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个寒冷的夜晚,窗外幽幽的黑。朦胧的月色中,父亲的身影闪现。
街灯亮起来了,拖长了父亲并不高大的身躯,也延长了他脚下的路……
在我童年的印象中,父亲的形象是模糊的,他总是早出晚归,很少能见到他,除了过节家庭大聚餐,我们很少一起吃饭。在街上看到手牵手走过的父女,我总忍不住要多看几眼;当别人的父亲在校门口等待自己的孩子时,我的心总会不由一颤。于是对父亲,就有了更多的怨言。
父亲是一名中学教师,他把所有的时间都给了学校,给了他的学生。在教学与家人之间,父亲果断选择了前者,选择上了一条教育之路。
父亲是农村人,家里姐弟四个,他排行老四,大家都要上学,生活条件极其艰苦。但姐弟四个都很懂事,除了读书外,想尽办法为家里分忧解难。 割草、收稻草梗便成了孩子们必做的功课。遇到采摘茶叶季节,每天清晨他们还得上山采茶。
那时候,采青茶是按斤计算的,大概是5分钱一斤。为了能采到好茶,姐弟四人经常要不得赶在人家之前到达目的地,凌晨三、四点钟,天刚蒙蒙亮,一大批孩子就陆陆续续出发了,为了找到枝叶茂盛的茶园可不容易,经常需要翻山越林,趟过小溪、跨过沟渠,去很远的山坡上。有时大家带去的罗筐和麻袋装满了,父亲骨肉只好把裤子和衣服脱下来,在裤子管口处打个结或用衣服把茶叶包好,肩上背着、手里提着,把它们搬运到茶厂过磅,有时采摘得多了,一个早晨可以获得5元收益呢。
因为要赶着去上学,刚翻山回来的父亲顾不上吃早饭、换衣服,只能穿着被晨露打湿的衣服去上学。我父亲说:“在那个时代,农村的学校条件差,教学质量更差,大多老师是代课的,自己更要努力。”他一直想,如果能有好的老师,一定会有更多的孩子愿意上学。父亲一直追随着自己的理想。当邮递员送来那张红彤彤的大学录取通知书时,全家人都激动不已,村里终于又多了一名大学生。
毕业后,父亲回到了家乡的中学任教,作为一名教师,他潜心钻研教材,认真研究
教学教法,更注重对农村尖子生的培养。父亲每天和他的学生在一起,和他们同吃同住,探究解题方法,授业解惑答疑。曾经有个学生,因家庭贫困准备辍学,父亲觉得这个学生很有天赋,就一次次到他家里做家长思想工作,还拿出自己的工资帮他垫付学费,资助生活费,让他继续完成学业。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带的一批又一批学生参加全国物理奥赛,多次荣获全国金奖,赢得了教育界同行的敬佩和赞许。
现在,父亲从事学校管理工作,在他的带领下,这个县级中学名声大噪,即便如此,他还是没有放弃专业发展,多次到全国各地讲学。为他的人生路创下不少佳绩。
少年强则国强,从小到大,父亲心中一直在寻求一条适合农村教育发展的路,也是父亲半辈所走的路,无怨无悔,兢兢业业,“爱生如子”便是对此他最好的诠释。
我有着儿时父亲的影子,我终将会成为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