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真,一个生活在四川甘孜州理塘县普普通通的藏族青年,因为一则短视频,他的人生被彻底改写。因为他的那个淳朴的笑容,吸引了无数网友的追捧。而他则借着这份热度为家乡的经济发展做贡献,成了理塘县的旅游宣传大使。
这很容易让我们想到我们这些文科生天天快要背烂的脱贫攻坚,是的,因地制宜是精准扶贫的精髓所在。理塘县本身就具有绝美的自然风光和别样的民族风情,发展旅游业自然是带动脱贫的不二法门。再加上丁真的意外爆红,这一切都顺理成章。事实确实如此,理塘县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小县城一跃成了一个旅游胜地。这便是“丁真现象”。
我们从丁真走红的历程中不难看出,这也是一场脱贫攻坚与流行文化的碰撞。首先丁真的走红是借助短视频平台,之后他被包装成了今天的网红,做起了主播。他也多次登上热搜,俨然成为了一个明星。
自然,也不乏反对的声音,有些人认为丁真仅仅靠着一张脸走红,这对许多同年龄却还在忙着工作忙着高考却又籍籍无名的孩子们不公平。另外,丁真现象的特殊性在于,与一般由专门公司包装的网红不同,丁真则是由政府包装——因此也有人戏称他是“公派偶像”。他们认为,政府下场,无疑已经不自觉地向社会传递了一种扭曲的价值观,即这个社会成了一个看脸的社会,一个人即使没有受过教育,只要他颜值过关,也一样能够活得比大多数人强。而这与之前所宣传的“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崇尚勤劳的价值观相悖。这也应当是当地政府在宣传过程中需要深思的。
另外,还有一点令人担忧的是,如果不加以引导,丁真身上的那份纯真可能会因为过度的商业化而“褪色”乃至“变味”。丁真被他的公司有意塑造成一个“干饭王”的形象,在直播中经常大吃特吃,我们也可以看到,在工作人员向他递来包子油茶的时候,他显然是并不情愿的。应该看到,丁真不仅是一位公众人物,他也更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孩子。他也曾在记者采访时说:“回想自己成名的经历,就像一场梦一样,很陌生,又不可思议。”过度的炒作和商业化显然并不是他想要的,也并非我们想要看到的。我们希望,他能够始终保有一颗少年心,一如他家乡那片一直蔚蓝着的天空,而不是因为世俗成了当代的方仲永。
但丁真更多地,是让我们找回了一种久违的自然,是在这钢筋水泥的森林的令人快要窒息的空气中吹进了一缕清风,带来了一种诗意。我们也应当看到,丁真的走红的确为家乡的脱贫事业带来了无可替代的助力。因此笔者在此真诚祝愿丁真能够带着这份纯真走下去,继续为他的家乡发光发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