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感恩端午节,你已不只是一个节日。而是用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内涵激励着我们这一代。
过端午节,是华夏儿女两千多年来形成的习俗。相传在东周战国时期楚国丹阳任左徒、三闾大夫的屈原,他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因遭贵族排挤诽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在流放途中,他得知楚国郢都被秦军攻破后,在五月初五这天,在断崖上写下他的绝笔之作《怀沙》之后,抱石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
当皇上得知这一息消后,便派人沿江寻找屈原的遗体。在寻找过程中,时值中午,屈原的夫人不慎被蛇咬伤,一位随行的老人立急用身边携带的雄黄酒帮她清洗伤口,在野外还用粽叶当碗盛饭给夫人。于是,便有了五月初五中午喝雄黄酒、吃粽子的习俗。
为了增添节日的气氛,我家也有在端午包粽子的传统。端午当天,男人们早早的就上山去采五龙草、菖蒲、粽叶等,女的就在家泡米、做饭。泡包粽子的米还是有点讲究的。先将一捆上好的稻草烧成草灰,然后用草灰与山上采来的草药按一定的比例调制成碱水,在将洗净的糯米浸泡其中。几小时后,洁白的糥米被染得微黄,就可以用粽叶包了。看到大家忙碌得热火朝天的样子,我也忍不住跟妈妈学了起来。
首先,选取一张宽大的粽叶,将离粽叶尖端的三分之一处卷成一个漏斗状。其次,将泡黄的糥米放入其中,点上几粒花生、红豆或红枣之类的物品。最后,可根据喜好包成不同的形状,系上绳子,一个粽子就大功告成了。
等大家把糥米全部包完后,就将粽子放入一口大锅蒸上两三个小时。随后,妈妈就将一串串金黄欲滴、香气扑鼻的粽子搬上了餐桌。
中午,一大家人围坐在院子里的树阴下乘凉。吃着香甜的粽子,分享着我们上午的劳动成果,有说有笑。长辈们喝上一口口醇香的米酒,在微薰中争论着许多历史故事。我想,这就是典型的中国传统家教,在温馨的家庭氛围中,将悠久的历史故事一代传给一代。
感恩端午节,因为你积淀了千百年来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在中华大地上,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的诗辞早已深入人心。能拥有今天的美好生活,我们不能忘记为国家作出贡献的先辈。
也许,在端午期间,人们通过划龙舟、挂艾叶、吃粽子等方式表达情感,也是一种感恩先辈的方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