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小学调查报告4篇

时间:2023-07-08 03:04:04 作者:会员上传

  一、调查目的:

  新课标提倡要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尤其新课标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提高素质为宗旨,认为合作学习是学生学习各门功课的重要方式之一。它使每个学生在亲身体验和探索中认知,在共同合作中获知的一种最佳而有效的学习方式。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活动中,为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更有效地进行信息技术交际,教师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合作开展小组内或小组间的信息技术实践活动,这样便形成了信息技术小组合作学习。

  但是在实际的小组合作学习常常还在一种比较浅的层面上展开,因而存在着不少的问题,致使很多的小组合作学习只是走过场,往往徒有虚表而效果不佳。教师对此困惑也较大。基于以上原因,特别设计相关问题进行本次调查,目的旨在通过调查,寻找、诊断、分析问题及原因所在,研究、制订解决对策,使小组合作学习能真正起到改进课堂教学机制、教学方式及教学的组织形式,切实培养、提升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与合作精神的目的。

  二、调查方法与对象: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与文献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以问卷调查为主,分别对五、六年级各班随机抽选部分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情况问卷调查,”。

  三、调查的内容

  调查涉及12个方面问题,主要包括:a. 小组合作学习的认识和兴趣;b. 小组合作学习的分组形式;c.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内容;d. 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过程;e. 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效果(详见问卷调查表)。

  四、调查结果与分析

  通过对回收的问卷逐次统计,看到当前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作用认识比较充分。但我们也清楚地看到当前小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突出问题是:没有以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和合作精神培养为根本,仅仅流于形式,使合作学习作为新课改精神在课堂上一种时尚的表现。主要表现在:

  ⑴小组活动形式比较单一:

  调查1:下列小组合作学习形式中,你最喜欢( )

  a、同桌合作交流学习 b、左右四人合作交流学习

  c、把全班学生打散,重新分成若干个小组,再进行合作交流学习。

  选择a的占39.4%,选择b的占32.4%,选择c的占28.2%。具调查,尽管同桌或四人一组是一种较为有效的组合人数,但凝固单一的小组合作形式,逐步产生的不平等地位,小组合作学习内部各成员之间缺少平等的沟通与交流,使小组合作学习成了少数尖子学生表演的舞台,使得个别学生成为教师的代言人,成绩差的学生往往被忽视,许多学生采取旁观的态度,缺少积极参与的意识,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质疑能力得不到锻炼,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得不到培养。

  调查2: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你在小组内的表现是( )

  a、积极与组内同学讨论、交流 b、听同学交流发表意见,自己不好意思说 c、不敢说或怕自己的意见错了被组内同学指责

  选择回答a的占71.8%,回答b的占21.1%,回答c的占7.1%。其中选择后两个答案的都是自认为学习成绩中等或不太好的。

  ⑵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小组成员没有明确的问题意识和责任分工。调查3:你们班小组合作学习有明确分工吗? ( )

  a、有 b、没有 c、无所谓

  这一问题的统计的结果76.1%认为有,18.3%认为没有,5.6%认为无所谓。虽然调查结果多数同学认为合作学习时小组合作有的分工。但在实际合作小组成员大多没有明确的职责分工,往往导致合作活动流于形式,对如何开展合作学习感到困惑,不知所措;对讨论过程中结论、问题等缺少记录、比较、分析,造成合作成员讨论时发表完自己的意见即草草了事,讨论很难深入,合作学习难以落到实处。合作学习前虽然进行了分工,但大多同学没有作预先的准备,想到哪说到哪,多数学生表达完自己的意见就算完事,而对于小组其他成员的意见常常不置可否,因而讨论无法深化。

  (3)小组合作之前缺少让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

  调查4: 你们小组合作学习时老师提出问题后什么时间讨论?( )

  a、马上 b、独立思考后 c、无所谓

  选择老师提出问题就讨论的占53.5%,独立思考后讨论的占43.7%,无所谓占2.8%;

  从调查结果看53.5%的同学选择老师提出问题就讨论,在学生对问题还没有形成独立见解之前,就急于展开讨论、研究,由于学生的思维没有完全打开,容易被他人同化,造成合作时“人云亦云”的现象,同时思考问题的程度不会缜密、深刻,致使对问题的研究讨论难以深化。

  (4)小组中缺少积极讨论和争辩机制,学生容易人云亦云。

  调查5:小组合作学习中,如果对某个问题有争论,你会怎么做?( )

  a、听学习优秀同学的 b、记录下来全班讨论 c、听老师的 d、不了了之

  从“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如果对某个问题有争论,你会怎么做?”选择听学习优秀同学的占18.3%,选择记录下来全班讨论的占45.1%,选择听老师的的占33.8%,选择不了了之的占2.8%等情形来看,小组合作学习还没有真正合作起来。

  (5)小组合作时未能创设营造应有的情境。

  合作学习前没有创设应有的条件为有效小组合作、学习奠定基础,学生合作时又没有给予充裕的时间,急于完成教学任务,只顾预设,不问生成,造成合作时疲于应付,无从下手,往往是虎头蛇尾,学生无法从容进行实验、探索、讨论,只得草草收场。

  五、思考与建议

  1、合理组建学习小组,强化角色意识。

  开展合作学习,首先应合理地划分好学习小组。组建学习小组,应先对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心理素质、家庭情况、性别等进行综合评定,然后搭配成若干合作小组,采用“组内合作,组外竞争”的机制开展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学习,组内成员要有明确的分工,在一个阶段每人都应有相对侧重的一项责任,担任一个具体的合作角色。如:小组讨论的组织负责者、记录员、资料员、评分员、汇报员等,一定时间后,角色互换,从组织形式上保证了全体同学参与合作的可能性,使每个成员都有责任、有事做,都能从不同的位置上得到体验、锻炼和提高,切实提高学生参与合作的效率。

  2、注重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合作精神的培养。

  教师要让学生学会自我“反省”,在充分表达自己意见和观点的基础上,养成自我反省的习惯。首先要训练和教会学生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如何把别人的意见归纳起来,怎样在别人意见的启发下完善和发展自己的观点,怎样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意见,怎样大胆地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鼓励学生开展争论和辩论,尤其是表述自己新的观点和思想,并以虚心诚恳的态度接纳别人的正确意见等,在合作中让各人的智慧大放异彩。

  3、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教给小组合作方法,提高合作效率。

  教师应重视“引”,大胆“放”,抓住合作契机及时引导。可以在新知探究的过程中引导;在知识的重点、难点处引导;在灵活运用自己的经验和知识积累中努力丰富文本和自我中引导;在小组合作的有效方法和形式上加以引导等。教师要指导好学生积极采取讨论、举例、引证、实验、归纳、演绎等探究形式,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自始至终营造民主、和谐的合作气氛,既不失时机地点拨,又大胆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自我完善,教师通过观察、参与、巡视、指导等方式积极参与调控,从而不断深化学生对知识的探索过程,形成自主自强、合作探究的学风和习惯。

  4、不图热闹,讲究实效。

  小学生合作学习要注重其实效性,要根据各学科的特点,在需要时、重要处、均受益的前提下,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注意避免“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误区。例:要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避免合作交流时“人云亦云”的现象;合作学习要有价值,1+1+1>3,避免造成“摆样子”的现象;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力戒合作学习“假”与“浮”;合作学习的形式、内容及评价等不能死搬硬套,一成不变,既要注意预设,更要重视生成,要因时、因地、因情、因人制宜等等。

  5、切实加强交流与评价。

  小组之间缺乏交流与评价,容易迷失方向、产生冲突。让学生之间把合作的学习情况进行大组充分交流并对之进行适当的评价,既可以拓展思维,营造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环境,又能帮助学生明确努力方向、激发学习热情,培养交往合作能力。如果评价以小组为对象,必然导致学生小组或群体之间竞争性行为,群体之间的竞争又促进群体内学生之间相互合作、互相帮助,形成更强的竞争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帮助远远比教师仅仅针对学生个体的指导性行为更有效力。为了不致使班级群体出现分化、敌对的现象,可以考虑在一定的时期内按适当比例更换小组的成员构成,对学生尽可能的采取积极、多元多维的评价方式和标准,避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

  调查人:

小学语文提高识效率调查报告

  一、调查缘由

  词教学是基础教育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一项内容,但词教学的低效率一直困扰着语文教学实践活动。广大教育工作者为解决这个问题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以期建构符合青少年思维发展水平的科学识教学方法,从而提高识教学的效率。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大量读写,提前阅读已是大势所趋,这一点无庸置疑。“汉难认,汉难学”,而低年级孩子年龄小,思维能力不成熟,教材要求的识量又大。如何教给孩子正确、快速、高效的识方法,是小学识教学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识教学的质量直接关系到语文教学的质量,关系到学生掌握语言文这一工具促进其他各门知识的学习质量。研究识教学,探求出既减轻学生负担又提高识质量的更科学、更艺术、更符合儿童接受能力的识教学途径,实在很有必要。当然,这不是短期内能实现的,而是要经过广大教师、科研人员长期的努力,逐步接近这一目标。教学领域的发展同其他科学领域的发展一样,是永无止境的,通过研讨,可以提高我们的认识,更好地指导识教学的实践,推动识教学的不断发展。

  二、调查的内容与方法

  1.具体内容

  (1)课堂识教学的方法

  ①    集中识教学法的运用

  ②    随课文分散识教学法的运用

  ③    理识教学法的运用

  ④    韵语识教学法的运用

  (2)      课堂识教学形式的运用

  ①    看图识的运用

  ②    比较识的运用

  ③    形声归类识的运用

  ④    会意识的运用

  ⑤    反义比较识的运用

  ⑥    形义类识的运用

  ⑦    结合词句识的运用

  ⑧    其他

  (3)      学生识能力的培养

  ①    是否积极引导学生发现、总结识的方法过程

  ②    是否积极引导学生发现、总结识的方法规律

  ③    是否积极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各种学习、生活中主动随机识

  2.调查的方法

  (1)  @@@市四小抽取十个班级,调查一、二年级

  (2)  听课采取客观描述法和行为观察法。

  三、 调查结果

  ( 一)识形式比较单一

  教材中虽然有看图拼音识、在看图学句中识、归类识、随课文识等形式,但在“随课文识”中,教师采用“集中识”的形式较多,而很少采用结合讲读课文的同时教学生,即在“语言环境中识”。识原则没有引起足够重视,降低了学生识的兴趣。如@@@市四小一年级上的《小小的船》这一课,老师在教生时,采用“集中识”的形式较多,脱离了课文,没能结合课文教学生,使学习生时显得枯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也不够透彻。

  (二)识过程的阶段性特点不明显

  从“笔画分析”向“部件分析”过渡较迟,有些学生所熟悉的生也作笔画分析,学生停留在较低水平的分析阶段,不会把生和熟联系起来,使得有些熟部件、熟得不到及时巩固。如《宇宙大飞船》这一课,老师在教学生学习“亮”这个生时,学生对这个生逐笔分析,老师没有提醒学生应按照学习过的部件来记住这个。

  (三)针对生的特点设计教学环节的意识不强

  “音、形、义”是构成一个的3个因素,但在教学时,平均使用力量,面面俱到的现象多,使重点很难实现,难点更不易化解。有些生的“音、形、义”学生已经能够自己进行分析掌握,不用教师分析到家,但对于较难掌握的“音、形、义”应重点出示。如市四小上的《熊妈妈收菜》这一课,老师在教生时似乎不放心,对很多生的音、形、义进行了分析。其实有的生学生能够理解,音、形、义掌握并不难。如果老师能抓几个学生比较难理解的,难学的进行教学的话,学习生的效果会更好。

  (四)忽视了识方法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

  教学中教师重视对每个教的过程,但通过教,使学生了解识的基本步骤和常用方法的意识不强,学生独立识的方法不多,能力不强。

  识的方法不够多样,学生思维只局限在几种简单的识方法,比如:加部首、去部首、换部首。如市四小上的《落叶》这一课,学生学习生时,思维不够活跃,局限于加部首、去部首、换部首几种识方法上,学生学习生的方法比较单一。

  (五)大量机械的抄写加重了学生负担

  教师要求学生花费大量时间进行机械的抄写,少则1-2行,多则十遍几十遍,而缺乏有效的指导,练习实效差。教师希望通过抄写让学生记,但往往学生在抄写中容易写错,这些是教师应该在抄写前必须进行的指导。

  (六) 综合分析

  经过这次调查研究,发现现阶段小学低年级识量比前几年有所增加。虽然还存在不足之处,但是经过课程与教学改革给识教学带来了长足的进步。小学低年级语文,按目前小学教学大纲要求:一年级掌握455个生。到二年级,增加到1108个生,小学五年总识量为2615个。也就是说,学生进三年级时,他们能以三千以上的常用词汇阅读报纸、小说及其他刊物。学生并没有把识作为负担,相反却成了他们的乐事。

  四、思考与建议

  1.  创设契机,提高识兴趣

  根据不同的课文采用合理的识形式。一般生教多、课文较长时,可采用集中识的形式,这样可以节省识时间,培养自学能力,并使讲读课文较为连贯流畅,不致因教生过多而使课文支离破碎。操作时,可让学生从“要我学”的传统模式中解放出来,给予他们自由选择的机会,找出自己想学、会学的生,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真正把学生放在主体的位置上。实践证明,这种形式的集中识,学生积极性高,课堂气氛轻松活跃。同时,也可有意识地找出所教生具有的共同点加以归类进行教学,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重视指导,教会学生识方法

  教师指导学生的学习很重要,低年级学生的识更是如此,学生总是按照他所掌握的学习方法来学习的。因此,教师的指导方式起着定向作用。由此可见,识教学不仅是让学生掌握几个汉,更重要的是在教识的同时教给学生识的方法,不断提高他们的识能力,使他们能够主动去获取和运用汉的规律性知识,以顺利完成对汉的分析综合过程,使这个过程更完善、更简化,有助于识教学质量的提高。常用方法有:

  (1)利用基本记忆形

  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量的独体,把这些简单易记的独体当作基本,利用基本加一笔、减一笔或合起来的方法帮助学生记忆形。例如:“日”加一笔是“目”、“目”减一笔是“日”、“日”和“月”合起来是“明”。

  (2)利用部首的变化记忆形

  许多加上部首、去掉部首或者换部首又能变成另一个新,老师可以把学过的进行分类,让学生说一说某一个是怎样由另一个加、减或换部首得到的,充分发掘学生头脑中的迁移、联想功能。例如:“京”加日旁是“晾”、“座”去掉广头是“坐”、“飘”去掉风旁,换上三点水旁是“漂”。

  (3)利用形声的特点记忆形

  汉中有相当一部分的是形声,部首表意,声旁表音。形声的这一特点能比较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形。例如:“蜻”是蜻蜓的蜻,所以用虫旁,右边读音,整个也读“qīng”。从这个角度思考、讲解,学生基本做到过目不忘。

  (4)利用生动有趣的小故事记忆形

  有一些,老师可以抓住形特点,编成小故事,让学生在听故事的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把形永久地保留在脑中。例如:教“游”时,可以告诉学生,游泳必须有水(三点水旁),游泳池一般是方形的(中间是“方”),小孩子游泳(子)一定要注意安全,得有大人(人)陪着。

  (5)利用象形的特点记忆形

  课本中的“山、石、田、土、井”这一类是由古代的象形演变而成,这些与实物都有许多相似处,所以让学生观察实物或实物图片后再识记,轻而易举。

  (6)利用形式多样的练习记忆形

  除了让学生听、读和进行一定量的机械抄写之外,老师可以出一些花样翻新的练习来“考考”学生,激发求知欲,强化记忆。例如“太阳+月亮=?(明)、草一草头=?(早)。也可以让学生自己照样子编题来考考老师。另外,还可以用猜谜语的方式,抓住形特点,开展竞赛,多渠道、多形式,反复巩固,灵活运用,帮助学生记牢形。

  3.  培养学生自主识能力,学会在生活中识

  当学生在学习中掌握了许多方法,就可以根据的不同情况加以灵活运用。

  (1)姐妹,换偏旁记

  像“泡、抱、炮”这样外形相似、形旁不同的,学生称之为“姐妹”。在汉中,这样的现象很多,换偏旁记便成了学生识记生的主要方法。学习“苍”的时候,他们会与“抢”“枪”进行比较;学习“坦”、他们会联想到“但”……。找出了形之间的联系,学习起来便容易多了,而且随机复习了以前学过的。

  (2)复杂的,拆开记

  对于笔画结构较复杂的,会拆组合、化难为易。如“滚”,右边笔画较多,孩子们开动脑筋,很快想出了识记办法:“滚”的右边,是把“衣”拆开,放进去一个“公”,不过,“公”的捺要改成点。用这样的方法,学生很快记住了这类难,并且记得相当牢固。

  (3)容易错的,利用特点记

  学习“兔”这个时,学生容易把“、”忘了,可学生却想了个好主意:“老师,那一点是小白兔的短尾巴,小白兔没有短尾巴就不可爱了,我们千万别把它忘了!”学习“串”这个时,学生想到了羊肉串:“我最喜欢吃羊肉串了,那两个‘口’就是羊肉,那一竖就是穿羊肉的棒,合起来就是‘羊肉串’的‘串’。”多么形象生动!孩子们兴致勃勃,在快乐的笑声中记住了“串”这个生,更增添了学习兴趣和成就感。

  (4)会意,会其意,记其形

  孩子们不懂什么是会意宇,却觉得这样的确实很有意思。如“歪斜”的“歪”,学生仔细观察,看有没有特别的发现。 “‘歪’这个,上面是个‘不’,下面是个‘正’,既然‘不正’,那当然是‘歪’的了!”对于这类特殊的,学生领会了其意,便很快记住了其形。

  在实践中,学生已养成了寻找最佳方法识的习惯。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当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去想各种各样巧妙的办法时,识教学,不仅变得很容易而且充满了趣味和快乐!

  我们认为识教学必须和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教学内容、手段、形式都必须体现开放、灵活、活泼的特点,让学生在广泛、生动、有趣的活动中乐学,提高识能力。从儿童的认知规律看,儿童最先认的,是与他们的日常生活最密切相关的,如“爸、妈、我”等。因此,我们可以从学生的兴趣入手,把学生的视野引向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提倡在生活中识。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识,我们力求做到形式多样,活泼生动,体现趣味性;力求做到课内外相结合,校内外沟通,体现开放性。

  (1)充分利用校园文化资源引导学生识。

  教室的园地,校园里的告示牌、橱窗里的标语。带领学生一边参观校园一边引导识,碰到学生时把其拉到身边常问问,这儿写的是什么?很快学生连复杂的都能认识了。

  (2)认同学的姓名,使学生快速而有效地认。

  开学初,给每个学生印发全班学生的座位表,让家长在家辅导、帮助孩子尽快地熟悉全班同学的姓名。可以为每个学生做了一张精致的姓名卡,贴在课桌上或挂在胸口,方便学生随时认识该同学的姓名,这样,同学的姓名很快就认识了。

  (3)借助生活中的实物、图片等识。

  教室里有很多现成的实物,如门、窗、讲台、黑板、电视机、电脑、投影机、录音机,可以贴上卡,让学生看到什么就认表示该实物的。还分类进行识比赛,比一比谁认识的多。如,学习用品类、水果类、蔬菜类、植物类、动物类。

  4.运用多种形式复习巩固生

  小学生识学得快,忘得也快。如果学过的生不及时复习巩固,就很容易回生。儿童掌握词,并不是一次就可以完成的。对于所要把握的,听懂了,也不等于完全掌握了,还要看会不会正确地、灵活地应用。多练习、多应用,既可以扩大和加深对词的认识,又可以锻炼学生逻辑思维的准确性和灵活性,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对于学生所学词,都要尽量给予充分的练习和运用的机会。要使学生牢固地掌握生,就必须做好复习巩固工作,而且方式方法要多种多样。

  在教学生时,可以通过游戏巩固识。

  开火车:这种游戏分小组进行。随着孩子们发出“呜——喀嚓、喀嚓”的声音,教师出示一个生,让一组学生按顺序拼读音节、分析形。哪个学生读音错了,或形分析不正确,这列火车就不能开下去,发令停下来,修理好后才能继续往下开。

  猜谜:根据这些的特点,引导学生猜谜以帮助记忆。例如:“一点一横梁,梁下开个窗,大口张着嘴,小口往里藏。”是什么(高)谜语猜出来了,也就会写了。  

  背顺口溜:遇到难写的,教学生背顺口溜。例如:“来”:“横下点撇再加横,一竖竖在中央,左一撇来右一捺,这个来不会忘。”这样,学生把顺口溜背熟了,就会写的笔画了。  

  送信:请本节课学得最认真的学生当邮递员,把生卡片当成信一一送到同学的手中。其他小朋友一起拍手唱儿歌:“叮铃铃,叮铃铃,邮递员来送信。不怕风,不怕雨,一心一意为人民。”送完信后,请拿到信的小朋友一个个上台来领读,并分析形。  

  叫号:把生卡片分放在黑板槽内,上面编好号,请一个学生起来问:某号是什么其他学生应答。通过问答,加强学生对音近和形近的分辨能力。  

  添砖加瓦:写出一个不完整的,让学生把笔画补充完整。例如水、牛、羊三个,做完之后,学生既记住了“水”先中间后两边的笔顺规则,也分清了“牛”与“羊”一竖的不同。  

  找朋友:要求学生把一些找到正确的进行搭配组成新的词语。

  贴树皮:出示一幅画着大树的画,树干上写着拼音,请学生把写有生的小卡片贴上去,不准贴错。

  摘苹果:出示一幅画着大树的画,树上挂着写有生的苹果,学生制作果篮(用卡片拼出生的正确读音,正确拼读)摘下对应的苹果(生)。可小组竞赛,看哪组摘的苹果多。

  钓鱼:出示一幅画着池塘的画,池塘里有许多鱼(拼音)。学生说出对应的生,组成词,上台钓鱼。也可分男女、小组竞赛。

  穿衣戴帽:写出一个不完整的,让学生把笔画补充完整。例如:“田、里、水”。补完之后,学生也记住了“田、里”一竖的不同。(穿戴整齐后)再分别组词,说一句话。还可以用于由两个熟组成的生。请学生练习合,如:“日”和“木”合成“果”。

  低年级学生喜欢做游戏。在低年级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适时地有选择地运用各种游戏,为学生创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识教学步入“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理想境地。

  5.结合读和写综合练习,指导学生运用学过的

  综合训练要比只抓抄写和默写生效果好得多,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识能力和读写能力。一般可采用朗读、复述、用词造句、说话、写话、课外阅读等方法,来指导学生运用学过的词。

  识与写相结合。在学生初步掌握的音、形、义的基础上,必须继之书写,才能牢固掌握形。同时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不仅要求学生写得对,还要写得工整。

  识与阅读相结合。识了,就要让学生认真读书,多读、熟读。要时刻注意培养学生踏实、认真的读书习惯。读书时,要做到口到、眼到、心到。一个一个地读,首先要求把音读准,把每一句话的内容读清楚,然后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读得流利,能正确表达课文的思想感情。

关于小学生近视的调查报告

  一、提出问题

  我们班同学虽然戴眼镜的很少,但眼睛近视的却有不少,只要稍微往后坐一点就会看不见老师在黑板上或在大屏幕上显示出来的东西。所以我特地调查了一下小学生近视的主要原因。

  二、分析问题

  大多数同学都是平时不注意保护眼睛才造成近视的,典型的近视原因有:

  1、看电视时间过长。

  2、长时间玩电脑。

  3、在光线太强或太弱的灯光下看书。

  4、遗传因素。

  5、不合理饮食。

  6、不认真做眼保健操。

  三、得出结论

  近几年来,我们班同学戴眼镜的越来越多,近视的人数也越来越多。

  四、措施

  1、看书时坐姿要端正,光线要充足。

  2、尽可能少上网、少看电视、少玩游戏机。

  3、不偏食,少吃辣的食品。

  4、不要在坐车或行走时看书,不要躺着看书。

  5、定期复查视力、到眼科医院检查。

秋季开学关于小学生体育运动情况调查报告

  调查时间:20xx年xx月

  调查地点:互联网

  调查内容:关于小学生体育运动情况的调查

  调查方式:网络调查

  近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题客网和民意中国网,对101xx人进行的一项题为“为什么经常运动的青少年越来越少”的调查显示,7xx.9%的受访者表示身边经常参加体育运动的青少年不多。51.5%的人称身边最经常锻炼的是“老年人”,接下来依次为:“中学生”(xx1.2%)、“大学生”(29.7%)、“中年人”(24.6%)、“职场青年”(19.xx%)、“小学生”(17.0%)。

  受访者中,80后占52.7%,70后占24.8%。22.8%的人每星期运动一次,21.6%的人xx天左右运动一次,2xx.7%的人坦言自己几乎不怎么运动。

  为什么经常参加运动的青少年越来越少

  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的石女士眼中,如何让儿子动起来一直是个大难题。石女士的儿子是一个高中生,每天除了坐在教室里学习,就是在家里看电视,几乎不怎么锻炼。“他上小学时很爱运动,还参加了学校的足球队。但自从他上了中学,可能由于升学压力很大,学习比较累,一有时间就看电视、上网。我有时会劝他去动一动,可他总是很反感。”

  北京某大型国企员工周先生遇到的问题和石女士颇为相似。他有一个正在上小学的表妹,除了上学之外,她每天都“宅”在家里看电视、上网、玩手机,很少出去蹦蹦跳跳,整个人总是无精打采。

  “表妹每天的学习内容很多,一个大人一天下来也可能累得够呛,何况是小孩子。另外,现在的孩子关心的都是哪款网络游戏好玩、某手机或平板电脑怎么玩等话题,对于运动,他们很难提得起兴趣。”周先生说。

  为什么经常参加运动的青少年越来越少?排名第一的原因是“沉迷网络游戏等不健康的娱乐活动”(65.xx%),其次是“学习和工作的压力太大”(59.xx%)。其他还有:“缺乏坚持的毅力”(5xx.0%)、“没时间”(50.1%)、“没场地”(40.7%)、“娇生惯养怕吃苦”(xx6.1%)、“运动项目普遍太贵”(26.xx%)等。

  北京师范大学(微博)体育与运动学院院长毛振明教授指出,在各年龄段的青少年中,中学生缺乏运动的情况最为严重。这首先是因为应试教育给中学生带来的压力相对更大,孩子的时间都用来学习,很少有时间运动;其次,一些现代娱乐方式严重挤占了中学生的运动时间,在许多中学生眼中,要缓解学习压力,宁可选择上网或看电视,也不愿意走出去动一动;另外,中学生正处在青春期,一般比较敏感,非常在意别人的评价。这导致有的孩子可能由于对某项运动不擅长而缺少运动自信,从而失去了对运动的兴趣。

  国家国民体质研究专家库成员、北京大学人文体育研究基地副主任何仲凯认为,经常运动的青少年之所以越来越少,应试教育是罪魁祸首。他指出,应试教育使得学生面对巨大的升学压力,学校、老师和家长都很重视孩子的考试分数,忽视了孩子们的体育锻炼,甚至还会产生喜欢运动的孩子就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偏见。

  “国家早在20xx年就提出过中小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可是实际操作效果并不理想,很多中小学生并没有相应的锻炼时间。学校对于体育锻炼的贯彻力度不够,究其根源在于应试教育体制。” 何仲凯说。

  养成运动习惯青少年将受益终身

  去年9月发布的《XX年国民体质监测结果》显示,中小学生身体素质连续25年持续下滑的趋势虽得到初步遏制,但大学生身体素质仍继续缓慢下降。值得注意的是,在所有学生群体中,肥胖、视力不良等问题依然严重。具体而言,7~xx岁的小学生视力不良率已经超过40%,大学生近视率更是超过80%。

  此次调查也显示,7xx.4%的受访者坦言自己身边青少年的体质“越来越差”。

  如何才能让青少年经常参加体育运动?调查中,受访者首选“父母从小培养孩子的运动习惯”(71.7%),其次是“改进体育教学模式,使其更具有吸引力”(62.7%),排在第三位的是“扩建公共体育设施”(58.4%)。

  受访者的其他建议还有:“政府补贴公共体育设施,使其更便宜”(48.4%)、“增加学校体育课的数量”(48.2%)、“广泛开展群众性的青少年体育竞赛活动”(45.5%)、“加大体育锻炼的宣传力度”(41.5%)、“组建青少年运动社团”(xx9.1%)等。

  北京市海淀区的田女士非常重视培养孩子的运动习惯。她家住在某高校里,操场、乒乓球室等体育设施一应俱全,她每天都会和10岁的儿子一起打乒乓球、慢跑、散步。她认为,孩子都有喜欢玩耍和运动的天性,家长要积极引导,培养孩子经常运动的习惯。这对孩子的身心成长、性格养成都有好处。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曾指出,家长的利益选择对孩子是否参加运动的影响很大,家长既想要孩子健康,又想要孩子学习好,两者冲突后势必有一个权衡和利益选择。他通过一项多年的跟踪研究发现,当锻炼时间和学习时间发生冲突时,在全国中小学里面,有70%的家长和学校校长把学习放在第一位。这真实地反映出家长和学校在体育教育观念方面的缺失。

  毛振明指出,青少年的健康问题存在滞后性,即青少年体质的虚弱一般不直接表现为各种病症,所以家长和学校就不会马上因为青少年体质出现问题而重视培养他们的锻炼习惯。但值得注意的是,青少年的体质问题会在老年阶段演化为各种病症,比如在青少年时期腰部肌肉缺乏锻炼,到了老年就容易得腰椎间盘突出症。所以,培养青少年的运动习惯是一项长期工作,不能指望它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可是青少年养成运动习惯,将会受益终身。

  “要解决青少年运动不足的问题,需要多方面的努力:首先,国家和政府应加强对青少年体育锻炼的重视,建设包括体育教师培养等从小学到大学的体育制度;其次,学校要进行体育课程改革,增强趣味性,上体育课不能只是为了通过升学体育测试,还要让更多的青少年切实感受到运动的魅力;最后,整个社会也要改善运动环境,给青少年提供更为充足的运动场地、器材和时间。” 毛振明说。

  哪些运动适合青少年广泛参与?调查中,排名第一的是“球类运动”(79.1%),排在第二位的是“跑步”(74.7%),排在第三位的是“游泳”(60.2%)。

相关推荐

    最新复旦发展研究院第19期中国经济调查报告

    日前,复旦发展研究院金融研究中心发布了第19期中国经济调查报告。调查显示,XX年中国gdp增长预期为7.16%,未来一年的通胀率为1.14%。复旦发展研究院...

    农村小学教师专业成长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  基于对区域内农村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的关注和农村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状况的担忧,我们开展了农村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状况的调查,旨在通过调研获得第一手的原...

    2019年环保意识调查报告3篇

    在21世纪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不再只关心自己的衣食冷暖了。而是把更多的目光放到了和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周边环境。比如生态环保等...

    关于城镇化建设成就与经验调查报告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加快**经济区建设的指导意见,按照省、市主要领导关于推广我镇城镇化建设经验,促进**经济区和**都市区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的讲话要求,...

    企业学习实况调查报告

    企业学习实况调查被公认为培训行业中做培训预算时最值得信赖的数据源,作为一个年度调查,该报告调查了当前的行业发展趋势。从公司内部来讲,学习和发展部门把更多的注...

    暑期大学生电信服务质量调查报告

    调查的主题:电信服务质量调查  调查的时间:XX.8.10——XX.8.17  调查的地点:江都市各条街道及仙女社区、花苑社区  调...

    2019年小学生环境调查报告3篇

    小学生环保意识调查报告  篇一:  调查内容:  我们班近年来的近视学生越来越多,我想知道一下其中的原因。  调查目的:  想让我们班戴眼镜学生的数量减少。...

    关于武术节的调查报告

    所谓武术节,就是各地武术人士汇集在某地彼此交流武艺以传承和纪念前辈留给我的武术而举行的节日。中国武术历史悠久,是中华文化的国粹,闻名世界。它是中华民族在长期...