后,不能“以书名取书”。譬如我,曾经以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讲如何炼钢铁的,就抵触了它。当时真是太无知了。
关于题目的问题,我想,因为名著可以让我们懂得部分人生。
我们总可以在名著中找到自己,体味并感悟人生,不是吗?
如果不能,可能只是年龄或阅历没有达到。否则,它怎么可以被称之为“名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